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控編程技術:高效編程方法和套用指南

數控編程技術:高效編程方法和套用指南

《數控編程技術高效編程方法和套用指南》是2008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PeterSmid。

數控編程技術:高效編程方法和套用指南》是國際數控技術專家PeterSmid先生繼《數控編程手冊》和《FANUC數控系統用戶宏程式與編程技巧》之後又一數控技術的經典著作,在全球範圍內非常暢銷。《數控編程技術:高效編程方法和套用指南》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全部內容和大量實例均來自作者多年的實際工作經驗。全部採用實例引導的方式講解,並有詳細的程式清單及注釋。

基本介紹

  • 書名:數控編程技術:高效編程方法和套用指南
  • 作者:PeterSmid
  • ISBN:7122024202, 9787122024206
  • 頁數:295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7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數控編程技術:高效編程方法和套用指南》是國際數控技術專家PeterSmid先生繼《數控編程手冊》和《FANUC數控系統用戶宏程式與編程技巧》之後又一數控技術的經典著作,在全球範圍內非常暢銷。《數控編程技術:高效編程方法和套用指南》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全部內容和大量實例均來自作者多年的實際工作經驗。全部採用實例引導的方式講解,並有詳細的程式清單及注釋。從數控的基本編程技術開始,詳細介紹了數控編程技術的各個細節:輪廓點的基本計算方法、輪廓點的公式計算方法、刀具半徑補償、零件反轉銑削、使用錐銑刀加工、特殊功能G指令、刀具長度偏置、程式段跳過功能、攻絲、極坐標編程、子程式編程、車削和銑削編程、凹槽加工編程、螺紋加工編程、滾花編程、4軸車削編程、托盤變換裝置、凸輪加工編程、宏編程及其他先進技術。

編輯推薦

數控編程技術:高效編程方法和套用指南》適用於數控工程技術人員、技術工人學習和參考。

作者簡介

PeterSmid是一位專業顧問、教育家和演講家,在工業和教學領域中具有多年實際經驗,在工作中,他蒐集CNC和CAD/CAM在各個曾米納上套用大量經驗並向製造業及教學機構提供計算機數控技術、編程、CAD/CAM、先進制造、加工、安裝以及許多其他相關領域的實際套用方面的諮詢,他在CNC編程、加工以及企業員工培訓方面有著廣闊的工業背景,數百家公司從他淵博的知識中獲益。Smid先生常年與先進制造公司及CNC機械銷售人員打交道,並致力於大量技術員蕭何機構的工業技術規劃以及機械加工廠的技術培訓,這更擴展了他在CNC和CAD/CAM培訓、計算機套用和需求分析、軟體評估、系統配置、編程、硬體選擇、用戶化軟體以及操作管理領域的專業和諮詢技能。多年來。Smid先生在美國、嘉南大和歐洲國家的大中專院校給成千上萬的老師和學生講授過數百個用戶化程式,同時也給大量製造公司、個體機構和個人受過課。

