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叢刊

《文匯叢刊》創辦於1947年9月,總共6期出版時間均為9月初,文學類刊物。該刊由上海文匯報館發行,報館位於圓明園路一四九號,無固定主編,採取每期一個編輯,其中第一期主編為郭沫若,該刊主要撰稿人有,郭沫若、侯外廬、聞一多、馬寅初、胡繩、陳鶴琴等。館藏有1947年發行的6期,具體停刊時間與原因不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匯叢刊
  • 語種:中文
  • 主辦單位:上海文匯報館
  • 創刊時間:1947年9月
辦刊背景,刊登內容,

辦刊背景

該刊產生的原因是,《文匯報》副刊的新思潮、新社會、新經濟、新教育、新文藝、新科學6個周刊及星期座談,頗受讀者歡迎,而《文匯報》未能普遍發行,且報紙的形式所限,使副刊的閱讀和保存發生困難,因此《文匯叢刊》就此誕生。該看認為,國民黨必定要失敗,共產黨將要建立新的中國,新的時代要有新的變化,要有新的思想、文藝、科學等,是每一個具有時代責任感需要考慮的,旨在擴大隊伍,加強新文藝、新思想、新科學等的宣傳工作,該刊是日報的副刊,具有廣泛的流通性,做到大多數讀者,能讀,愛讀,並且有益,是其最基本的追求。

刊登內容

該刊分為6期,實際上是對應《文匯報》的新思潮、新社會、新經濟、新經濟、新教育、新科學等六個方向。新思潮的不僅指代思想史內容,更包含文學、教育學、心理學等思潮,有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巴甫洛夫心理學思想、李大釗的共產主義思想、新縱橫家思想等諸多方面,是對二十世紀上半葉,各種歐風美雨日曬的在總結;新社會主要包含兩個主題,其一是對西方最新社會理論的介紹與傳播,有人權保證運動潮流、華威先生的社會理論、英美民主的精髓等理論的傳播,也有基督教與人權關係的辯駁,其二是對中國社會風氣的評論與分析,有對國立暨南大學學會改組情況的通告,更多的是對當時社會不正風氣的分析,探究解決的方法,挽救衰敗的社會;新教育,主要圍繞青年運動與教育改造進行,對中學男女同校、如何消滅文盲、會考的意義等具體問題進行闡發;新文藝,則是推展人民至上主義的文藝,談論這些理論與實際建設的都是建國後一流的文學家,明星璀璨;新經濟,就日本戰後賠償、官僚資本的問題,內戰時期的經濟面貌、歐美的經濟現狀等進行討論;新科學,著重在軍事科學與農業科學,介紹了世界科學工作者協會的近況,對最新的國防與航天技術等進行刊登,對於農業與水利,更是格外關照,力圖提高農產品產量。
該刊是《文匯報》副刊的產物,為了彌補報紙的缺陷而創辦,和文匯報有密切的關係,許多價值觀與觀點也是一脈相承,對於研究共產黨在內戰初期宣傳工作的建設有史料價值。該刊的“六新”實為共產黨方所關注最密切的六項問題,六個方面的關照點,和許多文章的觀點,實際上為新中國所延續或者採用,對於研究新中國建立前後的共產黨對文化、教育、科學的態度與政策有參考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