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文字學》是中國作家劉志成創作的漢語學研究讀物,首版由巴蜀書社發行於2003年5月。
該書聚焦文化漢字學,是語言愛好者和研究者的必讀書目。
基本介紹
- 書名:文化文字學
- 作者:劉志成
- ISBN:9787806594599
- 頁數:400頁
- 定價:28元
- 出版社:巴蜀書社
- 出版時間:2003-5
- 裝幀:精裝
- 開本:32開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出版信息,
基本信息
書名:文化文字學
圖書編號:885432
出版社:巴蜀書社
定價:28.0
ISBN:9787806594599
作者:劉志成
出版日期:2003-05-01
版次:1
開本:32開
內容簡介
語言是原生文化,語言包括形體語言、有聲語言及較晚的有形符號語言,從這個廣義的語言概念上說,語言與人類進化同步。人類掌握有聲語言是個漫長的漸進過程。一般認為,人類在有聲語言完善之前存在著以形體語言為主的階段。從澳大利亞猿人化石推測其上喉道形狀,墊墊拜還不會說話。距今20萬年至10萬年(舊石器中期)的尼安德特人(1856年發現於德國西部杜塞道夫附近尼安德特河谷的一個小洞裡)的顱骨,前額低紙拔台組平,眉脊顯著,腦容量1230毫升。現代古人類學家據以模擬的上喉道,還不能夠發出現代人的全部語音,只能發出簡單的音節,中華大地上晚期的北京人和馬壩人相當於歐洲的尼安德特人,有聲語言的功能還不夠健全。我們推測舊石器末期山頂洞人的有聲語言可能已經比較發達。有人根據《韓非子》燧人氏“鑽木取火”、有巢氏“構木為巢”所記的傳說,而以為其說能傳下來,推測發明人工取火和樹上搭屋的時代已經有了較發達的有聲語言。人工取火、樹上建屋可能出現在舊石器末譽她道兵期,或新石器初期,與前邊我們的論述時代相合。但是傳戒遙立說未必就是事物發生時流傳下來的,不能排除後人的臆測。把這種材料列人證據是不適宜的。
語言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形體語言為主輔助以不分音節的語音(大概是舊石器早期),不完整的有音節語言輿形體語言並重(可能是舊石器中期),較為發達的有聲語言輔助以形體語言(推測是舊石器末期)。舊石器時期的古人類信息交流,形體語言估重要地位的階段,受形體動作區分特徵的限制,“辭彙”不可能豐富,更談不上什麼語法結構,是不可能產生記錄語言符號的。但是形體語言的某些示意的形體,可能是象形字的來源之一。交字甲骨文像一個正面的人形兩腿交叉,用雙腿交叉表示交的意思就可能是形體語言的一個詞。類似的有正面的成年人是大、雙手對舉是共、雙手叉腰是腰等。至於止、手、目、舌(口中吐出有紋理的舌)、自(鼻)、口、面更可以直接用身體的有關部份來表示了。
這次討論比清末那次深入細緻得多,對拼寫、連書、加聲調方法等都涉及到了。討論的直接成果是由劉復、趙元任、錢玄同、黎錦熙、林語堂、汪怡等人議定《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民國十五年(1926年)中國語統一籌備會公布,民國十七年(1928年)九月復由民國政府大學院正式公布。遺套羅馬字母注音比民國初年教育部審議章炳麟按“取古文籀逕省之形”原則所擬定的三十九個注音字母嚴密多了。
三十、四十年代,全國處於抗擊日本侵略的民族戰爭中,文字改革討論沒有形成高潮,但輿論和實踐工作都沒有停止。十月革命後的蘇聯,在列寧的倡道下,開始研究漢字的拉丁化問題,參加的人有蘇聯漢學家郭質生、萊赫捷、史萍青、龍果夫以及瞿秋白、吳玉章、林伯渠、蕭三等人,他們擬定了方案,幾經修改。1931年9月在蘇聯海參崴召開了中國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會,通過了漢語《拉丁化新文字的寫法》。在蘇聯,該方案曾在遠東地區中國工人、撤退到蘇聯境內的抗日義勇軍中傳習;在國內,由於魯迅、葉元員她籟士、陶行知等人的提倡,成立團體、出版讀物、開班教學,在民眾中推廣。艱盼肯特別漿祖是在解放區,隨著解放地區的擴大,一直延續到新中國成立;有些部門、行業甚至使用到1958年《漢語拼音方案》公布。
