《文明的運勢 : 中日民族性諸形態比較研究》是葉 坦,趙光遠編著的文化類著作,首版時間是1992年。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文明的運勢 : 中日民族性諸形態比較研究
- 作者:葉坦,趙光遠
- 首版時間:1992年
- 類別:文化類
- ISBN:7010011419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文明的運勢 : 中日民族性諸形態比較研究》是葉 坦,趙光遠編著的文化類著作,首版時間是1992年。
《文明的運勢 : 中日民族性諸形態比較研究》是葉 坦,趙光遠編著的文化類著作,首版時間是1992年。作品目錄序緒論1.一衣帶水源遠流長――中日文化交流2.海天相望話東瀛――中日文化深層結構比較3.東亞文化的原生與轉型――...
獲歷史學碩士學位。1982年9月至今在本院研究生院工作。中華日本學會理事和中國契丹、女真研究會會員。主要代表作有:《民族與文化——中國傳統文化諸形態》(主編)、《文明的運勢——中日民族性諸形態比較研究》(主編)、《中日文化比較講座》(主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研究》(主編)等。
《文明的運勢--中日民族性諸形態比較研究》(主編、主筆,人民出版社,1992)《東亞經濟社會思想與現代化》(主編、主筆,山西經濟出版社,1994)《大變法--宋神宗與十一世紀的改革運動》(三聯書店,1996)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wentieth Century East Asia(合作,Routledge Press,U.K.,1997)《宋遼夏金元文化...
不同文明間的相對力量及其領導或核心國家正在發生重大轉變,文明間力量的對比會受到重大影響;一般來說,具有不同文化的國家間最可能的是相互疏遠和冷淡,也可能是高度敵對的關係,而文明之間更可能是競爭性共處(Competitive Coexistence),即冷戰和冷和平;種族衝突會普遍存在,在文化和文明將人們分開的同時,文化的相似...
他自己的研究,體現了深厚的中西文學功底和比較文學的意識. 時有發現,令人嘆服,但若用於翻譯,卻未可全然適合。翻譯的語言. 也有偏於古雅、兼顧俚俗的特點,但因漢語生僻詞字的使用,使人時有 閱讀不暢之感。孫譯是國內詩體翻譯的首倡者和艱苦的探索者.提出 以音組替代音步的主張,身體力行,文革前夕譯完《...
”目前,在伊斯蘭復興運動發展比較平穩的情況下,進一步做好協調和引導工作,使之既有利全球化交往、又能維護宗教文化傳統,因而是非常必要的。 當然,應對全球化挑戰最重要的是繼續推行經濟改革,加速現代化建設;同時要在全球化背景下發展阿拉伯地區和國際經濟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化帶來的機遇,並積極採取措施,以減少...
國際化主要是指跨越國界的,描述不同民族和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差異。自由化常常被經濟學家所使用,而普遍化則更多地為文化研究者使用,主要涉及特定的價值觀念:一個更加全球性的世界在於文化上趨於同質化。星球化則涉及訊息的傳播與文化安全問題。——王寧 典範城市 美國《時代》周刊(亞洲版)一篇題為《...
《現代世界的誕生》是2013年8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英)麥克法蘭。內容簡介 本書是英國著名歷史學家、人類學家麥克法蘭以數十年來潛心歐美亞澳等文明間的比較研究為基礎,將自己畢生索解現代世界起源問題的集成,敬獻給中國讀者。延續早年《英國個人主義的起源》這部革命性著作中的觀點,麥克法蘭以翔實的...
特別是海德格爾的思想已經由中國學者們的引入、闡發、與傳統文化的比較研究,成為聯結東西方思想的橋樑。在今天,我們經由尼采、海德格爾,回歸希臘、回歸東方,決不僅僅是一種短暫的文化研究的興之所至。而是在潛移默化地回歸一個偉大的傳統,是向著兩千五百年前的第一個人類軸心時代的偉大回歸。荷爾德林、里爾克以...
1、著力點不同,研究問題的重心不一樣。西方哲學注重於自然客體的研究,自然哲學比較發達。在他們那裡,哲學家往往是自然科學家。萊布尼茨同時是數學家,笛卡爾同時是物理學家,康德同時是天文學家等等。中國哲學則注重於人,以人際關係為研究重點。老子的《道德經》提倡自然無為,與世無爭,講“不爭,則無人與之爭...
由於諸多原因,西部民族地區對文化在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樹立文化經濟的新理念,把文化作為產業來發展的意識還比較淡薄。推進西部民族文化產業必須衝破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從傳統的觀念中解放出來,創新思路,著眼於市場需求,把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展,納入全國、全世界的格局中去思考;把珍貴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