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擊傳統音像
銷量下降
數字音像高速發展,傳統唱片終將消失?2006中國國際音像電子博覽會產業高峰論壇上,各國專家就這個問題進行了討論。隨著
網路時代的到來,數字音像無疑正成為世界各國的一種潮流。英國錄音與表演協會主席
弗蘭認為數字音像最終會取代唱片,
日本唱片協會主席
佐藤修卻不同意弗蘭的觀點,“雖然日本的唱片銷量在過去十年下降了三分之一,但這個速度仍不足以導致唱片的消失。
傳統音像
在業餘時間聽聽音樂、看看
電影,是許多市民喜好的消遣方式。就在幾年前,城區內的音像店常常是顧客盈門,磁帶、
CD、
VCD等音像製品的銷售狀況良好。然而,隨著
計算機網路的不斷發展和數碼產品的廣泛普及,線上收聽(觀看)、網上下載逐漸被網友所鐘愛,
MP3、
MP4等先進視聽工具改變了“發燒友”的消費習慣,再加上盜版的屢禁不止,傳統音像製品市場受到很大衝擊。
大受追捧
小張很喜歡聽歌,以前他經常到音像店購買磁帶和CD,自從家裡上了網,他去音像店的次數就越來越少了。“網上有許多網站提供歌曲的
免費試聽和下載,搜尋起來也非常方便,我足不出戶就可以聽到喜歡的歌”,小張說,“以前那些磁帶和錄音機都被遺忘在了角落裡。”和小張的經歷相似,電腦網路普及之後,很多網友都習慣在網上
聽歌,到音像店搶購新專輯已成為了他們的“過去時”。大多數網友認為,網上音樂的效果與傳統CD相差不大,而且獲取方便,消費支出降低,大家都樂此不疲。部分
唱片公司和歌手看準這一市場,在網上宣傳和發行自己的新專輯。
電影“發燒友”也在網路中找到了“驚喜”,他們只需付很低的費用就可以下載電影新片,有的網站甚至提供免費觀看,讓網友們一睹為快。從網路渠道獲得音樂和
電影的方式在網友中越來越盛行。
受到排擠
從隨身聽到
CD機,從放像機到VCD、DVD機,音像製品隨著視聽工具的換代而改變著。如今,磁帶、錄像帶慢慢從人們視線中淡出,歌碟、影碟的銷售也大不如從前。MP3、MP4這類新興數碼產品的興起,使得舊的視聽理念徹底被顛覆。聽歌、看電影,直接從網上下載,再由傳輸線傳輸到MP3、MP4里,就可以隨時隨地享受先進視聽工具帶來的愉悅。消費者將購買CD、VCD等音像製品這一環節省略掉,傳統音像製品被排擠到了一個尷尬的境地。
記者走訪了中心城區一些音像店,所見情況不太樂觀,購買音像製品的消費者實在不多。一位購買CD的市民告訴記者,平時她也習慣用MP3聽歌,這次來買碟主要是為了支持自己的偶像,收藏經典CD。一家音像店的銷售人員坦言,網上音像對於音像製品銷售的影響的確挺大,有時候音像店還沒開始發售,網上就能提前找到新歌或新片了。事實上,網站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提供音樂、電影的下載服務,是不合法的。
要多謹慎
傳統音像製品市場在承受網上音像、數碼產品帶來壓力的同時,還不得不面對盜版這一“頑固”的絆腳石。雖經過有關部門長期打擊和查處,盜版現象仍然屢禁不止。據記者了解,根據歌手、製作等因素的不同,一張正版CD的價格大概在15—60元不等,而一張盜版CD可能只要幾元錢,部分消費者受低價誘惑選擇了盜版。而當他們使用時,才發現質量問題難以避免,盜版歌碟的音質,尤其是影碟畫質明顯差於正版。一些市民反映,很多音像製品正版與盜版價格差別並不是太大,他們更傾向於購買正版,但往往因為難辨真偽而誤買到盜版。對此,有關專家提醒,消費者應到正規的音像店購買,購買時要留意音像製品的包裝、批准字號、正版標識,並留存購物發票作為憑證。
共同努力
傳統音像製品市場在數字時代要向前發展,可謂是困難重重。音像市場要走出低谷,需要有關部門、商家和消費者共同努力來爭取。淨化音像市場,打擊種種不法行為,除了依靠國家法律法規的健全和相關部門打擊力度的持續加強外,廣大消費者的大力支持也很重要。消費者抵制盜版的自覺性還不夠,智慧財產權意識淡薄,使製作和銷售盜版音像製品的不法份子更加猖獗,因此有必要提高全民智慧財產權意識;為了擺脫困境,尋找新的出路,商家們採取了種種措施:改變商店的布局,將音像製品分門別類的擺放,按最新排行榜將熱門碟子排列在顯眼位置,並且不定時地搞一些促銷活動;熱情提供試聽;注重良好的售後服務……以此吸引更多的顧客。
數字音像發行
黨的十七大報告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在時代的高起點上推動文化內容形式、體制機制、傳播手段創新,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是繁榮文化的必由之路”,要求廣大文化工作者“運用高新技術創新文化生產方式,培育新的文化業態,加快構建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文化傳播體系”。這是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客觀要求,是文化對於時代和科技的積極回響。對於在機遇與挑戰中艱難前行的中國音像市場來說,它更是政策的指南和前進的方向,是轉型期音像市場衝出困境、重塑輝煌、有效滿足人民民眾文化需求的內在規律和必然要求。
發展與高新科學
