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生態學:從分子到生態系統(導讀版)》作者將生態學不同領域的理論和實驗進展與新方法相結合。在個體層次與群落結構、生態系統功能間,微觀世界與巨觀生態間的融合做了很好的嘗試,為我們理解生態現象、生態過程以及生態功能展示了一個很好的途徑。 《整合生態學:從分子到生態系統(導讀版)》特點:1.實驗設計、研究平台、概念參數和數據分析方法簡明可行,易於操作。2.大量的圖表有助於對文字的理解。3.內容前沿,文獻新穎。
基本介紹
- 書名:整合生態學:從分子到生態系統
- 作者:伍德沃德(Guy Woodward)
- 出版日期:2012年5月1日
- 語種:英語
- ISBN:9787030342607
- 外文名:Integrative Ecology: From Molecules to Ecosystems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頁數:330頁
- 開本:16
- 品牌:科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整合生態學:從分子到生態系統(導讀版)》可作為研究生生態課程的參考書,對於從事生態學教學和研究的教師和科研人員及生態學者有非常高的參考價值。
圖書目錄
第43卷作者
前言
破解哈欽松悖論,或為什麼需要這么多物種?
概要
Ⅰ.引言
Ⅱ.浮游生物的獨特性
Ⅲ.浮游生物的擴散限制
Ⅳ.浮游生物中物種多樣性一生態系統功能關係的現存證據
A.初級生產與資源利用
B.異養細菌的資源利用
C.次級生產與營養關係
D.低產現象和超級物種
Ⅴ.海洋中物種多樣性一生態系統功能關係的機制
A.環境和性狀維度
B.生產力——環境和性狀維度
C.光譜共存與化學計量
D.生態系統功能的化學計量學
Ⅵ.展望與結論
致謝
附錄
參考文獻
顯微鏡下的生物何時能為生態學一般理論提供信息?
概要
Ⅰ.引言
Ⅱ.文獻中的實例:小型生物何時為生態學一般理論提供信息
A.種群、聚落與群落理論
B.更高層次的綜合理論
Ⅲ.研究案例:微觀世界能反映巨觀世界嗎?
A.溫度一大小規律
B.多度的不等轉換:原生動物與後生動物有相同的格局嗎?
C.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功能
Ⅳ.結論
致謝
附錄
參考文獻
用於生態學的系統生物學:從分子到生態系統
概要
Ⅰ.引言
A.為生態學建立一個系統生物學?
B.微生物黑箱
Ⅱ.微生物分子生態學簡史
A.多樣性、多度和功能性狀的表征
B.微生物生態學的基因組和後基因組
Ⅲ.下一代測序技術
A.新的範式
B.羅氏454焦磷酸測序
C.Illumina基因組分析儀
D.HeliScope單分子測序
E.SOLiD系統(美國套用生物系統公司)
F.SMRT技術(太平洋生物科學公司)
G.下一代測序技術中多樣本分析的改進和閱讀長度的增加
Ⅳ.基因組測序:生態學中的功能多樣性
Ⅴ.轉錄組學:功能表達
Ⅵ.測序在生態學中的套用
A.揭示地球上隱藏的生物多樣性
B.生態宏基因組研究的四個案例
C.超越傳統宏基因組學
D.下一代測序和生物多樣性
Ⅶ.串聯多重組織水平:打開系統之門的鑰匙
A.從分子到生態系統的尺度轉換
B.連線微生物群落結構與生態系統功能
C.生態學的新問題:開啟微生物黑箱
D.功能冗餘:物種重要嗎?
