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承足】是指器物主體下承用數字表示的足。有三足、四足、五足、六足等等。數承足中以三足出現最早,器物數量也最多。三足器首見新石器時代中期前段的磁山、裴李崗文化的三足缽形鼎、大地灣文化的罐形鼎、馬家浜文化的側把岙等。以後各代製作不斷,出現各種不同形象的三足器。四足,最早見河北磁山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四足鼎,泥質陶製,器身為橢圓盤狀,下承四足,以後各代都有燒制,出現了不同式樣的四足,多為方形器的足式。五足,流行於唐宋時期。始見1980年浙江臨安明山堂天復元年(901年)水邱氏墓出土的五足爐。該爐由爐蓋、爐身和底座三個部分組成。爐身為寬平沿、直腹、平底、五足。宋代耀州窯有刻花五足爐、五足熏爐和五力士爐,宋定窯也有五足爐,明清時有仿製品。六足,93圓器見宋汝窯天青釉窯變三犧尊,喇叭口,長頸,肩上貼塑三羊頭,每隻羊頭下承兩條腿,共六足,明清有仿製品;其他多見長方器和六方器,如明代御中皇子三彩枕、清豆青釉花卉紋六方花盆等。七足,只見安徽尉遲寺出土的七足鏤孔器,雖然七個錐形足的長度大致相等,但由於附加在圜底部位,足的長度高低錯落,並不是一件平地放置的器物;實用七足器至今未見實物。八足器,流行於清至民國時期,多見八棱或八方花盆,九足以上器物則多見隋唐時期的辟雍硯,最多可達二十七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