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季刊(北平)

《文學季刊(北平)》1934年1月創刊於北平,屬於文學類刊物。該刊由鄭振鐸、章靳以擔任主編,地址位於北平北海三座門大街廿一號;由張道一負責發行,地址位於北平王府井大街立逹書局,後成立文學季刊社,由其負責發行,地址位於北平北海三座門大街14號;編輯人有冰心、朱自清、沉櫻、吳晗等。在銷售方面,該刊由立達書局負責發銷,每期零售定價為五角;該刊為季刊,每季季初發行一冊,後因為發刊期間所引起的風波,而於1935年12月停刊。館藏有1934年1月第1卷第1期至1935年12月第2卷第4期,共8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學季刊(北平)
  • 語種:中文
  • 創刊時間:1934年
  • 出版周期:季刊
欄目方向,文化傳統,

欄目方向

該刊首版上方橫排印有刊名,刊名下方印有當期文章主筆人;首版底部印有出版單位;末版多刊登書商的售書廣告。該刊每期頁數在350頁以上,篇幅較長。該刊設有固定的欄目,具體包括“小說”、“論文”、“詩”、“散文隨筆”等欄目,其中“小說”一欄主要發表國內主要作家創作的新文學小說,在內容上聚焦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關注城市不同階層的生活世界,展現民眾在現實中的生存狀態,另翻譯部分外文小說作品,代表性文章有《鰥夫》和《騾車上》。“論文”一欄則專門刊登專題性文章,這類文章語言嚴謹,在內容上較多關注文學理論,討論的方向有四:一是注重討論文學發展的前進方向,探討文學與普通大眾之間的關係;二是研究不同文學藝術的表現形式,討論文藝的內涵和導向;三是探究中國傳統經典文學作品的時代內涵、社會背景和反映的時代特徵;四是品評著名文史學家的研究專著,分析其思想基礎、表現手法和理論觀點,代表性作品有《幽默文學與諷刺文學》和《再談王靜安先生的文學見解》。“散文隨筆”一欄則主要描繪普通民眾的生活圖景,在內容上有對旅行生活的記述、有對兒童時代童年生活的回憶和對浪漫生活的懷想。
儘管《文化季刊》刊行時間較短,但仍不失為研究近代中國文學理論和文學創作實踐的重要參考資料,其中所刊登的有關中國文學與普通民眾關係的討論文章和服務於大眾的小說實踐,對於研究近代文學大眾化的趨勢提供了重要文獻依據。

文化傳統

《發刊詞》
胡適之先生的《文學改良協芻議》開始了文學革命運動周作人先生的《人的文學》奠定了新文學建設基礎。
我們不再被囚禁於傳統文學的“狹的籠”之中;我們不再以遊戲的態度去協作什麼無聊的文字。我們知道酒瓶絕對不能裝新酒,我們也明白用新瓶來裝舊酒其影響將是怎樣的惡劣。
十五年來,在新形式新態度的雙重指針之下,我們的文學是截然改觀的,有了數千年來所未有的急驟的進步與轉變。這十五年來的文人的活動,無疑的將占有中國文學嶄新的,而且是最偉碩的若干篇頁。而現在還在急驟的進步與轉變中發展著。
這十五年來許多作家們,雖然其作風不同,觀點不一,其所信仰的也未免有些歧異。卻有一個共同的傾向:以忠實懇摯的態度為新文學的建設而努力著。
有若干人曾創造了好些部弘偉的著作;有若干人曾領導了無窮無盡的第二代人向前賓士而去;有若干人是怎樣的鼓動了新的青年們的心肺;有若干人是怎樣的為這個古老的民族萌芽了復興的生機。
探討這過去的十五年來的歷史,我們是如何的興奮與嚮往——雖然也有不少的不滿與惆悵。
二十一年一月二十八的日本大炮與硫磺彈雖燒毀了一部分重要的文學刊物而使之中絕了他們的光榮的歷史與使命;然而繼續這殘酷的屠殺之後的,我們的作家們卻以更雄壯勇猛的精神,出而建立了若干更堅固的文壇的炮壘。敵人們的炮彈燒夷得了我們的物質上的建設,卻絕對毀滅不了我們文化的火苗——反而更要煽熾了他們的火焰。
在這大時代里,我們也將要盡我們的心力,以更健壯勇猛的精神,從從事於新文學的建設。
我們這一部分人——列名於下面的本刊編撰人名錄的百十個人,雖然作風未必完全相同,觀點未必絕對的無歧異,卻也自有一個共同的傾向,那便是:以忠實懇摯的態度為新文學的建設而努力著。
在這個共同的目標之下,我們將
(一)繼續十五年來未竟全功的對於傳統文學與非人文學的攻擊與摧毀的工作;
(二)盡力於新文學的作風與技藝上的改進與發展;
(三)試要闡明我們文學的前途將是怎樣的進展和向什麼方向而進展。
因此我們的工作將這樣的分配著:
一 舊文學的重新估價與整理
二 文藝創作的努力
三 文藝批評的理論的介紹與建立
四 世界文學的研究介紹與批評
五 國內文藝書報的批評與介紹。
這些都是很艱巨的工作;然而我們將盡我們的力量。至於收穫如何,那是我們所不能預知的。
這雖然是一個同人的雜誌,然而將不限於刊載我們這百十個人的寫作。我們敞開門,懇切地歡迎許多未曾認識的作家們的合作。我們希望藉著這個刊物,將更認識許多未曾認識的友人們。
只要是同道走著的人們,便都是我們的同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