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作偽

文人作偽

《文人作偽》是1997年2月華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元軍。

基本介紹

  • 書名:文人作偽
  • 作者:王元軍
  • ISBN:9787507505603
  • 類別圖書>文學>中國現當代隨筆
  • 出版社:華文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7年2月
  • 裝幀:精裝
作者簡介,作品引言,

作者簡介

王元軍,男,教授,1965年2月生於山東省萊西縣。現為首都師範大學書法院副院長。發表論文39篇,出版著作7篇,本書共分上下兩大編:上編字畫篇;下編偽書篇。

作品引言

引言
作偽造假,幾乎任何時代,任何階層都曾有過,其涉及面之寬也就可想而知了。但是如果把作偽與文人相聯繫,最好的闡析角度莫過於字畫和古書這兩個與文人生活悠著密切聯繫的兩個層面上。
字畫雖不是文人所專擅,但縱覽滿承漫長的封建時代,擅長書畫的主題,總是文人士大夫階層;操筆為文,著書立說,雖他人可以為之,而幾乎只有文人士大夫將其視之為自己的本分。這足以說明,歷史上流傳下來的為數眾多的偽字畫,偽書籍仍為文人士大夫階層所偽造。參與造假的隊伍中,雖有以謀利為意圖的商人,但具體的造假者仍是文人,他們仍需藉助於精於此道的文人之幫助才能達到目的。
讀書之人喜歡偽造字畫。趙汝真《古玩指南》中曾說,讀書之士每於功名失敗後,“無事可事,無業可業”,為了維持生活,消遣時光,時有模仿古人名書畫,轉託商人出售。再如仕官致仕之後,其行徑為當局所重現,為禮法所拘束,家居無聊,只好以書畫做排遣,不能訪名師良友,只好模仿古名書畫,以資增進興趣。每至於國體變更之時,士大夫為保全名節,隱居不仕,專名模仿古名書畫為事。明末清初之時,此事最為興盛,且出現了集體造假的輕視,如所謂的“蘇州片”就是明末遺民不欲事清而出此一途。還有,歷來著名書畫家,其未成名時,必定竭力模仿名人書畫一問世。未成名之時,作品即時再精妙,也難為世人所重視,故只得仿古之名家,這樣可以減去人們成見,如果所仿者能獲得多數人的青睞,哪么其作品便被認為很有價值,因而從來的大家很少不作偽的。
字畫向來被文人視為自娛的工具,它很少與政治相聯繫,造假水平無論如何高超,假字畫的數量無論如何繁多,終不能影響人們的觀念和意識形態,雖然有人將書畫視為“成教化,助人倫”。而古書卻不同,古來文章被看作經邦之大業,所謂“馬上的天下,定可於馬上治天下?”在武力奪取天下之後,要文治天下,儒家之經典,名家之言論,都被看作有重要的作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無疑也表明儒家的經典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文章與字畫不同,它與國家利益密切相關。
一部典籍被作偽,有可能歪曲其思想。對歷史記述的篡改,會導致人們對其所記載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有不恰切甚至是錯誤的認識。一條由文人編造的謠言,也可能對當權政治產生壓力或為某種勢力的興起製造輿論。
偽造文章、書籍是文人參與政治的一條好的途徑。文人淵博的知識很多情況下可通過書面的形式里展現,他們對朝廷、對時局的看法也大都以文字的形式上述皇帝,下播社會。由此作假造書,也可以製造輿論誹謗朝政,抨擊時弊。這些人在強大的專制重壓之下無法直接參與政治,仍要伸展其思想,實是可貴。但文人相輕之劣根性也可以以作偽一途得到很好的宣洩,或製造謠言,彼此相譏,或憑空虛構劣跡以誣清白,通過這種見不得人的途徑,打到其險惡目的。
文人有好奇之心,喜歡虛構故事,卻要將故事講得委婉動聽,讓人們相信他所說的是事實。這種無聊故事的產生也多半出於文人本身的無聊。這種故事多半是虛飾誇張,偽造離奇。
……
一部書畫史,也是一部書畫作偽史;一部古書發展史,也伴隨著偽書史。從作偽的角度來研究文人,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更好地反映他們的心態,他們的文化品格,也可以更好地把握他們與社會、與政治的特殊聯繫。我們為什麼不從這個角度對上述問題做一番嘗試性的研究呢?
作者
1996年8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