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政治學的創構:百年來文學與政治關係論爭研究》是2013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鋒傑 薛雯 尹傳蘭。
基本介紹
- 書名:文學政治學的創構:百年來文學與政治關係論爭研究
- 作者:劉鋒傑 薛雯 尹傳蘭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11月
- 頁數:685 頁
- 定價:90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309-10036-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以中國近百來文學與政治關係的論爭作為研究對象,本著釐清發展脈絡、總結經驗教訓、創構文學政治學的意圖,勾勒文學與政治關係的論爭史;以文學的政冶化與去政治化作為標準,將其劃分為八個階段,井從學術史角度著力探討不同階段中文學的
政治化或去政冶化的理論策略與理論基礎,揭示其形成的思想依據與建構方式。提出了“文學想像政治”的核心命題,強調文學與政治的關係,絕非只是文學與觀實政冶的關係,更是文學與理想政冶的關係。文學政冶學研究的是“文學政冶”而非一般的政治,由此形成這門學科的獨特屬性。文學是關於人類美好生活的想像,只有當政冶也成為關於人類美好生活的想像時,它們才會融為一體,增加人類的福祉。
圖書目錄
導論 為什麼重新研究文學與政治?
第一章 百年開端:文學的政治化抑或去政治化
第一節 現代文論的發生與文學政治化
第二節 梁啓超:文學的政治化
第三節 王國維:文學的去政治化
第四節 魯迅:啟蒙文論的政治糾結
第五節 籠罩百年的影響力
第二章 1926—1936(左翼十年):文學政治化的涌動與奮進
第一節 左翼之“左”:文學政治化的三個階段
第二節 文學政治化的基本內容
第三節 理論策略與理論基礎
第四節 三種挑戰中的認識分歧
第五節 文學政治學的初期內涵與特徵
第三章 1935—19488(延安時期):文學政治化的確立與固化
第一節 延安的爭論與文學政治化
第二節 《講話》為核心的文學政治化論述
第三節 理論策略與理論基礎
第四節 思想疑慮與理論空間
第五節 文學政治學的兩種模式
第四章 50年代(建國初期):文學政治化的國家生產
第一節 文學政治化與三次文代會
第二節 由“批判”構成的文學景觀
第三節 理論策略與理論基礎
第四節 不合時宜的思考與修正
第五章 60年代(調整時期):文學政治化的調整與鬆動
第一節 調整與鬆動的三次會議
第二節 文學政治化的內涵擴展
第三節 理論策略與理論基礎
第四節 “左”的回潮與理論悖謬
第六章 1978—1988(新時期):文學去政治化的全面推進
第一節 文學論爭與去政治化的展開
第二節 文學去政治化的基本內容
第三節 理論策略與理論基礎
第四節 文學工具論的柔性延續
第五節 文學與政治關係的分述與突破
第七章 90年代(轉型時期):文學再政治化的提出與發展
第一節 文學再政治化的提出與發展
第二節 文學再政治化的基本內容
第三節 堅持派的策略與理論基礎
第四節 新潮派的策略與理論基礎
第五節 文學政治學的學科自覺與芻議
第八章 2000年後(新世紀):文學再政治化的拓展與深化
第一節 文學再政治化的反思與推進
第二節 文學再政治化的基本內容
第三節 理論策略與理論基礎
第四節 審美反思與可能超越
第五節 文學與政治關係的中介發現
第九章 殊途同歸:理論的異質與“後理論”到來
第一節 階級政治與文化政治的分野
第二節 美學的獻祭與矛盾性(上)
第三節 美學的獻祭與矛盾性(下)
第四節 其他區別與“後理論”到來
第十章 藝象形態:新的理論基點與規定
第一節 經濟基礎決定論的三種解讀策略
第二節 從意識形態到藝象形態
第三節 起源性質與功能性質
第十一章 想像政治:中介透明與主體超越
第一節 從從屬論、關係論到想像論
第二節 中介透明:同為美好生活的想像
第三節 想像差異與主體超越
第四節 文學的政治自覺與抽象抒情
第十二章 文學政治學的學科命名與形態
第一節 文學現象、政治現象與交叉現象
第二節 文學政治學:研究“文學政治”的學科
第三節 “文學政治”及其存在形態
第四節 文學政治學的學科形態與特徵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