1935年初陳望道等人發起成立上海手頭字推行會,推行手頭字。次年二月,上海文化界蔡元培、邵力子、郭沫若、陳望道、陶行知等200人和15個雜誌聯合署名在《太白》等報刊上發表了《推行手頭字緣起》,以及第一期推行的300個手頭字,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公開提倡寫簡化字的活動。這些手頭字很大一部份被後來的《漢字簡化方案》所採用。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時期還開始了漢字心理研究。其中較著名的有劉廷芳於1916年至1919年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試驗,和艾偉1923年在華盛頓佐治城大學的試驗。目的是通過識記、再認、看寫等過程,判明漢字形、音、義關係及形、音、義對學習漢字難易的影響。艾偉著有《漢字問題》、《漢字之心理研究》、《漢字音義之分析研究》等書,從心理學角度對漢字進行試驗,結論是簡體字優於繁體字。艾偉是漢字心理研究上有重要影響的學者。
五十年代辟於漢字改革的重大成果,有1956年1月國務院正式公布包括兩批簡化字的《漢字簡化方案》,以後又公布了第三批、第四批。儘管有少數簡化字簡化不當,但總的來說,成績是主要的,1958年2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批准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漢語拼音方案》,使漢字注音走上了科學軌道,對識字、辭書編寫、國家標準、拼寫外來詞語、漢字走向世界,都有重要意義,
六十、七十年代大陸狂熱的政治運動使一切都停滯了。
到八十年代,中國大陸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黨和國家加強了重大決策的科學論證,漢字的研究也和國家的所有事業一樣,進入了一個新紀元。
走路任務落在了兩腳,人的奔跑能力並不比古猿差。
例18)字形是金文走字,像人擺臂奔跑,下一止字表示跑時見一足趾著地,本義是跑,《說文·走部》:“走,趨也。”現代漢語詞義轉移,走由奔跑義變成了行走。走是人的重要行動,與走有關的詞語很多,由本義奔跑引申為前往、通向、走開、失去、泄漏等,飛沙走石、走馬看花(或走馬觀花)、走馬赴任(或走馬上任、走馬到任)中的走是跑,行屍走肉、走投無路的走是行走,走漏風聲的走是泄漏。
輿走古代意義相同的另一個字是例19)字形金文奔字,也像人擺臂奔跑之形,下面以三個足趾會意跑得迅速,《說文·天部》:“奔,走也。”
人直立,下肢比古猿長,腿部關節也靈活多了,蹋、踩、蹬、跳、盤、跪、掃。
例20)字形是交字,像人兩條腿交叉而立,《說文·交部》:“交,交腔也,從大,象交形。”由人腿相交引申為二物接觸、交錯、結交、性交、交換、互動。交子,是宋代蜀人首創的紙幣,用與紙面相等的銅錢做保,到時可憑交子換錢,交子之交是換的意思,
由於勞動使古猿前後肢分工,進化成為手和腳,產生了直立人,直立人是由猿進化到人的一個偉大里程碑。
例1)字形是人字,是人的側立之形,《說文·人部》:“人,天地之性最貴者也。此籀文,象臂胚之形。”直立是人大腦發達的生理前提,只有直立起來,才能成為天地間性最貴的高等動物。人的出現是自然演變史上的偉大里程碑。人,不但適應自然環境,而且改變和創造自然環境,乃至於未來改變和創造遼闊的宇宙空間。只要人類友愛團結、和平建設、發展科技,一定會有光輝燦爛的前程!
