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嬗變中的中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是2014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塗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化嬗變中的中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
- 作者:塗鴻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6月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 ISBN:978751614218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著選擇了一些具有代表性或有特色的少數民族 作家與詩人,對他們的創作進行審視與研究。他們在 當今民族文化發生的深刻嬗變中,在對民族精神與文 化進行清醒而深刻的返溯里,認識到了文學的意義不 僅在其本身,而且在於由它所觀照的民族精神,文化 心理,以及它所折射的人類意識。於是他們在審視民 族文化的過程中,甦醒了的現代審美意識找到了一個 更高的藝術視點。他們以一種特殊的心理、特殊的情 感歷程,一種原生的文化形態和一種尚未被現代文明 異化的藝術直覺,重新尋找民族生命本體裡那些神秘 而博大的存在以及一種神奇的嚮往,並由此開啟了中 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創作一種更新的藝術視閾。
圖書目錄
序言 中西文化交融中的藝術體驗
導論 世界語境背景下的獨語與對話
一 “獨語”:在世界文學在場交談語境中充當自在自為的言說方式
二 “對話”:努力尋找“言談合作者”並商議主流文化指向
三 民族文學對世界文學審美價值的逼近與意義的開敞
第一章 “法規”之外的藝術突圍——當代民族作家現代主義書寫的語言實驗
一 通過超越“法規”的語言重構獲得一種新的文本表現力
二 以“斷裂”的語言方式營造陌生的氛圍尋找意象的內在聯繫
三 以“陌生化”的表述策略使語言由傳達功能向審美功能轉化
第二章 超越傳統語言符號呈現中的詩性追尋——重慶當代民族文學創作的言說策略
一 作品的表述由模仿上升為對作品內涵所承擔的傳達作用
二 生命的自然語言在傳達中始終流貫著創作者的語言情緒
三 對漢語既保持著一種潛在的距離又有著一種特殊的敏感
第三章 精神家園的尋覓與生命的叩問——存在主義在當代民族小說中的投影
一 在痛苦而孤寂的靈魂拷問中尋求對死亡的超越
二 在荒謬的現實里自由選擇以實現自我的救贖
三 在悲劇的衝突中以震盪和摧毀創造新的生命意識
第四章 將藝術的觸角伸向民族文化的深層——以土家族冉易光、阿多小說中的文化形態描述為例
一 在民族文化心理的觀照下透視民族精神的本質
二 穿透民族文化的表象發掘具有本質意義的民族性格
三 在對民族文化心理的反省中以更理性的精神憧憬未來
第五章 人類欲望的本真流露與意象的深層寓指——中國當代民族詩歌創作的原型構建
一 象徵族群文化精神的客體往往成為藝術家創作中的原型
二 以對民族詩歌創作原型的理解開啟解讀作品的靈魂之門
三 以對民族詩歌創作原型的構建尋找與民族文化相關的母題
第六章 超越傳統中的詩性追尋——當代民族詩歌創作的抒情藝術
一 從相對單一的抒情方式向多樣化方式轉變
二 在“民族性”與“世界性”之間更新詩歌傳統的抒情方式
三 在文化嬗變中注入民族詩歌創作的憂患與使命意識
第七章 在傳統與現代的交點上渴求自我的嬗變——土家族詩人冉莊創作的個性心理
一 面對開放後的中國詩壇,詩人的心靈被一種深刻的矛盾折磨著
二 傳統與現代的融合,在詩歌美的意象營造中得到體認
三 以心體物,以情抒懷,將感覺作為把握詩歌對象的基本方式
四 詩人的個性心理影響了選擇,但也是詩人創作選擇的契機
第八章 個體隱秘的存在與群體話語的一致——以藏族嘎代才讓詩作的話語空間為例
一 詩歌抒寫存在於母體與客體間,並努力化地構建這個空間
二 表現未知而神秘世界中的情感訴求與牧歌式的家園夢想
三 詩歌語言符號和象態符號的編碼——意象的設定與構建
第九章 在憂鬱的主觀世界裡尋找理想與浪漫——土家族詩人冉冉、冉仲景詩作的情感世界
一 心靈里無限的渴求總摻和著無盡的悲涼
二 夢境中尋找溫馨的慰藉卻總是寂寞
三 狹小情感世界裡的深邃與風采
第十章 開啟民族詩歌通向世界的現代之旅——當代西南地區民族詩歌創作的現代意識
一 現代精神化的物質與神話譜系的重建
二 民族文化傳統的重新審視與現代思考
三 生命意識的終極叩問與重新發現
第十一章 抒情個體的民族精神皈依——當代西南地區民族詩歌創作的文化解析
一 文化作為集體意識的結晶潛藏著一個民族本質的秘密
二 在民族文化的觀照里傳達對自然與人生的深刻體驗
第十二章 在心與夢的探尋里尋找自由——當代西部民族散文的意識流手法
一 向內轉:靈魂的書寫與生命的喟嘆
二 無定型:情緒的喧譁與意識的流動
三 新語體:語言的靈動與結構的自由
第十三章 文化混血中的敘述焦慮與潛在話語——當代民族報告文學主體建構中的意識形態
一 阿爾都塞意識形態理論與主體性建構
二 症候式閱讀與民族作家創作中的潛在話語
三 多元文化並存中的多元意識形態與混合文化身份
第十四章 理性的沉思與心靈的體悟——當代民族戲劇創作中的象徵主義
一 具體的社會與歷史衝突在消失,抽象的是人類普遍的靈魂
二 充分表現生命意識與存在的意義,建構起理想化的藝術世界
三 以強烈的對抗意識表現人生的虛無與荒誕,表達超驗的心靈感應
參考文獻
後記
國內外專家相關述評
作者簡介
塗鴻,男,漢族,文學碩士,現為西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曾任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研究會副秘書長、常務理事,四川大學符號學——傳媒學研究所特約研究員,[韓國]《韓中言語文化研究》編委、[韓國]韓中比較文學研究會理事等學術兼職。曾應邀赴韓國、越南、美國參加學術活動。曾獨立或合作獲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四川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四川省作家協會、西南民族大學等社科獎十餘項。《文學評論》、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中心、北京大學中文論壇、國家民委新聞中心、西南民族大學以及台灣、韓國學術界有對其著述與學術活動的相關報導或評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