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產業發生論

文化產業發生論

《文化產業發生論》是宗祖盼創作的文化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21年8月。

該書將文化產業分為“觀念形態”和“事實形態”來進行發生學的考察,揭示文化產業的緣起、本質與發生規律,構建一套發生學意義上的文化產業解釋模型。該書指出,文化產業觀念的發生與變遷,記錄了一個時期人們對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生活領域發生變革所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而持續的反應,它與特定歷史時期以及與它相對應的那個社會構成了一個結構嚴密的整體。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文化產業發生論
  • 作者:宗祖盼
  • 類別:文化學著作
  • 字數:404千字
  • 首版時間:2021年8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共七章。第一章和第二章梳理了西方與中國文化產業觀念發生的歷史脈絡,第三章至第七章分別從“人性基礎”“都市環境”“技術體系”“商業邏輯”“政治意圖”五個維度闡釋了文化產業發生的動力機制,系統性地揭示了文化產業的緣起、本質與發生規律,建立了文化產業發生的基本理論。

作品目錄

第一章 思想源流:西方文化產業的觀念變遷
第二章 理論旅行:中國文化產業觀念的發生
第三章 文化需要:文化產業發生的人性基礎
第四章 空間集聚:文化產業發生的都市環境
第五章 媒介融合:文化產業發生的技術體系
第六章 資本擴張:文化產業發生的商業邏輯
第七章 權力對抗:文化產業發生的政治意圖
結語 理解文化產業

創作背景

長期以來,中國學界有關文化產業學科化的討論一直未間斷過。探索與爭鳴總是並肩而行,一方面反映出學界對這一新興領域的熱切期盼,另一方面也表明這一學科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進入21世紀,中國文化產業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無論是從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還是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來看,都必須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產業學派。基於此,《文化產業發生論》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指出,文化產業觀念的發生與變遷,記錄了一個時期人們對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生活領域發生變革所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而持續的反應,它與特定歷史時期以及與它相對應的那個社會構成了一個結構嚴密的整體。從根本上講,文化產業觀念是文化產業事態本身繁榮發展的結果,反映了人們不斷適應文化產業新形態,賦予文化產業新內涵的過程。它萌芽於19世紀西方精英知識分子對“機械文明”的控訴,發軔於20世紀法蘭克福學派對文化工業的批判,成熟於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的文化經濟實踐。中國文化產業觀念的發生及其確立,有著自身的歷史背景與社會語境,它是在文化轉型、研究拓展和體制改革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獲得言說的正確性、客觀性和普遍性的,具有“中國化”的特殊歷程。
該書強調,文化產業的發生不是一個孤立的偶然事件,而是一個時代多重因素複雜交織運動的結果。這些因素的作用及相互關係可以簡單地表述如下:文化需要是核心,都市環境是土壤,技術和資本是基本動力,政治則是調節工具。具體來說,人類的審美性情、遊戲衝動、符號占有和知識獲取是文化產業發生的人性基礎。文化生產決定文化需要的對象、方式和動力,文化需要的異化加劇了文化的產業化進程。都市導致了人口、財富和時間集聚,為文化產業的發生提供了土壤,而都市的可持續發展也需要文化產業參與其中,二者產生了積極的互動。文化產業發生在現代技術起支配作用的時代,也發生在人類對技術進行自我反思的時代,前者是一個客觀事實,後者則是一種主觀意志。資本向文化領域的滲透為現代文化市場的萌芽提供了經濟條件,它一方面源於資本的增殖本性,另一方面源於文化生產的物質性聯繫。文化產業適應了文化政治轉型的需要,其意識形態屬性決定了它作為政治權力對抗的一種工具發揮作用,對內維護統治階級利益,對外保護國家文化安全。
該書認為,文化產業沒有一個絕對的開端和起點。它是“外力產物”和“自身發明”的綜合,是人類文化生產和文化經濟活動“進化”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並且仍處於不斷發展的過程當中。文化產業的本質,是人性中文化需要的現代性延伸,它包含了一個時代有關都市、技術、資本和政治的一系列複雜躍遷。文化產業乃時勢使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但是它滿足人性文化需要的典型內涵則是恆定的、歷久彌堅的。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文化產業發生論》
2021年8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203-8754-5

作者簡介

宗祖盼,1990年生,江西彭澤人。2018年畢業於暨南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深圳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研究員,藝術學理論碩士生導師。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創意產業學院訪問學者。主要從事文化產業、文藝理論與批評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