側立形是人,正立形是立,例2)字形是立字,像一個正面的大人站立在地上,《說文·立部》;“立,住也,從大立一之上。”由站立引申為建立、豎立、訂立、確立、扶立等,
直立後的人可以憑藉他物增加自己的高度。
例3)字形是壬字(ting),像側立之人挺立在土塊之上,本義是挺立,後來增加形旁寫作挺,引申為生出、突出,《說文·壬部》釋:“一日象物出地挺生也。”是引申義。注意,壬和壬是兩個字,王(tǐng)、壬(rén),前者底橫長,後者中橫長。
直立人的足部靈活,有時可以提起足跟僅憑藉前腳掌支撐全身而增加高度遠望。
例4)字形是企字,像側立人提足遠望,《說文·人部》:“企,舉踵也,從人止聲,”應是會意兼形聲字,《漢書·蕭望之傳》:“是以天下之士,延頸企踵,爭願自效,以輔高明。”又指站立,引申為盼望。
人直立後,頭部轉、傾都較為靈活。直立人頭部在人的最高處。
例5)字形是元字,從人從二(上),人之上會意為首,是元字本義,《孟子,滕文公下》:“勇士不忘喪其元。”現代漢語複音詞“元首”是同義並列結構。《說文·一部》訓“始”是引申義。
手腳分工、人的直立,特別是創造性的勞動,必然促進人類思維的發展,從而使人類大腦容量增加,人類的“近親”黑猩猩大腦重量只有四百到五百克,而人類一般是一千三百到一千五百克。
例6)字形是頁字,像人跽跪的身體和發達的頭顱側梘形,本義如《說文,頁部》所釋:“頁,頭也,”所以從頁部的字都與頭有關,現在一頁書的頁,古代寫“葉”(樹葉的葉,今天簡化用同音的葉代替)。
例7)字形是首字,是頁字省去身體部份,與頁的本義相同。頭是人的全身指揮者,故引申為首領、首要;直立後首在人的最高處,又引申為頂端、首先、首創。首尾相應的首是指軍隊的前衛,首屈一指的首是首先。
人由於直立,增加了高度,視野更加開闊。
例8)字形是見字,像人眼目平視有所見之形,《說文·見部》:“見,梘也。從兒從目。”由看見引申為會見、拜見。看的東西多了則經驗豐富,又引申為見識。被看見則是現,見、現古今字。
人還可以憑藉他物來增加高度以望遠。
例9)字形是望字,像人立土上注視遠方之形,上部所從之臣字是目豎立之形表示注視,下部人立土上即王(tǐng)字,與壬癸字不同,今楷化不易區別,壬癸之壬中橫畏,立土上之壬底橫畏。後來此字增加形旁月,以望月會遠望之意。又用聲旁亡代替了臣,今字寫作望,本義是遠望,引申為盼望、聲望及每月舊曆十五月滿之時。
語言的產生與古人類的體質進化、文化的發展有密切關係。腦容量的增加和發音器官的改進是語言產生的生理基礎。人直立之後,鼻腔、口腔與呼吸道成為直角,聲帶位置比猿類下降,顎、舌、唇參予發音,在喉、鼻、口各部位自由阻塞氣流,音色、音高、音量變化豐富。
例23)字形是金文息,從自(鼻的象形)從心,古人以為氣生於心而出於鼻,本義是呼吸。呼出的氣流是發聲的“基本原料。”由呼吸而引申為嘆氣和時間短暫。人勞累氣喘吁吁而要調整呼吸,故又引申為休息、停止。呼吸得以延續生命,又引申為孳息、利息。
……
作品目錄
目錄 | |
---|---|
第一章導言 第二章漢字的產生 第一節產生的條件 第二節沒有文字時的記事方法 第三節造字的傳說 第四節考古與漢字的產生 第三章漢字的性質 第一節文字的類型 第二節關於漢字優劣的討論 第三節漢字的性質 第四節漢字的性質與華夏文化 第四章漢字的結構 第一節象形 第二節指事 第三節會意 第四節形聲 第五章漢字的字型 第一節字型的演變 第二節演變原因及特點 | 第一節本義與引申義 第二節古今字 第三節假借字 第四節異體字 第五節繁簡字 下編漢字形體所反映的古代華夏文化 第一章生態環境 第二章華夏民族的形成 第三章婚姻、家族及風俗, 第四章居邑 第五章飲食 第六章服飾 第七章交通 第八章社會經濟 第九章階級和國家 第十章原始思維和宗教 第十一章科技 第十二章藝術 |
出版信息
出版社 | 書名 | 出版日期 | 頁數 | ISBN | 銷量 | 作者 |
