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一隅》共分五部分,古墓新知、三分淺說、文明世界、人文中華和篋邊拾零,內容包括:“太一生水”說、形上形下之間、文明與衝突等。
基本介紹
- 書名:文化一隅
-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 頁數:496頁
- 開本:大32
- 品牌:中州古籍出版社
- 作者:龐朴
- 出版日期:2006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4822377, 7534822378
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圖書目錄
古墓新知
初讀《郭店楚墓竹簡》
古墓新知——漫讀《郭店楚墓竹簡》
孔孟之間——郭店楚簡的思想史地位
《語叢》臆說
撫心日辟
竹、帛《五行》篇比較
郢燕書說--郭店楚簡及中山三器心旁文字試說
竹帛《五行》篇與思孟五行說
"太一生水"說
一種有機的宇宙生成圖式--介紹楚簡《太一生水》
震驚世界學術界的地下文獻- - 關於郭店竹簡的對話
"使由使知"解
天人三式——郭店楚筒所見天人關係試說
"仁"字臆斷
親手觸摸一下歷史--漫說郭店楚簡之一
宇宙生成新說--漫說郭店楚簡之二
存世最早的《道德經》——漫說郭店楚簡之三
另有一種五行——漫說郭店楚簡之四
本來樣子的三綱——漫說郭店楚簡之五
三重道德——漫說郭店楚簡之六
《五行》補註
三重道德論
郭店楚簡揭秘--湖南電視台"千年論壇"錄製
三分淺說
淺說"一分為三"
一分為三——中國哲學的貢獻(論綱)
形上形下之間
說"錯綜"
說"參加"
三分諸說試釋
三分法論綱
偏執與超越
中庸與三分
"一分為二"說
三極:中國人的智慧
"雞三足"說
四聖二諦與三分
"天參"試解
文明世界
文化的民族性與世界的多元化
文明與衝突
和而不同與同而不和--世界文明走向的兩種相反預測
仇必和而解
"文明"界說
願21世紀不再是某某的世紀
多元世界與儒學精神
迎接和而不同的新世紀(論綱)
願21世紀成為人的世紀
全球化與化全球
21世紀與東方--在成均館大學校東Asia學術院開院紀念會
上的演講
和而不同理想與21世紀現實(論綱)
人文中華
中華文化萬古常青——為"中國與猶太文化今昔國際研討會"作
學術反思與文化"著陸"——答《文藝理論研究》記者
弘揚中華人文精神(論綱)——為參加“中華文化經濟建設研討會”而作
國人與國學
學派與學統
天人之學述論
儒家教育理念的最大特色
《莊子》的主要思想
道家的玄思和先民的紡輪
《周易》古法與陰陽觀念
《老》、《莊》零詁
儒家的天(提綱)
篋邊拾零
隨想五十條
北遊記--為《淮海晚報》作
我與將軍的翰墨緣
數典請勿忘祖
我的語文老師們
艱難的羽化——80年代編輯生涯雜憶
《東西均》的著作權謎
《中華文化通志》總序
《薊門散思》前記
跳出一元主義窠臼——序《中國儒學》
非僧非道一醉翁——自選集自序
《一分為三——中國傳統思想考釋》序
《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前言
《竹帛(五行)篇校注及研究》引言
初讀《郭店楚墓竹簡》
古墓新知——漫讀《郭店楚墓竹簡》
孔孟之間——郭店楚簡的思想史地位
《語叢》臆說
撫心日辟
竹、帛《五行》篇比較
郢燕書說--郭店楚簡及中山三器心旁文字試說
竹帛《五行》篇與思孟五行說
"太一生水"說
一種有機的宇宙生成圖式--介紹楚簡《太一生水》
震驚世界學術界的地下文獻- - 關於郭店竹簡的對話
"使由使知"解
天人三式——郭店楚筒所見天人關係試說
"仁"字臆斷
親手觸摸一下歷史--漫說郭店楚簡之一
宇宙生成新說--漫說郭店楚簡之二
存世最早的《道德經》——漫說郭店楚簡之三
另有一種五行——漫說郭店楚簡之四