目錄

第1章 零件程式的編制1
1.1 編程用零件圖1
1.1.1 圖紙分析1
1.1.2 材料和毛坯2
1.2 零件設定3
1.2.1 零件坐標系原點3
1.2.2 零件定位3
1.2.3 零件坐標原點的選擇3
1.3 刀具選擇4
1.3.1 加工方法確定4
1.3.2 平面銑削4
1.3.3 輪廓銑削5
1.3.4 圓弧槽銑削5
1.3.5 槽的銑削6
1.3.6 中心鑽6
1.3.7 鑽削7
1.3.8 攻絲8
1.3.9 刀具使用小結8
1.4 加工參數8
1.4.1 主軸速度9
1.4.2 切削進給速度9
1.4.3 刀具參數9
1.5 操作的一些細節9
1.5.1 號刀——平面銑刀9
1.5.2 號刀——外輪廓銑削10
1.5.3 號刀——圓弧槽銑削12
1.5.4 號刀——槽的切削13
1.5.5 號刀——中心鑽14
1.5.6 號刀——鑽孔16
1.5.7 號刀——攻絲17
1.5.8 完整程式17
第2章 輪廓點計算20
2.1 工具和相關知識20
2.1.1 數學知識20
2.1.2 組織方法21
2.2 計算XY坐標的步驟22
2.2.1 步驟1——求出主要輪廓點22
2.2.2 步驟2——填寫坐標點表22
2.2.3 步驟3——劃分輪廓計算區間23
2.2.4 步驟4——幾個有幫助的方法23
2.2.5 步驟5——計算區間1的輪廓點24
2.2.6 步驟6——計算區間2的輪廓點26
2.2.7 更新點表27
2.2.8 編寫CNC程式27
第3章 通過公式計算輪廓28
3.1 兩條直線間的輪廓點(車床)28
3.2 直線和圓弧間的輪廓點28
3.2.1 相交輪廓點29
3.2.2 相切輪廓點29
3.3 尖點計算33
3.4 兩條圓弧間的輪廓點34
3.4.1 圓弧相交34
3.4.2 圓弧相切34
第4章 刀具半徑補償37
4.1 基本概念37
4.1.1 刀具半徑偏置的優點38
4.1.2 控制刀具半徑38
4.2 半徑補償命令38
4.2.1 命令G40?G41?G4238
4.2.2 使用D補償數39
4.3 基本編程技術39
4.3.1 激活刀具半徑39
4.3.2 刀具半徑套用40
4.3.3 取消刀具半徑40
4.4 補償存儲值40
4.5 輪廓導入和導出41
4.5.1 導入方法——直線模式42
4.5.2 導入方法——弧形模式44
4.5.3 導出方法——直線模式44
4.5.4 導出方法——圓弧模式45
4.5.5 編程實例45
4.6 內輪廓加工46
4.6.1 直線槽加工46
4.6.2 圓弧槽加工47
4.6.3 完成內部輪廓48
4.7 保證標註尺寸49
4.7.1 基本法則50
4.7.2 處理尺寸公差50
4.8 處理刀具半徑補償錯誤51
4.8.1 通常出現的錯誤51
4.8.2 補償太晚或太早編程52
4.8.3 補償在圓弧上開始或結束53
4.9 刀尖半徑補償53
4.9.1 參考點和半徑中心53
4.9.2 刀尖方向54
4.9.3 常見的刀尖半徑錯誤55
第5章 零件反轉銑削58
5.1 工程描述58
5.1.1 材料和安裝條件58
5.1.2 切削刀具58
5.2 材料去除59
5.3 加工過程60
5.4 程式原點選擇60
5.4.1 第一次裝夾60
5.4.2 第二次裝夾61
5.5 編程方法62
5.6 刀具長度設定62
5.6.1 第一次裝夾62
5.6.2 第二次裝夾63
5.7 採用工件偏置方法G54、G5563
5.8 公共的刀具路徑65
5.9 工件偏置方法G54、G55程式列表66
5.10 帶子程式工件偏置方法G54、G55程式列表68
5.11 採用局部坐標系方法G5271
5.12 局部坐標系方法G52程式列表72
5.13 採用數據設定方法G1075
5.14 數據設定方法G10程式列表75
5.15 總結78
第6章 使用錐銑刀79
6.1 錐銑刀類型79
6.1.1 刀具材料80
6.1.2 錐度範圍80
6.1.3 平底錐銑刀80
6.1.4 球頭錐銑刀80
6.2 有效直徑計算80
6.2.1 平面刀具81
6.2.2 材料去除82
6.2.3 具有標準半徑的球頭錐銑刀82
6.2.4 具有過渡半徑的平底錐銑刀83
6.3 錐孔84
第7章 特殊功能G代碼85
7.1 單方向定位G6085
7.2 特殊切削模式86
7.2.1 精確停止檢查 G09和G6186
7.2.2 自動拐角超程模式G6287
7.2.3 攻絲模式G6388
7.2.4 正常切削模式G6488
7.3 存儲行程開關定義指令G22、G2388
7.4 主軸功能指令 G25、G2690
7.5 機械原點指令G27、G28、G29、G3091
7.5.1 第一個工具機原點返回指令G2891
7.5.2 從機械原點的回退指令G2992
7.5.3 工具機原點回退位置檢測指令G2793
7.5.4 第二個工具機原點回退指令G3094
7.6 位置暫存器指令G92/G5094
7.6.1 銑削用位置暫存器指令G9295
7.6.2 車床位置暫存器指令G5096
7.6.3 刀具交換位置99
7.6.4 G50改變到幾何補償102
7.7 跳過指令G31103
7.8 其他不常用的G代碼介紹104
7.8.1 刀具長度負補償指令G44104
7.8.2 刀具長度補償取消指令G49104
7.8.3 結論107
第8章 刀具長度偏置108
8.1 刀具長度偏置108