---|---|---|---|---|---|---|
巴蜀書社 | 《文化文字學》 | 2003年5月 | 400頁 | 9787806594599 | - | 劉志成 |
1935年初陳望道等人發起成立上海手頭字推行會,推行手頭字。次年二月,上海文化界蔡元培、邵力子、郭沫若、陳望道、陶行知等200人和15個雜誌聯合署名在《太白》等報刊上發表了《推行手頭字緣起》,以及第一期推行的300個手頭字,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公開提倡寫簡化字的活動。這些手頭字很大一部份被後來的《漢字簡化方案》所採用。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時期還開始了漢字心理研究。其中較著名的有劉廷芳於1916年至1919年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試驗,和艾偉1923年在華盛頓佐治城大學的試驗。目的是通過識記、再認、看寫等過程,判明漢字形、音、義關係及形、音、義對學習漢字難易的影響。艾偉著有《漢字問題》、《漢字之心理研究》、《漢字音義之分析研究》等書,從心理學角度對漢字進行試驗,結論是簡體字優於繁體字。艾偉是漢字心理研究上有重要影響的學者。
五十年代辟於漢字改革的重大成果,有1956年1月國務院正式公布包括兩批簡化字的《漢字簡化方案》,以後又公布了第三批、第四批。儘管有少數簡化字簡化不當,但總的來說,成績是主要的,1958年2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批准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漢語拼音方案》,使漢字注音走上了科學軌道,對識字、辭書編寫、國家標準、拼寫外來詞語、漢字走向世界,都有重要意義,
六十、七十年代大陸狂熱的政治運動使一切都停滯了。
到八十年代,中國大陸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黨和國家加強了重大決策的科學論證,漢字的研究也和國家的所有事業一樣,進入了一個新紀元。
走路任務落在了兩腳,人的奔跑能力並不比古猿差。
例18)字形是金文走字,像人擺臂奔跑,下一止字表示跑時見一足趾著地,本義是跑,《說文·走部》:“走,趨也。”現代漢語詞義轉移,走由奔跑義變成了行走。走是人的重要行動,與走有關的詞語很多,由本義奔跑引申為前往、通向、走開、失去、泄漏等,飛沙走石、走馬看花(或走馬觀花)、走馬赴任(或走馬上任、走馬到任)中的走是跑,行屍走肉、走投無路的走是行走,走漏風聲的走是泄漏。
輿走古代意義相同的另一個字是例19)字形金文奔字,也像人擺臂奔跑之形,下面以三個足趾會意跑得迅速,《說文·天部》:“奔,走也。”
人直立,下肢比古猿長,腿部關節也靈活多了,蹋、踩、蹬、跳、盤、跪、掃。
例20)字形是交字,像人兩條腿交叉而立,《說文·交部》:“交,交腔也,從大,象交形。”由人腿相交引申為二物接觸、交錯、結交、性交、交換、互動。交子,是宋代蜀人首創的紙幣,用與紙面相等的銅錢做保,到時可憑交子換錢,交子之交是換的意思,
由於勞動使古猿前後肢分工,進化成為手和腳,產生了直立人,直立人是由猿進化到人的一個偉大里程碑。
例1)字形是人字,是人的側立之形,《說文·人部》:“人,天地之性最貴者也。此籀文,象臂胚之形。”直立是人大腦發達的生理前提,只有直立起來,才能成為天地間性最貴的高等動物。人的出現是自然演變史上的偉大里程碑。人,不但適應自然環境,而且改變和創造自然環境,乃至於未來改變和創造遼闊的宇宙空間。只要人類友愛團結、和平建設、發展科技,一定會有光輝燦爛的前程!
