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遲滯是美國文化學家威廉·奧格本提出的一個概念,意指一個文化領域的創新,需要其他文化領域進行調整,因調整而延誤的時間,即“文化遲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化遲滯
- 發源地:美國
- 提出者:威廉·奧格本
- 適用於:文化交流
文化遲滯是美國文化學家威廉·奧格本提出的一個概念,意指一個文化領域的創新,需要其他文化領域進行調整,因調整而延誤的時間,即“文化遲滯”。如果把文化分為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來看,精神層面的發展總是滯後於物質層面的發展。以奧氏的理論來觀照今天的遠程教育,其文化遲滯的特徵尤為明顯。
這種文化遲滯首先表現在遠程教育理論的浮躁和偏執上。網路教育一起步,就迅速自稱為第三代遠程教育,是e-learning,具有資源共享、時空不限、多向互動等優勢,大有一夜之間即可逾越第一、二代遠程教育之勢。
在媒體特性和教育形式之間劃等號,勢必忽視遠程教育複雜的教學組織形式、教育教學規律與媒體之間的匹配適應。這種匹配是應是一種長期的時間磨合過程,缺少了這個過程,理論與實踐、媒體與教育之間依然相隔千山萬水,遙不可及。事實上,僅僅看到工具的優勢也就恰恰忽視了工具的優勢。就對e-learning的理解而言,僅僅把e看作是強大的電子化手段,也就忽視了它代表的學習者的體驗(experience)、現有學習方法的延伸(extension)、以及學習機會的增長(expanded)等(埃勒特·馬西埃語)。
對網路媒體的狂熱追捧和理論研究的表面化,使遠程教育忽視了社會文化變遷的步伐。全球化、知識爆炸、即時通訊、電子化正在聯手顛覆我們的工作和學習方式,舊模式在迅速隱退、新模式在迅速形成。對此,遠程教育大多視而不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評價方式大致沿襲傳統校園做法。以教材為例,大部分高校網路教育的文本教材直接使用校園教材,有的甚至搬用自學考試的教材。就此而言,網路教育顯然還沒有找到自己統一的邏輯結構,還是利用媒體在克隆、複製校園教育。這種忽視教育對象群體文化特徵和社會文化轉型期變化的克隆和複製,正好將網路教育的弱點在傳統教育面前暴露無遺,也使得網路教育在教育的新舊價值、新舊傳統之間游移不定,成為“邊緣化”的角色。
遠程教育的文化遲滯還表現在其盲目性擴張上。一方面是數量的擴張,試點院校從1998年的4所迅速擴張為2002年的67所,試點規模近200萬。另一方面是觀念的擴張,更多的電腦,更快的網路,更豐富的資源,在教學支持服務上,推崇沃爾瑪模式,貨櫃式學習服務,即學即用。支撐著兩種擴張的背後是庸俗化了的遠程教育工業化理論和商業模式。在這種模式下,質量意識模糊和猶豫了,文化的視野淡出和消失了,文化缺席和價值缺席導致網路教育的弊端和盲點被忽視了。
從文化的角度看,這些問題又是至關重要的。教學資源量的激增會使學習者產生焦灼感,信息過載帶來的信息饜足比信息匱乏下的信息饑渴更不利於學習的發生。電子化界面的螢幕加重了本已嚴重的人與自然、人與事務本相的隔膜、疏離。“即學即用”的知識恰好是我們這個“速食時代”的本質,穩定的價值觀很難形成,或者說人們對只是不再追問價值,人類群體的盲目性也由此加劇。
這些問題大都屬用價值層面,對它們的忽視,實際上加大了遠程教育物質和精神層面之間的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