本來樣子的三綱——漫說郭店楚簡之五
三重道德——漫說郭店楚簡之六
《五行》補註
三重道德論
郭店楚簡揭秘--湖南電視台"千年論壇"錄製
三分淺說
淺說"一分為三"
一分為三——中國哲學的貢獻(論綱)
形上形下之間
說"錯綜"
說"參加"
三分諸說試釋
三分法論綱
偏執與超越
中庸與三分
"一分為二"說
三極:中國人的智慧
"雞三足"說
四聖二諦與三分
"天參"試解
文明世界
文化的民族性與世界的多元化
文明與衝突
和而不同與同而不和--世界文明走向的兩種相反預測
仇必和而解
"文明"界說
願21世紀不再是某某的世紀
多元世界與儒學精神
迎接和而不同的新世紀(論綱)
願21世紀成為人的世紀
全球化與化全球
21世紀與東方--在成均館大學校東Asia學術院開院紀念會
上的演講
和而不同理想與21世紀現實(論綱)
人文中華
中華文化萬古常青——為"中國與猶太文化今昔國際研討會"作
學術反思與文化"著陸"——答《文藝理論研究》記者
弘揚中華人文精神(論綱)——為參加“中華文化經濟建設研討會”而作
國人與國學
學派與學統
天人之學述論
儒家教育理念的最大特色
《莊子》的主要思想
道家的玄思和先民的紡輪
《周易》古法與陰陽觀念
《老》、《莊》零詁
儒家的天(提綱)
篋邊拾零
隨想五十條
北遊記--為《淮海晚報》作
我與將軍的翰墨緣
數典請勿忘祖
我的語文老師們
艱難的羽化——80年代編輯生涯雜憶
《東西均》的著作權謎
《中華文化通志》總序
《薊門散思》前記
跳出一元主義窠臼——序《中國儒學》
非僧非道一醉翁——自選集自序
《一分為三——中國傳統思想考釋》序
《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前言
《竹帛(五行)篇校注及研究》引言
文摘
韓非曾說過,孔子死後,儒分為八。其實從大的思想路數來說,並沒有那么多也不可能有那么多派。起先孔子倡仁,對於人為什麼能夠仁這樣的大問題,在孔子當時不曾提出過,也提不出來。孔子死後,學生們在探索這個問題上,逐漸分走兩條路:一條是向外尋找,一條是向內追求。向外找的追到宇宙本體,有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之說,認為人之能仁,有著宇宙論上的依據。向內求的追到心性深處,有所謂“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諸說,認為人之能仁,有其心性論上的依據。向外派重視《易經》、《易傳》,後來慢慢演變為苟學(苟子贊仲尼、子弓;子弓即傳《易》的子弘);向內派發明《五行》、《六德》(郭店楚簡篇名),不久遂直接形成為孟學。
序言
我們確實需要正視運用西方範式和觀念理解和認識中國學問所帶來的許多負面性,且不說在教條化意識形態和“西方中心主義”之下那種運用所帶來的嚴重不良後果。但解決問題的辦法決不能通過對術語的形式化拒絕來達到。嚴格來說,這些術語已經構成了中國文化的一個新的內在部分。正因為如此,就出現了這樣一種反諷局面,即大量使用著翻譯過來的源於西方“術語”的人,卻同時又一味地主張放棄這些術語。這樣,在他們的這種態度之中,就不知道他們究竟是要求放棄這些“術語”還是要求放棄他們的立場。我們毫不保留地贊成檢討和反思中國哲學研究中的問題,並為不能在此做出有意義的工作而憂慮。一種積極的辦法是,我們在“謹慎地”並通過艱苦努力以“有效地”運用外來範式的同時,也要努力從中國哲學中尋找出我們所需要的範式來。不從事這種積極性的工作,而只是從表面上做文章,說到底不過是自欺欺人。必須承認,在一種情緒式民族主義和廉價式保守主義之下,走出了“西方中心主義”和“反傳統主義”的困境,同時也就落入到了文化上的“自我中心主義”和“孤立主義”的陷阱。用這種立場研究中國哲學,我不相信它會給我們帶來什麼鼓舞人心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