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斗,讀音為dí dòu,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對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敵斗(敵鬭)
- 拼音:dí dòu
- 注音:ㄉㄧˊ ㄉㄡˋ
- 解釋:對頭
敵斗,讀音為dí dòu,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對頭。
敵斗,讀音為dí dòu,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對頭。解釋對頭。出處元·無名氏《貨郎旦》第二折:“只管里絮叨叨沒了收,氣撲撲尋敵鬭,有多少家喬斷案,只是罵賊禽獸。”參見“ 敵頭 ”。...
斗敵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dòu dí ,是指交鋒。解釋 亦作“鬭敵”。亦作“鬪敵”。 交鋒。出處 唐·康駢《劇談錄·李朱崖知白令公》:“有潞州小將驍勇善射……躍馬而前,抽短劍踣於鞍上,以手扶挾,如鬪敵之狀。”宋·岳飛《討捕虔賊盡靜狀》:“﹝岳飛﹞與賊鬭敵,殺死賊徒不知其數。”《水滸傳...
共敵不如分敵,敵陽不如敵陰。注釋 ⑴共敵:兵力集中的敵人。⑵分敵:把敵人分散,或分散的敵人。分,作動詞,分散,也作形容詞,分散的。⑶敵陽不如敵陰:敵:動詞,攻打。陽,陰:據《周易》,是太極生出的兩儀。陽,以白魚為象徵,代表宇宙間一切堅硬的、強勁的和主動的事物;陰,以黑魚為象徵,代表...
欺敵者敗,怯敵者亡,諺語。指對敵斗爭既不可狂妄,也不可膽怯。釋義 欺:輕視。怯:害怕。輕視敵人的,一定會失敗;害怕敵人的,一定會滅亡。指對敵鬥爭既不可狂妄,也不可膽怯。例句 臣兒聞“~”。今觀在朝諸將,皆非高行周之敵,蓋有滑州之役,恐其懼怯而僨敗也。(《飛龍全傳》四三回)
敵戰 敵戰,拼音是dí zhàn,漢語辭彙,解釋為敵對戰鬥;正面作戰。解釋 敵對戰鬥;正面作戰。出處 《國語·越語上》:“夫 吳 之與 越 也,仇讎敵戰之國也。”《史記·李將軍列傳》:“ 李廣 才氣,天下無雙,自負其能,數與虜敵戰,恐亡之。”
《敵武》是古代軍事著作《六韜》里記載的一篇文章,記錄在“豹韜篇”——論戰術。本篇論述了遭遇戰的戰法。首先論述了突然同敵遭遇,敵軍“甚眾且武,武車驍騎,繞我左右”,在這種情況下,如處理不當,即可能遭到失敗,因此稱之為“敗兵”。要取得作戰的勝利,必須將武車驍騎布列在兩翼,同時將材士強弩埋伏在...
《尖刀敢死隊》是一部年代戲電視劇。說的是新中國成立前夕我一支尖刀隊與敵斗智鬥勇,巧妙周旋,最後克敵制勝的故事。該劇於2011年上映。該劇描寫了解放戰爭時期,華東野戰軍組成的一隻執行特殊任務的尖刀支隊的戰鬥故事,塑造了龍巖沖、郭丙南、萬淑芬、章克俊等眾多富於時代特點而充滿個性的鮮活形像,通過“化敵為...
敵頑 敵頑,讀音是dí wán。意思是頑固的敵人。解釋 頑固的敵人。出處 京劇《紅燈記》第八場:“黨教兒做一個剛強鐵漢,不屈不撓斗敵頑。”
《敵強》是古代軍事著作《六韜》里記載的一篇文章,記錄在“豹韜篇”——論戰術。本篇論述了對付敵人夜間襲擊的戰法。作品簡介 首先闡明了在敵眾我寡、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敵人乘夜間突然對我發起攻擊,即所謂“震寇”,對此不能消極防禦,而應採取以攻對攻的戰法。選用精銳的材士、強弩、輕騎為左右翼,“疾擊其...
借敵之將 借敵之將,指在對敵斗爭中,設法使敵人內部發生鬥爭而削弱其力量,就等於借用了敵人的兵將。明代揭暄《兵經百篇·借字》: “艱於力則借敵之力,難於誅則借敵之刃,乏於財則借敵之財,缺於物則借敵之物,鮮軍將則借敵之軍將,不可智謀則借敵之智謀。”
諸侯敵王所愾,而獻其功。(春秋·左丘明《左傳·文公四年》)後人根據以上文獻總結出成語“同仇敵愾”。成語故事 東周春秋時期,有一首流傳於軍中的歌謠,表現了士兵們慷慨從軍、同心對敵的樂觀精神和保衛祖國的英雄氣概。這首歌謠分為三節,可以反覆詠唱。其中第一節是這樣的:“誰說沒有衣服?我的戰袍就是你...
魏徵等《隋書》:“行儼每有攻戰,所當皆披靡,號為‘萬人敵’。”《新唐書·薛仁杲傳》:“仁杲多力善騎射,軍中號萬人敵,性賊悍。”《舊唐書·李晟傳》:“善騎射,年十八從軍,身長六尺,勇敢絕倫。時河西節度使王忠嗣擊吐蕃,有驍將乘城拒斗,頗傷士卒,忠嗣募軍中能射者射之。晟引弓一發而斃,...
《左傳·桓公十一年》:“師克在和,不在眾。 商 周 之不敵,君之所聞也。”例句 1、不能對抗;不能抵擋。《左傳·桓公十一年》:“師克在和,不在眾。 商 周 之不敵,君之所聞也。”《荀子·王制》:以不敵之威,輔服人之道。《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上》:斗經五十餘合,那王仙芝力不敵,敗走。2...
借敵之刃 借敵之刃,指在對敵斗爭中,要利用敵人的內部矛盾,促其內部發生鬥爭,為我所用。刃:刀。明代揭暄《兵經百篇·借字》: “艱於力則借敵之力,難於誅則借敵之刃,乏於財則借敵之財,缺於物則借敵之物,鮮軍將則借敵之軍將,不可智謀則借敵之智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