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病症:中國當代經驗研究

文化的病症:中國當代經驗研究

《文化的病症:中國當代經驗研究》是2004年7月1日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檸。

基本介紹

  • 書名:文化的病症:中國當代經驗研究
  • ISBN:9787532127047
  • 頁數:382頁
  •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4年7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32
  • 版次:第1版
  •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 條形碼:9787532127047
  • 尺寸:21.4 x 14.8 x 2.4 cm
  • 重量:458 g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評論,目錄,

內容簡介

《文化的病症——中國當代經濟研究》一書無疑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作者張檸的批判理性,與那種自我閉抑的學院傳統無關。他來自大眾文化批評的前線,他是“修鞋匠”式的精細的觀察者,擁有豐富的現場經驗,對文化時尚和市場運作了如指掌,在資訊的資源上具備了強大的優勢。第一章《文學商品化的起源》是罕見的傑作,其中對農民、農貿市場和農民的市場趣味的深切讀解,完全取決於他長達數十年的個人經驗。張檸是從鄉村走向城市的一個範例。他的個人經驗和生命知識成功地融入了他的寫作,使之散發出犀利而精確的顯微鏡式的魅力。所有這些都是閉抑的學院學術和學理所無法企及的。

作者簡介

張檸,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現為廣東省作家協會創作研究部文學評論家,廣東文學院作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客座副研究員。其批評密切關注對當代中國經驗的闡釋,語言犀利,充滿了創造、發現和時代感;其文風將學院批評的嚴謹性與媒體批評的前沿性、學者的邏輯與作家的體驗融為一體,是當代中國文化界備受關注的批評家之一。主要著作有《敘事的智慧》《詩比歷史更永久》《飛翔的蝙蝠》《時尚鬣犬——文化時評集》《文化的病症——中國當代經驗研究》《文化星相》《中國當代農民心態》等。

媒體評論

序:大眾文化的解密時代 朱大可
九十年代中期以來,市場社會主義語境下的中國大眾文化發生了劇變,主要是精英文化和大眾文化的關係出現了嚴重倒置。如果說八十年代精英文化是大眾文化的羅盤,九十年代初期是精英文化和大眾文化的博弈,那么九十年代後期則開始了大眾文化統領精英文化的年代。這種變遷當時看起來很像是一場價值倒錯的悲劇,而今則早已成為握手言和的喜劇,並且正在匯入由國際資本構築的闊大背景之中。
在中國歷史上,知識分子從未遭遇到來自市場邏輯和商業準則的如此激烈的打擊。它缺乏經驗,因而變得張皇失措,並且倉促應戰,變得手忙腳亂。這就是九十年代中期發生的所謂的“人文精神大討論”的緣起。但這場針對消費資本主義的抵抗運動只能以失敗告終,因為知識分子當時完全不了解市場和貿易的內在本性,並對資本同大眾文化的關係一無所知。它的滿含敵意的批判全部落空,猶如一群瞎子在黑暗中揮舞著細小無力的胳膊。
對“人文精神大討論”的反思,在新世紀引發了大眾文化研究的浪潮。大多數知識分子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變得更加世俗和乖巧,企圖用“研究”替換批判,以結盟取代對抗,以親吻終結拳腳。這是一種新的綏靖主義策略,它的代價就是精英知識分子蛻變為大眾文化的策劃人或聲援者,說得更加準確些,退’化成為國際或區域資本的思想僱傭者。這場新的結盟運動表明,以引導民眾為使命的知識精英已經基本消亡。
也許只有少數人在觀察大眾文化的同時,繼續保持了清醒的批判立場。他們可能早就意識到,大眾文化固然是民眾、媒體、娛樂業和日用品製造商共同構築的多數人的意識形態,但它無可避免散發著資本陰謀的刺鼻氣味。例如,作為大眾文化核心的時尚,就是市場資本主義蓄意製造的消費幻覺,其目的是利用人的欲望去掠奪人的錢袋。然而,正是這種潛藏在大眾消費浪潮中的心理,為獨立的研究者提供了有力的證詞,去探求隱藏在大眾消費背後的欲望,這些欲望的起源和死亡,以及這些欲望的調控機制,如此等等。大眾文化研究的目標不是要消滅這種文化,也不是要成為它的語奴,而是要利用話語的有限功能,去識讀它的秘密和修正它的偏差,並重建知識分子作為警醒的批判者的歷史傳統。
由於文化符碼的消費成為知識分子關注的主要對象之一,許多傳統的文學批評家正在進行自我轉型,從萎縮的文學領域向大眾文化或大文化作戰略轉移。各種大眾文化研究叢書猶如雨後春筍,充填著圖書市場。這表明,商業主義已經逼迫知識界改變其研究對象和書寫策略。
但我們已經看到,學院知識精英在大眾文化研究中的弱勢正在暴露和擴散之中,那就是對市場的零度認知和文化時尚經驗的極度貧乏。學院知識分子所居住的校園,無疑是大眾文化鏈索中最落後的一環。直到九十年代上半葉,大學家屬生活區還是簡陋的鄉村式的消費。空間,置身於市場經濟地圖的外緣,仿佛是一些遭到時代精神遺棄的孤島。在我的記憶中,它們大多呈現出陳舊和蕭條的景象,與都市流行文化和前衛時尚相距遙遠。知識分子及其家屬們穿戴寒酸,以一種可笑的自我滿足的方式在校園裡流連。那些光線黯淡的小店裡,陳放著被主流市場拋棄的各種過時物品、貨倉里多年的積壓品以及包裝粗陋的低消費日用品。它們在貨架上表情是如此自卑,像是一些飽受歧視的鄉童。店主摳著眼屎,滿臉睏倦地盤踞在櫃檯後面,仿佛是一個舊時代的慵懶的倒影。此後數年,這種情形雖然有所改善,但最多也只是進化到了小市鎮的水準。它無法擺脫繁忙的小市民集市的基本特徵。校園家屬生活區的嚴重滯後,限制了學院知識分子個人經驗的擴展。
……

目錄

序:大眾文化的解密時代/朱大可
第一章 文學商品化的起源
(一)城市、廟會和農貿市場
(二)農民、販子和修鞋匠
(三)現代性和敘事哮喘
(四)文學商品的起源,九三年
(五)“陝軍東征”的精神和市場分析
(六)一篇遲到但必要的批評
(七)商品分析與批評的起點
第二章 都市經驗的秘密
(一)虛構的農民經驗
(二)搖滾與郊區經驗
(三)文學與街道經驗
(四)小說與居室經驗
(五)私人經驗的公眾化
(六)北京浮生記和虛擬經驗
(七)信息與手指經驗
第三章 文化生產和消費心理
(一)消費儀式中的閱讀癮
(二)消費文化中的偶像崇拜
(三)對韓國文化產品的消費
(四)“樣板戲”的消費和記憶
(五)文學產業與市場規則
第四章 肉體符號的文化分析
第五章 現代性與文學時尚
第六章 圖像欲望資本
第七章 時尚中的意識形態
第八章 城市地理與市民精神
第九章 文學與公共領域
第十章 文學中的農民經驗
第十一章 酒的詩學
第十二章 中國敘事的現代轉型
第十三章 當代中國文學的文化背景之一
第十四章 當代中國文學的文化背景之二
第十五章 當代中國文學的文化背景之三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