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切片是利用全自動顯微鏡掃描系統,結合虛擬切片軟體系統,把傳統玻璃切片進行掃描、無縫拼接,生成一整張全視野(Whole Slide Image, 簡稱WSI)的數字切片(也稱虛擬切片)。在病理學醫、教、研實踐中,數字切片具有傳統切片的所有功能,並具有不受空間與時間限制的優點。數字切片並非一張靜態圖片,它是包含了玻璃切片上的所有病變信息,在計算機上,如同在顯微鏡下,可進行不同倍率觀察(4倍,10倍,20倍,40倍,100倍等),並在一定範圍內(1X~100X),實現無級連續變倍瀏覽切片;而將這些海量的數字切片統一進行分類、歸檔、並存儲在伺服器中,就形成了數字切片庫。
基本介紹
什麼是數字切片?,數字切片如何製作?,數字切片庫的套用,
什麼是數字切片?
通過計算機與網路系統,進行數字切片庫的管理,相對於傳統的玻璃切片管理方式具有巨大的優勢,其不受空間與時間限制,使用更方便、功能更強大、套用更廣泛。數字切片庫的產生,給教學、病理診斷、遠程會診、科學研究等注入了全新的套用方向。
數字切片如何製作?
要想將此數字切片放大到40倍,而且要求是光學變焦,並非數碼變焦,這樣最後一個圖片的像素要求達到近19億像素,要想達到這樣高的參數,則需要用專業的切片掃描設備。往往一張數字切片的存儲需要20G左右,目前在國際上已經出現了很多這種設備,最後將掃描完的切片可以壓縮到400M左右,並且實現一張切片的掃描時間也非常之短,僅僅用3分鐘(TDI線性掃描技術才可以實現這么短的時間)就可以完成一張數字切片的製作。
目前數字切片的掃描方式存在兩種:
一、傳統的方式就是在顯微鏡上裝配一個高解析度的CCD相機進行拍照,這樣將高倍放大的玻璃切片圖像進行局部的多次的拍照,並將最後生成的N多張圖片利用計算機的軟體功能組合成一個整張的切片圖像,這樣就完成了數字切片的製作,此方法比較落後,這樣掃描成的一個圖像所需要的時間往往達到10幾分鐘,而且採集的畫質圖像解析度不夠。
二、目前最新的是TDI-CCD線性掃描技術(,此掃描技術不是拍照拼接方式,而類似於我們辦公用的掃瞄器,TDI-CCD圖像感測器在物體上移動掃描的同時,圖像即傳輸到計算機上,這樣掃描的速度非常之快,再加上他的高解析度、高靈敏度,可以讓每個像素點達到0.23um(微米),當然此TDI-CCD感測器的造價成本也是很高的,以前宇航拍攝哈雷彗星運動軌跡時即採用的此種技術。
目前國際上可以擁有此種掃描設備的公司有:日本的HAMAMATSU(在中國的代理是北京濱松光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美國的UNIC、日本的奧林巴斯、中國的MOTIC等,但此上述公司中使用的掃描技術是不同的,成像的畫質也有差別。
此網站上有些已經製作好的數字切片,掃描設備見圖,此圖片由日本HAMAMATSU提供,設備名稱為Nanozoomer Digital Pathology (簡稱NDP)
數字切片庫是什麼?
將大量的數字切片分類歸檔存儲在伺服器中,這樣建立一個資源庫,即為數字切片庫。
數字切片庫的套用
隨著WSI(全視野數字切片)技術和產品的推廣,數字切片在病理診斷中得到了廣泛的套用,國家衛生部率先採用以WSI為核心的數字病理遠程會診平台,成立了“衛生部病理質控中心”,平台瀏覽技術採用了Silverlight瀏覽和HTML瀏覽兩種方式。
衛生部利用該平台技術針對“腫瘤的規範化診治”進行的病理圖像遠程專家診斷、複診和質控評價的一種信息化技術套用。該技術的實施,可有效的解決基層醫院病理診斷困難而導致的諸多臨床技術問題,從而確實對提高基層醫院的整體醫療技術水平發揮重要作用。
各基層醫院試點單位利用該平台,將病理切片,通過WSI掃描成數位化切片後,隨同病理數據資料,利用網路遠距離傳送到網路會診服務平台,專家通過此平台,可隨時隨地進行病理會診,在計算機上進行WSI閱片,如同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診斷,為病理醫師提供了足夠的診斷信息。這種方式與傳統病理遠程會診相比較,它解決了靜態圖片會診方式時切片視野選樣誤差和圖像質量等問題,也解決了動態實時遙控顯微鏡會診方式受限於圖像質量、時間與空間等。且若網路條件合適,結合數字切片遠程會診和實時遠程遙控顯微鏡模式,實現常規、疑難病理病例和冰凍切片的及時診斷。
數字切片掃描與套用系統,套用於衛生部病理遠程會診試點項目:
衛生部病理遠程會診試點-省級中心
江蘇省人民醫院
山西省立醫院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
成都軍區昆明總醫院
新疆自治區人民醫院
牡丹江市腫瘤醫院
崑山市人民醫院
臨汾市第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