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卿村

文卿村

文卿村是福建漳州漳浦縣杜潯鎮下轄的一個行政村。在杜潯鎮建成區內,處鎮內西和北部,文卿村現有1300戶,5250人,以邱姓為主。全村耕地1994畝,其中水田1331畝,農地663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文卿村
  • 外文名稱:Wenqing Village
  • 行政區類別:村
  • 下轄地區:福建漳州漳浦縣杜潯鎮
  • 電話區號:0596
  • 郵政區碼:363215
  • 地理位置:鎮內西和北部
  • 人口:5250人
  • 方言:閩南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閩E
  • 耕地:1994畝
基礎設施,村情概況,政區沿革,姓氏源流,發展,教育設施,名勝古蹟,古代人物,新中國人物,經濟,人口,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路燈,有1154戶通自來水,有190戶飲用井水,有1344戶通電,有119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19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9.74%和89.9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86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11戶(分別占總數的57.84%和46.83%);該村委會到鄉道路為柏油、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全村共擁有汽車88輛,拖拉機112輛,機車85輛。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1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10戶;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3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8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82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村情概況

村北部有一小山丘,叫新德山(青竹山),現為漳浦第四中學校園,省道漳東線通過村境,並有縣道杜古線公路通古雷,與鄰近各村的鄉村道路四通八達。
文卿村

政區沿革

文卿村為邱姓聚居地,始祖邱韓保,諡號文卿,開基於元代,明代建杜潯城,故清代為“舊城保”,民國時期始以“文卿”為保名,屬漳浦縣第二區(又稱南區)杜潯鎮。解放初為第七區(杜潯區)文卿鄉,1958年9月公社化後為杜潯公社文卿大隊,1989年杜潯公社改為杜潯鎮,文卿大隊改為文卿村。

姓氏源流

始祖邱韓保,諡文卿,原居漳浦縣二十八都南爐(今屬龍海市東泗鄉西嶺村),於元朝任潮州路揭陽縣主簿,歸休居杜潯,後裔衍成大族,建祖祠“衍慶堂”。

發展

經濟概況及社區建設
主要種植水稻、花生、番薯、蔬菜,有山地,主要種植荔枝、龍眼、桃、李等果樹。水利條件較好,灌溉有保障。改革開放後發展了個私企業,主要有聯僑食品速凍廠及立興罐頭食品廠2家,年上繳稅收一百多萬元。從事交通運輸業和開店經商者甚多。村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電視基本普遍,三分之二家庭安裝程控電話。1998年建一條環城路,交通更為便利。

教育設施

文卿國小創辦於1981年。校園面積11190平方米,三層教學一座,建築面積2613平方,標準教室。設15班,教師28人,學生606人。

名勝古蹟

杜潯城,明代建築,現存一座城門。?關帝廟,建於明萬曆年間,據傳為邱懋煒所建。

古代人物

邱 峻,明成化十三年中式舉人,任浙江義烏知縣。
邱時庸,嘉靖十九年中式舉人,任廣西慶遠府(今宜山)通判。
邱汝材,萬曆八年進士,任浙江永嘉(今溫州)知縣。
邱懋煒,萬曆三十二年進士,歷任兵科給事中、廣東參政。歸家後,增築杜潯城,修造通縣城道路,率鄉兵擊退海盜鄭芝龍進犯。

新中國人物

邱德發, 文卿村老人協會副主席.
邱德建,中共漳浦縣委常委、紀委書記。
邱建榮,沙西鎮黨委副書記。
邱秋月,漳浦縣交通局局長。
邱永順,漳浦縣人民檢察院副科級檢察員。
邱古票,漳浦縣人民檢察院副科級檢察員。
邱藝團,古雷鎮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邱盛頓,沙西公社黨委副書記。
邱木友,漳浦縣公路局稽查所所長。
邱澄振,廈門市人大法制委副主任。
邱兩木,上海市人大文教衛委辦公室處長。
邱志向,漳州市委辦政文科科級幹部。
邱明福,漳州市民政局局長。
陳少華,詔安縣副縣長。
邱培聲,貴州省台胞聯誼會理事兼副秘書長。
邱紹美,漳州市郵電局局長。
邱建祥,漳州市建委副主任。
邱廑兢,廈門市歸國華僑聯合會副主席。
邱立志,廈門杏林紡織廠副廠長。
邱 秋,南靖縣山城鎮副鎮長。
邱志平,廈門天翼律師事務所主任。
唐志傑,漳州市片仔癀集團公司藥研所所長。
邱永順,東山縣副縣長。
邱建鋒,福建省公安廳一處科長。
鄧梅鳳,福建省外經委財務處科長。
邱漢平,詔安縣宮口邊防所所長。
邱慶前,詔安縣公安局副局長。
劉建順,漳州市駐京辦事處副主任。
邱麗芳,漳州市中國銀行工委主任。
邱文才,漳州市價格鑑證中心主任。
邱雲章,漳州市地稅局稽查分局副局長。
劉文輝,深業(集團)公司發展研究部副總經理,集團董事會、董事長秘書。

經濟

該村農民收入以種殖業和養殖業為主。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594.0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30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46.14萬元,占總收入的8.56%;畜牧業收入731.38萬元,占總收入的9.93%(出欄肉豬3939頭,肉牛238頭,肉羊473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收入1632萬元,占總收入的80.61%;工資性收入69.8萬元,占總收入的0.86%;全村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77人(占勞動力的13.19%),在省內務工647人,到省外務工30人,外出務工收入62.99萬元。

人口

截止2008年,該村有農戶1345戶,鄉村人口5164人,其中男性2562人,女性2602人,其中農業人口5164人,勞動力3576人,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343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苗族、彝族混居地,其中苗族233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