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天水》一書是一項文化工程。書中及時吸收學術界的新觀點和新成果,提出了“羲黃故里”概念。並且首次系統地揭示和論述了天水歷史文化發展的環境條件和基本特點,歷史上區域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既與國家民族的歷史進程和文化走向息息相關,又與區域自然條件和人文背景血肉相連。
基本介紹
內容提要,目錄,
內容提要
今天水市所轄的兩區(秦州、麥積)五縣(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張家川),地處祖國腹地,橫跨黃河、長江兩大水系,雄踞甘肅東南部,歷來成為隴東南軍事重鎮、交通要地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天水背依群山。北方山水雄奇與南方風景秀麗相融合,風景奇瑰。我國已故著名記者范長江先生在他1936年出版的《中國的西北角》一書中說:“甘肅人說到天水,就等於江浙人說到蘇杭,認為是風景優美,生產富饒,人物秀麗的地方。”但這只是就看得見、摸得著的現象而言,而對其所蘊涵的深層次文化內容,並未觸及。
目錄
名城概述
天水背依群山。北方山水雄奇與南方風景秀麗相融合,風景奇瑰
它可以簡單地區分為文化的自然生態和人文生態兩 個方面,它是地域文化演變發展的物質基礎。一定地域內文化的生態基礎, 對該地域文化的基本特點和地域特徵具有規定性作用。所以,了解影響天水 地域文化產生、形成、發展和演變的自然與人文環境的基本面貌、變化規律 ,是認識天水地域文化的前提和基礎。
具有悠久歷史和富有地域特色的天水文化,其孕育、產生和發展是與當 地特殊的區域位置和自然環境分不開的。當地獨特和優越的自然條件,為天 水歷史文化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態基礎。數千年來,大自然神奇的造化和 豐厚的人文積澱,共同孕育和塑造了天水的古代文明和燦爛的文化,從而賦 予古城天水獨特的魅力和非凡的神韻。
自然環境
人文背景
文化特色
文明曙光
史前文化的嬗變
史前主要遺址簡介
天水史前文化與中華文明
羲黃文化
伏羲、女媧的誕生地
伏羲肇啟華夏文明
農牧文化的起源
國家管理模式的雛形
軒轅黃帝及其文化
炎黃祖先與炎帝源流
伏羲文化、炎黃文化對後世的深遠影響
嬴秦故園
秦人的由來與西遷
非子邑秦與襄公建國
秦早期文化述要
先秦時期隴右民族淵源
中國縣制肇始地
《詩經》中的《秦風》
天水趙姓郡望
絲路重鎮
華戎交會的都市
絲綢之路上的天水古鎮
三國木門道
十六國時期的地方割據
天水藏東羅馬福卡斯金幣
唐蕃清水會盟
北宋伐木摩崖石刻
抗金遺寨吳砦
秦州茶馬司與茶馬古道
秦州起義
民國初年的天水鑄幣廠
宗教勝地
麥積山之名的由來
麥積山石窟的人文精神
“摶土造人”與麥積山石窟泥塑
石寬走廊
仙人崖
大像山
華蓋寺
水簾洞
木梯寺
天水“道觀”與全真道教
台板亢各寺
宣化崗拱北
名人鄉賢
孔門弟子秦祖、壤駟赤、石作蜀
道家先人尹喜
飛將軍李廣
屯田名將趙充國
西州大將軍隗囂
蜀漢人將軍姜雛
前秦王苻堅
唐太宗李世民
抗金名將劉椅
明尚書門克新
“隴上鐵漢”安維峻
隴南文宗任其昌
理台名吏武頌揚
重教興學張世英
愛國民主人士鄧寶珊
革命先驅葛霽雲
早期共產黨員吳鴻賓
古籍藝文
天水放馬灘秦簡
甘谷漢簡
李翕與《西狹頌》碑
趙壹與《刺世疾邪賦》
蘇惠《回文璇璣圖》的文化蘊含
王嘉與《拾遺記》
李白、杜甫詠南郭寺詩
李翱與《李文公集》
權德輿與《權載之集》
王仁裕作品概述
張炎與其《詞源》
胡纘宗與《鳥鼠山人集》
胡忻與《欲焚草》
鞏建豐與《未圉山人集》
宋琬與《二妙軒》碑
王權與《笠雲山房詩文集》
馮國瑞及其《麥積山石窟志》
《絳華樓詩集》
霍松林與《唐音閣詩詞集》
卦台山石刀及其詩文
天水《十二生肖百刻圖》
城居古樹
“五城連珠”秦州城
石門山與太極八卦
南郭寺隋塔
胡氏民居——北宅子
胡氏民居——南宅子
張慶麟故居
連騰霄故居
哈銳故居
石作瑞故居
天水古樹
千年白皮松
楊家山古榆王
它子山古槐王
天水古樹與文廟
南郭寺“春秋古柏
甘泉“雙玉蘭”
東柯草堂“子關樹”
瑰寶拾遺
天水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天水非物質文化遺產集錦
天水武術
天水北門張氏家傳古琴藝術
西秦鴻盛社
甘肅珍郵“隴南加蓋票”
天水雕漆
“秦州窯”瓷器
甘谷脊獸
天水麻鞋
民間小吃拾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