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時代的教師學習---面向STEM教育的線上專業發展》是2018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榮懷。
基本介紹
- 書名:數字時代的教師學習---面向STEM教育的線上專業發展
- 作者:黃榮懷
- ISBN:9787030585769
- 頁數:240
- 定價:¥99.00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
- 裝幀:平裝
- 開本:32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編輯推薦
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頒布並指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 “創新教師培養形態,突出教師教育特色,重點培養教育碩士,適度培養教育博士,造就學科知識紮實、專業能力突出、教育情懷深厚的高素質複合型教師。”如何才能培養出適合新時代的綜合性、跨學科的高素質複合型教師?很多學校和教師還很迷茫。
由Chris Dede等編寫、劉德建和黃榮懷翻譯的《數字時代的教師學習——面向STEM教育的線上專業發展》一書,為解決這一問題打開了一扇窗,帶領讀者通過一個個案例去了解美國的STEM教育是如何開展的,從而引發思考,走出迷茫。
譯者推薦:
高校歷來都是更新知識、創造知識的基地。教師除了為社會遠遠不斷地輸出人才之外,還肩負著專業領域內的科研工作。教師工作的複雜性決定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多樣性。學習型社會的時代背景造就可終身學習觀,教師更是成為直接實踐者。這些因素均促使教師進行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各種途徑的學習和培訓,在整個職業生涯中不斷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
然而,現有的對教師專業知識的研究大多局限於陳述性知識範疇,缺乏對程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的深入研究。此外,現有的研究大多將教師的知識結構局限在學科知識的範疇,儘管一些學者也從教育學知識、心理學知識等角度對教師的專業知識進行了豐富的研究,但在信息化的今天,我們不得不承認,對於教育技術的研究仍寥寥無幾。本書正好彌補了我國相關領域的不足。
本書立足線上混合式教師專業發展的典型模式,邀請該領域的一線專家,詳細介紹了每種模式的設計、套用過程、目標客群以及調查評估情況,使讀者有機會了解哪些模式前景廣闊,哪些仍有待提高,為教師、課程開發人員、教育平台研究人員、科學協調員以及決策者在教師專業發展方面提供了更好的選擇,幫助他們探尋更佳的技術使用方法,為其提供教師學習的更好的機遇。
內容簡介
線上教師專業發展作為一種學習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幫助教師學習,其特點是突破時空限制,建立廣泛的專業實踐共同體。本書考察了線上和混合式腳趾職業發展的示範模型,詳細說明了已廣泛出現的創新項目,收錄了豐富的案例資源,為設計人員、研究人員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至關重要的經驗和簡介,幫助他們去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來充分利用科技輔助正式或非正式的教師學習。
本書案例豐富,通俗易懂,可借鑑性和可操作性強。本書適合一線教師、各類線上課程開發從業人員、教育/線上教育/教育技術研究人員、教育信息化平台從業者、政策決策者參閱,也是對教師線上專業學習感興趣的讀者的更佳選擇之一。
作者簡介
Chris Dede 是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的蒂莫西?沃斯(Timothy E. Wirth)教授,也是教育技術領域的知名專家,曾任哈佛教育學院學習與教育系主任。Dede教授參與了美國《2010教育技術規劃》(草案)的制定,曾積極參與相關教育政策的制定。其主持制定的美國各州教育技術實施評估政策框架,對美國的高等教育和信息技術有著深刻的體會和獨到的理解,為全美廣泛採用。Dede教授是美國國家科學院教育和心理評估基金會成員、美國教育部技術專家組成員。此外,他還長期為美國政府、企業及專業組織提供學術諮詢。
劉德建 網龍網路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北京師範大學智慧學習研究院聯席院長,哈佛大學教育學院特邀教授。
黃榮懷 北京師範大學智慧學習研究院聯席院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農村教育與培新中心主任,網際網路教育智慧型及套用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
目錄
目錄
譯者序
引言 線上及混合式學習與教師專業發展 1