側立形是人,正立形是立,例2)字形是立字,像一個正面的大人站立在地上,《說文·立部》;“立,住也,從大立一之上。”由站立引申為建立、豎立、訂立、確立、扶立等,
直立後的人可以憑藉他物增加自己的高度。
例3)字形是壬字(ting),像側立之人挺立在土塊之上,本義是挺立,後來增加形旁寫作挺,引申為生出、突出,《說文·壬部》釋:“一日象物出地挺生也。”是引申義。注意,壬和壬是兩個字,王(tǐng)、壬(rén),前者底橫長,後者中橫長。
直立人的足部靈活,有時可以提起足跟僅憑藉前腳掌支撐全身而增加高度遠望。
例4)字形是企字,像側立人提足遠望,《說文·人部》:“企,舉踵也,從人止聲,”應是會意兼形聲字,《漢書·蕭望之傳》:“是以天下之士,延頸企踵,爭願自效,以輔高明。”又指站立,引申為盼望。
人直立後,頭部轉、傾都較為靈活。直立人頭部在人的最高處。
例5)字形是元字,從人從二(上),人之上會意為首,是元字本義,《孟子,滕文公下》:“勇士不忘喪其元。”現代漢語複音詞“元首”是同義並列結構。《說文·一部》訓“始”是引申義。
手腳分工、人的直立,特別是創造性的勞動,必然促進人類思維的發展,從而使人類大腦容量增加,人類的“近親”黑猩猩大腦重量只有四百到五百克,而人類一般是一千三百到一千五百克。
例6)字形是頁字,像人跽跪的身體和發達的頭顱側梘形,本義如《說文,頁部》所釋:“頁,頭也,”所以從頁部的字都與頭有關,現在一頁書的頁,古代寫“葉”(樹葉的葉,今天簡化用同音的葉代替)。
例7)字形是首字,是頁字省去身體部份,與頁的本義相同。頭是人的全身指揮者,故引申為首領、首要;直立後首在人的最高處,又引申為頂端、首先、首創。首尾相應的首是指軍隊的前衛,首屈一指的首是首先。
人由於直立,增加了高度,視野更加開闊。
例8)字形是見字,像人眼目平視有所見之形,《說文·見部》:“見,梘也。從兒從目。”由看見引申為會見、拜見。看的東西多了則經驗豐富,又引申為見識。被看見則是現,見、現古今字。
人還可以憑藉他物來增加高度以望遠。
例9)字形是望字,像人立土上注視遠方之形,上部所從之臣字是目豎立之形表示注視,下部人立土上即王(tǐng)字,與壬癸字不同,今楷化不易區別,壬癸之壬中橫畏,立土上之壬底橫畏。後來此字增加形旁月,以望月會遠望之意。又用聲旁亡代替了臣,今字寫作望,本義是遠望,引申為盼望、聲望及每月舊曆十五月滿之時。
語言的產生與古人類的體質進化、文化的發展有密切關係。腦容量的增加和發音器官的改進是語言產生的生理基礎。人直立之後,鼻腔、口腔與呼吸道成為直角,聲帶位置比猿類下降,顎、舌、唇參予發音,在喉、鼻、口各部位自由阻塞氣流,音色、音高、音量變化豐富。
例23)字形是金文息,從自(鼻的象形)從心,古人以為氣生於心而出於鼻,本義是呼吸。呼出的氣流是發聲的“基本原料。”由呼吸而引申為嘆氣和時間短暫。人勞累氣喘吁吁而要調整呼吸,故又引申為休息、停止。呼吸得以延續生命,又引申為孳息、利息。
……
作品目錄
目錄 | |
---|---|
第一章導言 第二章漢字的產生 第一節產生的條件 第二節沒有文字時的記事方法 第三節造字的傳說 第四節考古與漢字的產生 第三章漢字的性質 第一節文字的類型 第二節關於漢字優劣的討論 第三節漢字的性質 第四節漢字的性質與華夏文化 第四章漢字的結構 第一節象形 第二節指事 第三節會意 第四節形聲 第五章漢字的字型 第一節字型的演變 第二節演變原因及特點 | 第一節本義與引申義 第二節古今字 第三節假借字 第四節異體字 第五節繁簡字 下編漢字形體所反映的古代華夏文化 第一章生態環境 第二章華夏民族的形成 第三章婚姻、家族及風俗, 第四章居邑 第五章飲食 第六章服飾 第七章交通 第八章社會經濟 第九章階級和國家 第十章原始思維和宗教 第十一章科技 第十二章藝術 |
出版信息
出版社 | 書名 | 出版日期 | 頁數 | ISBN | 銷量 | 作者 |
---|---|---|---|---|---|---|
巴蜀書社 | 《文化文字學》 | 2003年5月 | 400頁 | 9787806594599 | - | 劉志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