8.2 偏置設定108
8.2.1 實際套用108
8.2.2 編程方法1(沒有偏置設定)109
8.2.3 編程方法2(有偏置調整)110
8.2.4 編程方法3(高級宏編程)111
8.3 偏置設定——作用在兩個工件上113
8.3.1 方法1(1個工件偏置加1個長度偏置)113
8.3.2 方法2(2個工件偏置加1個長度偏置)114
8.3.3 方法3(2個工件偏置加2個長度偏置)115
第9章 程式段跳過功能116
9.1 典型套用116
9.2 相似零件套用117
9.3 試切編程120
9.3.1 銑削試切120
9.3.2 車削試切121
9.4 不規則工件材料去除123
9.4.1 銑削中不同的工件123
9.4.2 車削中不同的工件124
9.4.3 規則總結125
9.5 程式段內跳過125
9.5.1 容易衝突的關鍵字125
9.5.2 一段程式兩種材料126
9.6 幾個程式段跳過功能127
第10章 標準攻絲和剛性攻絲128
10.1 標準攻絲方法128
10.1.1 基本原則128
10.1.2 為何用進給不足128
10.1.3 慢進快出129
10.2 剛性攻絲方法131
10.2.1 基本概念131
10.2.2 優點131
10.2.3 安裝131
10.2.4 可能的問題131
10.2.5 編程方法131
第11章 極坐標133
11.1 定義和G代碼133
11.1.1 極坐標和極平面133
11.1.2 G15 G16極坐標134
11.2 編程格式134
11.2.1 刀具軌跡方向135
11.2.2 在平面中的套用136
第12章 子程式開發138
12.1 定義和用法138
12.2 圖紙分析138
12.3 子程式規劃139
12.3.1 切深控制139
12.3.2 切削寬度控制140
12.3.3 切削刀具的選擇140
12.4 程式開發140
12.4.1 方法1——一次寬度進給和一次深度進給140
12.4.2 方法2——一次寬度進給和多次深度進給141
12.4.3 方法3——較小切削寬度和一次深度進給142
12.5 圓形腔體子程式144
12.5.1 單一深度的多次寬度切削型腔145
12.5.2 深度方向多次進刀等寬型腔加工146
12.6 用子程式進行粗加工和精加工147
12.6.1 同一個刀具路徑147
12.6.2 導入和導出148
12.6.3 通用的輪廓刀具路徑148
12.6.4 主程式149
第13章 車削和鏜削編程151
13.1 編程原點選擇151
13.2 刀尖半徑和后角的選擇151
13.3 刀具偏移152
13.4 工件餘量154
13.4.1 輪廓造型154
13.4.2 刀具使用154
13.4.3 X軸和Z軸上的工件餘量154
13.4.4 磨削餘量155
13.5 刀具切入技術156
13.5.1 切入前端面156
13.5.2 切入直徑157
13.5.3 切入倒角157
13.5.4 切入圓角157
13.5.5 不可取的切入方式159
13.6 刀具切出技術159
13.6.1 從一個面切出160
13.6.2 從直徑切出160
13.6.3 從倒角切出160
13.6.4 從圓角切出161
13.6.5 不可取的切出方式162
13.7 同一工作兩種操作162
13.7.1 關於卡鉗162
13.7.2 一次安裝兩次裝卡163
13.7.3 兩次安裝兩次操作164
13.8 分多刀切削端面164
13.9 清角處理165
13.10 尾架套用166
13.10.1 尾架類型166
13.10.2 帶有棒料停止器的尾架編程167
13.11 45°角刀具的套用169
13.12 薄壁工件的車削171
13.12.1 調節卡盤夾緊力172
13.12.2 使用塞桿和套環172
13.12.3 使用特殊的分離式的卡盤172
13.13 G70/G71/G72循環指令172
13.13.1 G71編程格式172
13.13.2 G72編程格式173
13.13.3 G70——結束循環175
13.13.4 G71與G72的比較175
13.14 底切編程176
13.15 超硬車削177
第14章 錐面編程178
14.1 什麼是錐面?178
14.2 每英尺錐度179
14.3 錐面比率180
14.4 錐面定義為百分比181
14.5 D?M?S中定義的錐面角度181
14.6 錐面長度和角度182
14.6.1 倒角182
14.6.2 45°倒角182
14.6.3 有間隙的起始倒角184
14.6.4 有間隙的末端倒角184
14.6.5 其他倒角185
14.7 帶導入的錐面186
14.7.1 帶有倒角的錐面186
14.7.2 帶圓角的錐面187
第15章 凹槽加工編程189
15.1 凹槽加工用刀具189
15.1.1 切削寬度189
15.1.2 切削深度189
15.1.3 凹槽位置189
15.1.4 設定參考點190
15.2 切入和切出方法190
15.3 精確凹槽192
15.3.1 加工過程192
15.3.2 編程過程193
15.4 深槽加工194
15.5 帶錐度的O形環槽195
15.6 帶錐度的V形滑輪槽197
15.6.1 刀具選擇198
15.6.2 深度計算198
15.6.3 刀具設定和編程198
第16章 車螺紋編程技術200
16.1 螺紋形狀的種類200
16.1.1 UN?美制螺紋和公制螺紋200