音像製品不斷更新變化的歷史脈絡表明,音像市場的發展從來是與高新科學技術密不可分的,從來是與時代的進步密不可分的,從來是與傳播手段的創新密不可分的。從老式唱片到錄音帶、錄像帶,從CD、VCD到今天的數字音樂,搭載於科技平台之上的不同音像載體始終承載的是文化的符號與信息。音像市場的發展只有緊跟科學技術的步伐,才能與人民民眾迅速變化和提高的消費方式、消費形態相適應,才能更好地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同時擴大發行、獲取效益。音像市場的發展也只有與科技同步俱進,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成為傳播先進文化的堅實平台。因此,多重矛盾困擾下的中國音像業必須在傳播手段的創新上下工夫,在發行業態的創新上下工夫,在運用高新技術創新音像製作發行方式上做文章,在構建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音像發行體系上做文章。而在資訊時代的今天,無論是音像傳播手段創新、發行業態創新,亦或是發行方式、發行體系,都應該而且必須著力於音像製品的數位化,把文化業態創新落實到音像製品的數字發行上,唯有如此,才能把十七大的要求落到實處,才能延續音像業發生髮展的初衷與軌跡,才能永葆音像業的生機與活力。
盜版當道
審視現實的音像市場,傳統盜版形式、網路非法下載和盜版DVD壓縮碟等問題的多重擠壓,一方面使傳統發行業喪失了巨大的贏利空間,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傳統發行業的脆弱,說明其本身缺乏賣方可控的盈利模式或者商業模式,以及傳統音像發行產業鏈缺失的現實問題,這些進一步導致了音像產業資本的缺失和音像企業規模小、生命周期短以及非現代性問題。數字發行則為音像製品提供了賣方可控的全新商業模式,而既有的走數字發行的傳統音像企業一方面對數字發行方式利用不充分,另一方面是市場形態鬆散弱小,缺少較強的市場議價能力和對話能力,數字發行的優勢未能充分顯現出來。因此,有必要按照規模化、集約化等相關思路創建全新的音像數字發行業態,打造強大而和諧的數字發行產業鏈。
構建內容集成基礎上的音像製品數字發行新平台。《平台領導——英特爾、微軟、思科如何動行業創新》一書的作者告訴世人:未來的競爭不再是個體公司之間的競賽,而是商業生態系統之間的對抗。單槍匹馬的“孤膽英雄”不再為人們所賞識,聯合艦隊正在成為市場的主流,在未來5至10年內,不善於經營“平台”的企業、組織,甚至個人,必將遭遇嚴峻的發展困境。而對於音像市場和音像發行企業來說,這些困境已經不是未來的預言,而是今天身邊觸目可見的現實。因此,今天的音像市場必須以音像數字發行平台為基礎,整合資源,建立一個新的以內容為核心、以網路為渠道、以技術為輔助的商業生態系統,打造音像發行領域的聯合艦隊,揚起嶄新的風帆迎接已經來臨的平台競爭時代。
探索保護方法
探索和實現音像製品發行新的投融資模式和資本運作的新空間。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搜尋盈利能力較強的文化產業形態,我們可以從網路文化產品領域找到兩類廣受世人矚目、廣為資本關注的文化商品形態:網路遊戲和音樂彩鈴。這兩類網路文化產品的成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具有賣方可控的收費方式和商業模式。音像製品與網路遊戲、音樂彩鈴雖然產品形態不同,但商業模式卻可以模仿。建立音像製品數字發行平台,可以在音像製品經營領域複製音樂彩鈴的盈利模式,甚至有可能建立一個不依靠收費而存在、發展的全新商業模式。而一旦有了可控的商業模式,資本就會逐利而來;一旦資本逐利而來,音像市場資金短缺的瓶頸就將被打破,音像製品的原創、製作、發行就會在新的平台上進入新的產業循環。
探索和實現有效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方式,維護著作權人合法權益。音像製品大規模非法網路下載的兩個問題是:節目內容的免費上傳和數字保護技術的缺乏。通過建立音像數字發行新業態,可以大規模整合節目資源,集中授權,集中管理,並在此基礎上開展基於數字平台的交易和智慧財產權保護,在一定程度上杜絕平台外的非法交易。至於數字著作權保護技術,已日趨成熟,在這種技術的作用下,相關數位元組目只有在獲得授權後方能播放,而且在播放次數上也可以予以有效控制。這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音像製品的數字內容不受侵害,防止數字內容被非法修改、複製和盜用,解決音像製品內容提供商生存與獲利的首要問題,進而實現有效保護智慧財產權、維護著作權人權益的目的。
蘊藏百億商機
寬頻網和數位電視正在走入越來越多的家庭,也改變了傳統的音像出版行業。我國每年出版的磁帶、CD、VCD、DVD等音像製品近兩萬種,把它們數位化要解決著作權和技術問題,而這個過程將帶來巨大的商機。
中國最大的出版機構高等教育出版社就看到了這個商機,在上海舉行的第二屆中國國際音像電子博覽會上,高教出版社與中國音像協會、中國網通集團分別簽署合作協定,三 方將聯手打造全國最大的教育音像資源數字平台,它聯合國內外教育出版機構,藉助網通的寬頻技術,集教育音像資源的集成、運營、播放以及著作權認證和交易於一體。通過這樣一個平台,消費者就可以在家中通過數位電視或網路隨時點播自己需要的學習資料了。
高等教育出版社社長 劉志鵬說:“它的市場份額應該是幾十億到幾百億人民幣之間 如果通過我們的服務,在其中能夠占到三分之一、二分之一這樣的份額,那也就有幾十億的這樣一個市場,所以我們非常看好這樣一個行業”。
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於永湛說:“未來音像業的發展 不會光停留在出一些VCD CD DVD這些產品 未來發展的趨勢肯定是要上網,要進入社區,進入家庭,進入各種有通訊系統有播放設備的場所,這樣的話,它的傳播就比單純的有形介質的傳播豐富得多 方便得多 客群廣泛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