E.不僅僅是細菌:開啟真核生物黑箱
F.食物網:釐清迷失的聯繫
G.生態和進化間的聯繫與下一代測序
Ⅷ.社會經濟領域的套用:生態系統商品和服務與生物勘探
Ⅸ.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評估淡水小宇宙實驗中微型生物和大型動物對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功能關係的貢獻
概要
Ⅰ.引言
Ⅱ.材料和方法
A.生物種類與設定
B.生物量測定與回響變數
C.預測變數
D.統計分析
Ⅲ.結果
A.單種培養
B.豐度效應、加性表現和聚落的屬性效應
C.消費者生物量和聚落整體代謝解釋加性表現
Ⅳ.討論
A.物種豐富度、屬性和代謝是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功能關係的驅動因素·
B.無脊椎動物和真菌在分解過程中的作用
C.分解者間的相互作用
D.結論
致謝
附錄
參考文獻
淡水微宇宙中環境暖化與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功能:區分物種屬性、豐富度和代謝的效應
概要
Ⅰ.引言
A.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功能關係
B.溫度與個體大小驅動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功能關係
C.氣候變化對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功能關係的局域和區域效應
Ⅱ.方法
A.研究對象
B.室內實驗
C.預測變數
D.回響變數
E.統計方法
Ⅲ.結果
A.僅由微生物參與的葉片分解
B.消費者間的差異
C.葉片分解:區域內
D.葉片分解:區域間
E.葉片分解效率:區域內
F.葉片分解效率:區域間
Ⅳ.討論
A.生態系統功能的驅動因素
B.物種豐富度和屬性效應
C.在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功能關係實驗中融合代謝制約
Ⅴ.結論
致謝
附錄Ⅰ.區域間水體養分比較
附錄Ⅱ.淡水無脊椎動物種內體重一代謝關係
附錄Ⅲ.代謝能力計算方法可行性檢驗以及方程3中標準化經驗常數的推導
附錄Ⅳ.葉片分解的溫度依賴性:種內和種間關係及與基於代謝轉換關係預測值的比較
附錄Ⅴ.僅考慮微生物的對照組實驗結果
附錄Ⅵ.含因子“豐富度”的方差分析
參考文獻
基於個體的食物網:物種屬性、個體大小及取樣效應
概要
Ⅰ.引言
A.食物網數據和理論的新進展
B.物種屬性和個體大小決定食物網結構
C.界定適當整體與個體大小的測量方法
D.基於大小和物種的方法與個體層次數據間的耦合
Ⅱ.方法和研究地點
A.研究地點和觀測數據的收集
B.食物網的構建
C.建模與分析
Ⅲ.結果
A.現實食物網的一般性質及模型和數據間的比較
B.各現實食物網的特性及模型和數據間的比較
C.闊石溪食物網的季相和發育變化
Ⅳ.討論
A.基於大小和基於物種的食物網
B.為何ADBM有如此高的解釋功效?
C.對“缺失的”和“不可能的”環節的解釋
D.季節轉換及個體發育對食物網的影響
E.套用、注意事項與展望
致謝
電子附錄
參考文獻
水域生態系統碳循環的溫度依賴性
概要
Ⅰ.引言
A.全球變暖的生態後果
B.生態系統內碳循環:一個簡易模型
C.預測暖化的效應:理論、實驗和經驗數據的綜合
D.研究目的
Ⅱ.理論框架
A.個體層次的碳通量
B.關聯個體層次碳通量與生態系統過程:水體碳循環的溫度依賴性
C.關聯個體層次碳通量與生態系統過程:碳平衡
Ⅲ.材料和方法
A.研究地點與實驗設計
B.初級生產和生態系統呼吸
C.甲烷排放量
D.溶解的甲烷
E.統計分析
F.文獻數據整理及整合分析
Ⅳ.結果
A.生態系統層次的碳通量:實驗檢驗
B.生態系統層次的碳通量:野外調查數據的整合分析
C.碳平衡
Ⅴ.討論
A.碳循環關鍵組分的溫度依賴性
B.水域生態系統的碳平衡
C.結論、注意事項及展望
致謝
附錄Ⅰ.混淆變數和補充信息
參考文獻
索引
《生態研究進展》已發表論文題目匯總
前言
破解哈欽松悖論,或為什麼需要這么多物種?
概要
Ⅰ.引言
Ⅱ.浮游生物的獨特性
Ⅲ.浮游生物的擴散限制
Ⅳ.浮游生物中物種多樣性一生態系統功能關係的現存證據
A.初級生產與資源利用
B.異養細菌的資源利用
C.次級生產與營養關係
D.低產現象和超級物種
Ⅴ.海洋中物種多樣性一生態系統功能關係的機制
A.環境和性狀維度
B.生產力——環境和性狀維度
C.光譜共存與化學計量
D.生態系統功能的化學計量學
Ⅵ.展望與結論
致謝
附錄
參考文獻
顯微鏡下的生物何時能為生態學一般理論提供信息?
概要
Ⅰ.引言
Ⅱ.文獻中的實例:小型生物何時為生態學一般理論提供信息
A.種群、聚落與群落理論
B.更高層次的綜合理論
Ⅲ.研究案例:微觀世界能反映巨觀世界嗎?
A.溫度一大小規律
B.多度的不等轉換:原生動物與後生動物有相同的格局嗎?
C.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功能
Ⅳ.結論
致謝
附錄
參考文獻
用於生態學的系統生物學:從分子到生態系統
概要
Ⅰ.引言
A.為生態學建立一個系統生物學?
