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風雨(袁鷹著書籍)

文化人散文隨筆:江山風雨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江山風雨》是2010年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出版的散文隨筆,作者袁鷹。

基本介紹

  • 書名:江山風雨
  • 作者:袁鷹
  • ISBN:9787801036742 
  • 類別:散文隨筆
  • 頁數:241
  • 定價:26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
  • 出版時間:2010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同名書籍,內容簡介,作者簡介,作品目錄,第一輯 風雨思量,第二輯 江山碎步,第三輯 人事依稀,作者自述,

同名書籍

版權資訊
書 名:《江山風雨》
作 者:袁鷹
袁鷹:《江山風雨》袁鷹:《江山風雨》
I S B N:978-7-80103-674-2
頁 碼:241頁
價 格:26.00
出版時間:2010-10-1
版 次:1
頁 數:241
字 數:180000
印刷時間:2010-10-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袁鷹散文題材廣泛,或回眸歷史風雲,或寄情山水,或追溯舊人舊事,篇篇內容充實,感情激越,思想深邃。尤其是其講真話、抒真情、敘真事的為文之道,廣為人們所稱許,文章讀起來有一種歷史的厚重感和人生的滄桑感,發人深思,回味無窮。
本書收錄的文章是作者十幾年來沉澱的散文隨筆精品,按內容分為三部分:“風雨思量”著重於對歷史人物以及社會發展歷程的感慨,“江山碎步”側重於遊記,“人事依稀”則突出於對已逝師友的思念和對人生的思考。作品中描述的人、事、景、物等反映了大時代下的社會風貌變遷和自身的生命體驗,加之文筆流暢,蘊涵深遠,表現了作者高層次的藝術追求和深邃的人生感悟。

作者簡介

袁鷹,作家。1924年10月出生,江蘇淮安人。上世紀40年代中期開始文學寫作,1947年任上海《聯合晚報》副刊編輯,全國解放後任《解放日報》記者、編輯,1952年底調至北京《人民日報》,先後任文藝部編輯、副主任、主任,並為中國作家協會第三、第四屆理事,第四屆主席團委員。代表作品有散文集《風帆》《秋水》《風雲側記》《師友風華錄》《西子湖頭有我師》等,詩集《江湖集》《篝火燃燒的時候》等,兒童文學作品《丁丁遊歷北京城》等。迄今為止,已出版各類作品集六十餘種,其散文集、兒童文學作品曾獲全國性的優秀文學獎。

作品目錄

第一輯 風雨思量

風雨百年祭——周恩來總理百年誕辰
燕子聲聲里,相思又一年
宣南雨又來——瀏陽烈士譚嗣同殉難百年祭
江上春歸——寫在陳獨秀逝世六十周年
一世興衰過眼明——讀《陳獨秀詩集》
青山有幸埋忠骨——胡耀邦同志陵前的思念
國歌抒懷
從忍氣吞聲到揚眉吐氣
凝視2000這個數字
千禧寄語——為南京《紫金歲月》作
重九登高,又唱那首歌
又到甲申
向溫總理交交心
在上海遙望昆明——六十年前震驚上海的兩次民主浪潮
遺言太沉痛
一切一切,都是為了——人
天安門和我

第二輯 江山碎步

四上井岡
金沙江那萬古濤聲
漫漫紅軍路
端陽節那天到台北
孤舟一系故園心
徜徉台北外雙溪
運河水——故鄉水
心中永恆的聖地
少年時代的無錫因緣
襄陽,徽州,還有其他
沈園思絮
西子湖頭有我師
遙望古夔州
長在我儂心子裡
黃河勇士

第三輯 人事依稀

寫在《夏衍全集》問世之際
小事見風範——長江同志留下的幾個難忘印象
讀這本書,禁不住悲喜交集——讀丁聰、池北偶詩配畫集《世態譏彈》
想起一個小鏡頭——讀《各具生花筆一枝》有感
花瓣不會凋零——送別作曲家瞿希賢
鴨江長綠人長在——懷雷加
二十年後的懷念——懷金近
銀錠橋空——追憶楊憲益

作者自述

我從1945年底在上海開始斷斷續續當了兩三年報社記者和編輯,1949年5月上海一解放就到《解放日報》工作,1953年初奉調北京入《人民日報》文藝部,直到1986年底離職, 至今仍在報社領取退休工資。除了十年動亂中在“牛棚”和“五七幹校”先後占去些年月外,大半生都與筆墨剪刀糨糊為伴。
二十世紀是個偉大時代。我這樣一個渺小平凡的人,能生在這個時代,親歷世紀的種種狂風驟雨,烈火嚴霜,月暗花明,天崩地裂,應該說是一種幸運,一種機緣。吳祖光先生名言“生正逢辰”,我深有同感。報紙工作雖然還不能說完全處於風口浪尖,漩渦中心,但也絕不是也不可能置身事外,袖手旁觀。何況多年來一直受到要當一名合格“馴服工具”的教育,戰戰兢兢,唯恐不夠格。風起雲飛、浪潮洶湧之時,報紙編輯必然在其中翻滾泅游,不僅躲避不了,而且要迎頭趕上,爭先恐後。做弄潮兒也罷,做吹鼓手也罷,反正都有你的一份。為它興奮,為它苦惱;為它歡笑,為它哀傷;為它廢寢忘食,用盡心思;為它受盡委屈,無處訴苦。酸甜苦辣鹹澀百般滋味,點點滴滴都在心頭。
老來回首,才發現水流花謝,積澱下的豈止是個人的喜怒哀樂,更有幾十年風雲激盪中的社會變遷、民族命運,其中是非榮辱、明晦恩仇,反覆思量,一言難盡。近年來隨手記下一些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真相,一些可以咀嚼、值得回味的事實,一些骨鯁在喉不吐不快的是非,還有一些事未及寫完,未及寫清,以後也許還有機會。所謂“側記”云云,無非是因為工作崗位帶來多少優異於其他同行朋友的機會,未必有多大價值,或許能提供給研究當代歷史和當代文壇的零碎資料,雖然不全面、不完整,卻是真實的。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