Chris Dede Arthur Eisenkraft
第一章 線上教師專業發展的前景 11
Barry Fishman
第一部分/ 課程形態
第二章 基於網路視頻的教師學習:“說科學”課程 27
Susan J. Doubler 與 Katherine F. Paget
第三章 走向規模化:面向教育者的慕課MOOC-Ed 40
Glenn M. Kleiman 與Mary Ann Wolf
第四章 基於“閱讀學徒制”的線上學習:iRAISE 課程 56
Ruth Schoenbach、Cynthia Greenleaf、Willard Brown 與Heather Howlett
第五章 基於博物館的教師學習:AMNH“科學講座”課程 70
Robert V. Steiner、Ashton Applewhite、Adriana E. Aquino、
Lisa J. Gugenheim、Maria Janelli、Rosamond Kinzler、
Maritza Macdonald、David Randle、Karen Taber、Jamie Wallace、
Daniel Wolff 與Laura Stokes
第二部分/ 課程支持
第六章 “及時”專業發展:“活學物理”教師社群 89
Abigail Jurist Levy、Arthur Eisenkraft 與Erica Fields
第七章 從印刷到數位化:教師電子指南 104
Jacqueline S. Miller 與katherine F. Paget
第八章 網路學習專業發展系統:PBIS CyberPD 118
Barbara Zahm 與Ruta Demery
第三部分/ 資源與策略
第九章 面向科學教育者的混合學習:NSTA 學習中心 135
NSTA 學習中心、Al Byers 與Flavio Mendez
第十章 線上學習社群的“版主”角色 151
Kim Frumin 與Chris Dede
第十一章 無障礙式的數位化教師學習資源 163
Raymond M. Rose
第四部分/ 總結
第十二章 數字時代下的STEM 教師專業發展 179
S. A. Schneider、K. L. Lepori、C. E. Carroll、A. B. Ramirez、A. K. Knotts、
M. D. Silberglitt、M. A. Gale、K. Salguero、K. M. Luttgen、S. Hauk、
C. Ringstaff
展望未來 196
Chris Dede 與Arthur Eisenkraft
附錄 討論問題 207
注釋 212
編者簡介 226
本書貢獻者簡介 228
譯者序
引言 線上及混合式學習與教師專業發展 1
Chris Dede Arthur Eisenkraft
第一章 線上教師專業發展的前景 11
Barry Fishman
第一部分/ 課程形態
第二章 基於網路視頻的教師學習:“說科學”課程 27
Susan J. Doubler 與 Katherine F. Paget
第三章 走向規模化:面向教育者的慕課MOOC-Ed 40
Glenn M. Kleiman 與Mary Ann Wolf
第四章 基於“閱讀學徒制”的線上學習:iRAISE 課程 56
Ruth Schoenbach、Cynthia Greenleaf、Willard Brown 與Heather Howlett
第五章 基於博物館的教師學習:AMNH“科學講座”課程 70
Robert V. Steiner、Ashton Applewhite、Adriana E. Aquino、
Lisa J. Gugenheim、Maria Janelli、Rosamond Kinzler、
Maritza Macdonald、David Randle、Karen Taber、Jamie Wallace、
Daniel Wolff 與Laura Stokes
第二部分/ 課程支持
第六章 “及時”專業發展:“活學物理”教師社群 89
Abigail Jurist Levy、Arthur Eisenkraft 與Erica Fields
第七章 從印刷到數位化:教師電子指南 104
Jacqueline S. Miller 與katherine F. Paget
第八章 網路學習專業發展系統:PBIS CyberPD 118
Barbara Zahm 與Ruta Demery
第三部分/ 資源與策略
第九章 面向科學教育者的混合學習:NSTA 學習中心 135
NSTA 學習中心、Al Byers 與Flavio Mendez
第十章 線上學習社群的“版主”角色 151
Kim Frumin 與Chris Dede
第十一章 無障礙式的數位化教師學習資源 163
Raymond M. Rose
第四部分/ 總結
第十二章 數字時代下的STEM 教師專業發展 179
S. A. Schneider、K. L. Lepori、C. E. Carroll、A. B. Ramirez、A. K. Knotts、
M. D. Silberglitt、M. A. Gale、K. Salguero、K. M. Luttgen、S. Hauk、
C. Ringstaff
展望未來 196
Chris Dede 與Arthur Eisenkraft
附錄 討論問題 207
注釋 212
編者簡介 226
本書貢獻者簡介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