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農業

數字農業

數字農業——1997年由美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正式提出。指在地學空間信息技術支撐下的集約化和信息化的農業技術。

數字農業是指將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計算機技術、通訊和網路技術、自動化技術等高新技術與地理學、農學、生態學、植物生理學、土壤學等基礎學科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對農作物、土壤從巨觀到微觀的實時監測,以實現對農作物生長、發育狀況、病蟲害、水肥狀況以及相應的環境進行定期信息獲取,生成動態空間信息系統,對農業生產中的現象、過程進行模擬,達到合理利用農業資源,降低生產成本,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農作物產品和質量的目的。

數字農業是將信息作為農業生產要素,用現代信息技術對農業對象、環境和全過程進行可視化表達、數位化設計、信息化管理的現代農業。數字農業使信息技術與農業各個環節實現有效融合,對改造傳統農業、轉變農業生產方式具有重要意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數字農業
  • 外文名:Digital Agriculture
  • 時間:1997年
  • 來源:美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
  • 特點:集約化和信息化的農業技術
簡介,數字農業的特點,行業概況,

簡介

數字農業是指將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計算機技術、通訊和網路技術、自動化技術等高新技術與地理學、農學、生態學、植物生理學、土壤學等基礎學科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對農作物、土壤從巨觀到微觀的實時監測,以實現對農作物生長、發育狀況、病蟲害、水肥狀況以及相應的環境進行定期信息獲取,生成動態空間信息系統,對農業生產中的現象、過程進行模擬,達到合理利用農業資源,降低生產成本,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農作物產品和質量的目的

數字農業的特點

1、農業生產高度專業化、規模化、企業化
美國農業生產的專業化是多層次的,這主要表現在地區專業化、農場專業化和生產工藝專業化。美國大陸劃分為幾個主要的作物帶,每個作物帶中最適合一種作物的生長,如著名的“玉米帶”、“奶牛帶”等;絕大多數的農場只生產一種作物,進行大規模種植;而有的農場只生產一種作物的一個品種,或只做一種作物的育種。這樣因地制宜、各有所專,達到了專業化與規模化的很好結合,形成了專業化生產、集約化經營、企業化管理現代產業模式。
2、農業生產體系完善
美國已形成發達的產前、產中、產後緊密銜接的農業生產體系,包括農業生產資料的生產和供應,以及農產品的收穫後的儲藏、運輸、加工和銷售等部門。他們分工明確,高效協作,在相關農業法律體系的維護下,農業生產有序而高效。
3.、農業教育、科研和推廣“三位一體”
美國的農業是由私人經營的,但各級政府積極支持農業科學技術的發展,建立了富有特色的“三位一體”的農業教育科研和推廣體系,農學院同時承擔農業教育、科研和推廣三項職能,使教學科研和推廣緊密地結合起來,為農業發展提供強大的技術推動力。

行業概況

近年來,我國數字農業技術得到快速發展,突破了一批數字農業關鍵技術,開發一批實用的數字農業技術產品,建立了網路化數字農業技術平台,在農業數字信息標準體系、農業信息採集技術、大比例尺的農業空間信息資源資料庫、農作物生長模型、動植物數位化虛擬設計技術、農業問題遠程診斷、農業專家系統與決策支持系統、農業遠程教育多媒體信息系統、嵌入式手持農業信息技術產品、溫室環境智慧型控制系統、數位化農業巨觀監測系統、農業生物信息學方面的研究套用上,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通過不同類型地區套用示範,初步形成了我國數字農業技術框架和數字農業技術體系、套用體系和運行管理體系,促進了我國農業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
根據華為《聯網農場智慧農業市場評估》,到2020年,數字農業的潛在市場規模有望由2015年的138億美元增長至268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 14.2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