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
兩千多年以來,絲綢之路上不同時期、不同區域發現的考古遺蹟、文獻文物或圖像等見證了不同文明的相互碰撞、對話和交流,揭示了各民族交融互動的歷史。黑水城、敦煌、張掖、武威、銀川、靈武等地出土的西夏文獻即是其中之一,它們成就了西夏學研究,也推動了西夏文獻與藏傳佛教文獻、敦煌文獻的交叉研究。西夏(1038—1227)是以党項為主體建立的民族政權,國祚近兩個世紀,其統轄範圍包括今寧夏、陝西、甘肅、青海、內蒙古等省(區),境內生活著党項、漢、吐蕃、回鶻、契丹等民族。西夏先後與宋、遼、金對峙存在,其占河西、控大漠,交通便利,又與周邊藏、漢、契丹、回鶻等民族有著密切的文化交流。党項與藏族有密切淵源關係,內遷前接受藏傳佛教,內遷建立政權後,仍與藏地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大量藏地僧人攜經典來到西夏,或出任西夏帝師、國師,或在功德司任職,他們弘傳佛法,翻譯經典,促進藏傳佛教在西夏的傳播。本書梳理了党項與藏族的歷史淵源,探討了藏傳佛教經典的翻譯、藏傳佛教宗派的流傳,分析了西夏對藏、漢佛教藝術的吸收與融攝,考察了在西夏擔任帝師與國師的藏地僧人,以及西夏藏傳佛教對後世的影響等。西夏、宋、遼、金是歷史上割據分裂時代,也是各民族文化大融合時期。西夏重要的地理位置、多民族雜居生活狀況和寬鬆的文化政策,使西夏文化呈現繽紛多彩的特色,也使西夏佛教具有多元文化的特色。
作者簡介
崔紅芬
崔紅芬,河北河間人,1968年生,1989年6月畢業於蘭州大學外語系俄語專業,先後從事俄語翻譯和高校俄語教學。2006年6月畢業於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獲歷史學博士學位。2008年7月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博士後出站。現為河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子項目2項,2018年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冷門“絕學”和國別史等研究專項1項,2019年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1項。主要從事歷史文獻及西夏佛教研究,發表專業論文90餘篇,出版專著4部,即《西夏漢傳密教文獻研究》《西夏佛教文獻研究論集》《文化融合與延續:11-13世紀藏傳佛教在西夏的傳播與發展》《西夏河西佛教研究》;合作譯著3部:《西夏物質文化》《西夏語文學》和《西夏文〈孔子和壇記〉研究》。
文志勇
文志勇,甘肅蘭州人,1966年生,1989年6月畢業於蘭州大學外語系俄語專業,在蘭州軍區某部任俄語翻譯,後轉業到高校工作。2011年6月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西北民族研究院,獲歷史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歷史文獻學及民族學等研究。現為河北師範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先後發表論文、譯文近30篇,合作譯著3部:《西夏物質文化》《西夏語文學》和《西夏文〈孔子和壇記〉研究》。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4項,2019年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子項目1項。
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其他
《河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雙一流文庫》編輯委員會
《河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雙一流文庫》序言
緒論
第一章 党項與藏傳佛教的淵源
第二章 西夏建立與藏傳佛教進一步發展
第三章 西夏藏傳佛教寺院與譯經場
第四章 西夏的師號與僧人管理
第五章 藏傳佛教宗派在西夏的傳播及影響
第六章 西夏藏傳佛教藝術與特徵
第七章 西夏藏傳佛教信仰的世俗化
第八章 西夏藏傳佛教對後世的影響
結語
附錄:西夏密教典籍與儀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