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入門:張承志學術散文集

《文明的入門:張承志學術散文集》講述了:這個文集的分輯及其內容大致如下:第一輯,地理學或交通史;第二輯,蒙古史與遊牧文化;第三輯,伊斯蘭及回族研究;第四輯,建築、考古、植物;第五輯,西域文明;第六輯,方法論與思想史。每一輯都針對著一個學科的問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明的入門:張承志學術散文集
  •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 頁數:333 頁
  • 開本:32 開
  • 定價:19.00
  • 作者:張承志
  • 出版日期:2004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0207342, 9787530207345
  • 品牌:北京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文明的入門:張承志學術散文集》是由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出版的。
豐滿美好的文明,把力量她嫌漏輸入了我單薄的身體。從陷入污泥的腳踵,到視野迷茫的內心。我知道,這種學問及其規範不僅是稅利的矛,而且是可靠的盾。在放浪於學術界之處很多年後,我初次體味了對學問的熱愛,以及求學心切的感覺。只不過日漸一日,教室早已境兵灶更換場所為山野邊疆;同學和師長的陣營里,不覺間也擠滿了農民牧民。

圖書目錄

自序
第1輯
1 荒蕪英雄路
2 水路越梅關
3 王延德北庭高昌徑路考
4 兩海之聚
第2輯
5 歷史與心史
6 關於早期蒙古汗國的盟誓
7 十張畫
8 一頁的翻過
9 公社的青史
10 《牧人筆記》後記
第3輯
11 學科的黃土與科學的金子
12 拒絕現世的學術
13 序《熱什哈爾》
14 劉介廉的《五更月》
附錄一:劉介廉《著書述》
附錄二:破衲痴《昭元秘訣序》
15 雙聯璧
16 三種知識
第4輯
17 石頭的勝利
18 一冊山河
19 火焰山小考
20 時代的召喚與時代的烏狼限制
21 幻視的橄欖樹
第5輯
22 元代畏兀兒人內部狀況
23 從象牙塔到吐魯番
24 文明的入門
第6輯
25 寺中的講義
26 人文地理概念之下的方法論思考
附錄:約稿信
27 波斯的禮物

文摘

插圖:
帶有冬貯草的房子,自亘古以付嚷嚷喇來就遙遠的誘惑。
新時代的定居乘虛而人。從1984年畜群和草場實行分割,定居和草場私有化的發展迅疾如風。
如今返回烏珠穆沁,次第只見座座的房子,紅瓦磚牆,遙遙蜿蜒的鐵絲網,阻斷道路。難得見英武的騎手從山頂沖雪而下。現在的放牧——每天把羊群趕進鐵絲網就是了。門前垃圾滿地斑駁,屋後積雪堆得山高。門外的近草被自家羊群啃淨,遠山的邊界被鄰居馬群盜食。草地不爭氣地退化了。撥開稀薄的草根,陰險的沙,已經露出。自誇草海的烏珠穆沁,破天荒地感到了牧草的窮匱。畜群千頭的小康戶早已過半,但是,快增長到極限的畜群數,沒追上家裡好幾個待婚的大小伙子的需求。
加上不祥的暖冬,加上無雪的黑災。不到十年,新的疑慮已使人惴惴不安。
血脈(社會)
幾個不同來源的家族(ayimay),恰好就是一個小小社會的幾塊基石。如同農耕地區,如同一切東方的民族一樣,所有政治的、階級的和表面的爭鬥和睦,都圍繞著這種家族關係展開。
由於歐亞內大陸的連通和文化的類近,古來各種部族的行走範圍出乎意料的寬闊。所以有西極的烏梁海等姓氏,植根於蒙古東部的烏珠穆沁。家族譜系也是一種憧憬,比如近年來許多家族追溯自己與成吉思汗的孛兒只斤姓氏的關係。但在牧區家族和家庭的第一含義是生產性的——家,是一座(ger)或一組(ayil)氈包,是一個男出牧女守夜的牧人小組,是一個天衣無縫的遊牧單位。

序言

近年來,也許因為臨近了人生遲暮,我一直想把涉及學術的文章結集出版。對我來說這是件要緊的大事。因為與一般作家不同。我的文學創作幾乎一路都與專業探究並行;給予過我以扶助和教益的知識分子,也多是學者而並非文學家提請霸定。我一直背負著面對他們、清算自己輟學始末的壓力,也一直渴望——對知識分子的異化潮流鞭撻批判的表達。
這個文集的分輯及其內容大致如下:
第一輯,地理學或交通史;第二輯,蒙古史與遊牧文化;第三輯,伊斯蘭及回少妹充族研究;第四輯。建築、考古、植物;第五輯,西域文明;第六輯,方法論與思想史。每一輯都針對著一個學科的問題。歡嫌禁有些領域於我只是初學,有些則因需要而勉為其難。所以不僅早期作品,一串的歪斜腳印上,膚淺和歧誤都在其中——我等候著嚴厲的駁難和批評。
不知是否該回顧一次背後的來路。1975年我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現考古學系),後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從事新疆伊犁河流域和河南史前文化的發掘。1978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民族歷史語言系,其後較多地進行過新疆的民族和歷史調查。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我的取道和興趣都向著廣義的中亞及伊斯蘭領域傾斜;其間有過兩次在日本東洋文庫進行學習和著述的插曲。
學院之外的學習和收穫也許更多些:年輕時代在蒙古烏珠穆沁草原當牧民的歲月,於我是一次不可置換的基礎奠定。
由於歐亞內大陸的連通和文化的類近,古來各種部族的行走範圍出乎意料的寬闊。所以有西極的烏梁海等姓氏,植根於蒙古東部的烏珠穆沁。家族譜系也是一種憧憬,比如近年來許多家族追溯自己與成吉思汗的孛兒只斤姓氏的關係。但在牧區家族和家庭的第一含義是生產性的——家,是一座(ger)或一組(ayil)氈包,是一個男出牧女守夜的牧人小組,是一個天衣無縫的遊牧單位。

序言

近年來,也許因為臨近了人生遲暮,我一直想把涉及學術的文章結集出版。對我來說這是件要緊的大事。因為與一般作家不同。我的文學創作幾乎一路都與專業探究並行;給予過我以扶助和教益的知識分子,也多是學者而並非文學家。我一直背負著面對他們、清算自己輟學始末的壓力,也一直渴望——對知識分子的異化潮流鞭撻批判的表達。
這個文集的分輯及其內容大致如下:
第一輯,地理學或交通史;第二輯,蒙古史與遊牧文化;第三輯,伊斯蘭及回族研究;第四輯。建築、考古、植物;第五輯,西域文明;第六輯,方法論與思想史。每一輯都針對著一個學科的問題。有些領域於我只是初學,有些則因需要而勉為其難。所以不僅早期作品,一串的歪斜腳印上,膚淺和歧誤都在其中——我等候著嚴厲的駁難和批評。
不知是否該回顧一次背後的來路。1975年我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現考古學系),後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從事新疆伊犁河流域和河南史前文化的發掘。1978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民族歷史語言系,其後較多地進行過新疆的民族和歷史調查。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我的取道和興趣都向著廣義的中亞及伊斯蘭領域傾斜;其間有過兩次在日本東洋文庫進行學習和著述的插曲。
學院之外的學習和收穫也許更多些:年輕時代在蒙古烏珠穆沁草原當牧民的歲月,於我是一次不可置換的基礎奠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