16.1.2 其他螺紋形狀200
16.2 螺紋牙型高度計算201
16.3 進給方式202
16.4 切削條件203
16.4.1 加速度和減速度203
16.4.2 切削深度204
16.5 螺紋旋向204
16.5.1 外螺紋切削?右旋204
16.5.2 外螺紋切削?左旋205
16.5.3 內螺紋切削?右旋205
16.5.4 內螺紋切削?左旋205
16.6 螺紋計算舉例205
16.6.1 初始數據205
16.6.2 切削條件206
16.6.3 走刀次數206
16.6.4 切削深度的分布207
16.7 G32加工方法208
16.7.1 直進式示例208
16.7.2 斜進式示例209
16.7.3 使用G32攻絲210
16.8 G92螺紋車削方法211
16.9 G76螺紋車削方法212
第17章 螺紋車削編程中的注意事項214
17.1 螺紋編程基礎214
17.2 標準螺紋舉例215
17.3 特殊螺紋舉例216
17.4 降低主軸轉速217
17.5 在公制螺紋中的套用217
17.6 長螺紋車削加工編程218
17.6.1 定義長螺紋218
17.6.2 導程錯誤219
17.6.3 小數位數219
第18章 螺紋銑削編程221
18.1 螺紋銑削概述221
18.1.1 螺旋插補221
18.1.2 螺旋插補功能存在嗎?222
18.2 螺紋銑削的優勢222
18.3 刀具選擇223
18.3.1 初始因素223
18.3.2 螺紋銑刀的類型223
18.3.3 加工精度224
18.3.4 螺紋銑刀數據224
18.4 切削方向224
18.4.1 外螺紋和內螺紋銑削224
18.4.2 順銑和逆銑225
18.4.3 右旋螺紋和左旋螺紋的銑削225
18.4.4 外螺紋銑削示例225
18.4.5 內螺紋銑削示例226
18.5 螺旋 螺旋曲線226
18.6 外螺紋加工編程227
18.6.1 工具選擇228
18.6.2 切削條件228
18.6.3 進刀和退刀228
18.6.4 刀具半徑補償229
18.6.5 編程——外螺紋加工229
18.7 內螺紋加工編程232
18.7.1 刀具選擇233
18.7.2 切削條件233
18.7.3 切入和切出234
18.7.4 刀具半徑補償234
18.7.5 內螺紋加工程式編寫234
18.8 管螺紋銑削238
18.9 螺紋銑削加工軟體238
第19章 CNC車床滾花編程239
19.1 滾花操作239
19.1.1 刀具選擇239
19.1.2 滾花螺距240
19.2 編程和加工方法240
19.2.1 刀具運動241
19.2.2 滾花深度和進給速度241
19.3 故障診斷241
第20章 4軸車削編程243
20.1 一般設定243
20.2 編程方法244
20.2.1 主軸轉速和進給速度244
20.2.2 M指令244
20.2.3 同步功能244
20.2.4 程式結構245
第21章 托盤變換裝置249
21.1 自動托盤的類型249
21.1.1 迴轉式托盤249
21.1.2 往復式托盤249
21.1.3 安裝和加工區域249
21.2 編程方法251
21.2.1 M60功能251
21.2.2 基本格式251
21.3 編程舉例252
21.3.1 初始條件252
21.3.2 零件編程252
第22章 編程中的平面處理255
22.1 數學平面255
22.2 加工平面256
22.3 程式中平面的作用256
22.3.1 平面和圓弧運動257
22.3.2 比較平面內的圓弧運動258
22.3.3 平面和刀具半徑補償258
22.4 平面詳細處理260
22.4.1 G17與G41、G02的組合260
22.4.2 G17與G42、G03的組合261
22.4.3 G18與G42、G03的組合262
22.4.4 G18與G41、G02的組合263
22.4.5 G19與G41、G02的組合264
22.4.6 G19與G42、G03的組合264
22.5 直角頭附屬檔案265
22.5.1 基本概念266
22.5.2 側面鑽孔267
22.5.3 側平面銑削268
第23章 凸輪加工編程271
23.1 凸輪概述271
23.2 凸輪舉例271
23.3 上升部分273
23.3.1 計算半徑方向上的長度274
23.3.2 計算XY的坐標275
23.4 回程部分275
23.4.1 計算半徑方向上的長度276
23.4.2 計算XY的坐標276
23.4.3 總結277
23.5 編寫程式278
第24章 宏編程介紹280
24.1 特別介紹280
24.2 要求的技能280
24.3 宏的選項性281
24.4 基本特徵和套用281
24.5 宏程式的結構282
24.5.1 宏程式的定義和調用283
24.5.2 變數的聲明和表達284
24.5.3 宏函式285
24.5.4 分支和循環287
24.6 宏編程——螺栓循環加工288
24.6.1 分析加工圖紙289
24.6.2 螺栓孔的宏特徵290
24.6.3 分配變數290
24.6.4 內部計算291
24.6.5 其他計算291
24.6.6 最後的考慮291
24.6.7 宏程式調用293
第25章 你知道嗎?29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