B.微生物黑箱
Ⅱ.微生物分子生態學簡史
A.多樣性、多度和功能性狀的表征
B.微生物生態學的基因組和後基因組
Ⅲ.下一代測序技術
A.新的範式
B.羅氏454焦磷酸測序
C.Illumina基因組分析儀
D.HeliScope單分子測序
E.SOLiD系統(美國套用生物系統公司)
F.SMRT技術(太平洋生物科學公司)
G.下一代測序技術中多樣本分析的改進和閱讀長度的增加
Ⅳ.基因組測序:生態學中的功能多樣性
Ⅴ.轉錄組學:功能表達
Ⅵ.測序在生態學中的套用
A.揭示地球上隱藏的生物多樣性
B.生態宏基因組研究的四個案例
C.超越傳統宏基因組學
D.下一代測序和生物多樣性
Ⅶ.串聯多重組織水平:打開系統之門的鑰匙
A.從分子到生態系統的尺度轉換
B.連線微生物群落結構與生態系統功能
C.生態學的新問題:開啟微生物黑箱
D.功能冗餘:物種重要嗎?
E.不僅僅是細菌:開啟真核生物黑箱
F.食物網:釐清迷失的聯繫
G.生態和進化間的聯繫與下一代測序
Ⅷ.社會經濟領域的套用:生態系統商品和服務與生物勘探
Ⅸ.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評估淡水小宇宙實驗中微型生物和大型動物對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功能關係的貢獻
概要
Ⅰ.引言
Ⅱ.材料和方法
A.生物種類與設定
B.生物量測定與回響變數
C.預測變數
D.統計分析
Ⅲ.結果
A.單種培養
B.豐度效應、加性表現和聚落的屬性效應
C.消費者生物量和聚落整體代謝解釋加性表現
Ⅳ.討論
A.物種豐富度、屬性和代謝是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功能關係的驅動因素·
B.無脊椎動物和真菌在分解過程中的作用
C.分解者間的相互作用
D.結論
致謝
附錄
參考文獻
淡水微宇宙中環境暖化與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功能:區分物種屬性、豐富度和代謝的效應
概要
Ⅰ.引言
A.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功能關係
B.溫度與個體大小驅動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功能關係
C.氣候變化對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功能關係的局域和區域效應
Ⅱ.方法
A.研究對象
B.室內實驗
C.預測變數
D.回響變數
E.統計方法
Ⅲ.結果
A.僅由微生物參與的葉片分解
B.消費者間的差異
C.葉片分解:區域內
D.葉片分解:區域間
E.葉片分解效率:區域內
F.葉片分解效率:區域間
Ⅳ.討論
A.生態系統功能的驅動因素
B.物種豐富度和屬性效應
C.在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功能關係實驗中融合代謝制約
Ⅴ.結論
致謝
附錄Ⅰ.區域間水體養分比較
附錄Ⅱ.淡水無脊椎動物種內體重一代謝關係
附錄Ⅲ.代謝能力計算方法可行性檢驗以及方程3中標準化經驗常數的推導
附錄Ⅳ.葉片分解的溫度依賴性:種內和種間關係及與基於代謝轉換關係預測值的比較
附錄Ⅴ.僅考慮微生物的對照組實驗結果
附錄Ⅵ.含因子“豐富度”的方差分析
參考文獻
基於個體的食物網:物種屬性、個體大小及取樣效應
概要
Ⅰ.引言
A.食物網數據和理論的新進展
B.物種屬性和個體大小決定食物網結構
C.界定適當整體與個體大小的測量方法
D.基於大小和物種的方法與個體層次數據間的耦合
Ⅱ.方法和研究地點
A.研究地點和觀測數據的收集
B.食物網的構建
C.建模與分析
Ⅲ.結果
A.現實食物網的一般性質及模型和數據間的比較
B.各現實食物網的特性及模型和數據間的比較
C.闊石溪食物網的季相和發育變化
Ⅳ.討論
A.基於大小和基於物種的食物網
B.為何ADBM有如此高的解釋功效?
C.對“缺失的”和“不可能的”環節的解釋
D.季節轉換及個體發育對食物網的影響
E.套用、注意事項與展望
致謝
電子附錄
參考文獻
水域生態系統碳循環的溫度依賴性
概要
Ⅰ.引言
A.全球變暖的生態後果
B.生態系統內碳循環:一個簡易模型
C.預測暖化的效應:理論、實驗和經驗數據的綜合
D.研究目的
Ⅱ.理論框架
A.個體層次的碳通量
B.關聯個體層次碳通量與生態系統過程:水體碳循環的溫度依賴性
C.關聯個體層次碳通量與生態系統過程:碳平衡
Ⅲ.材料和方法
A.研究地點與實驗設計
B.初級生產和生態系統呼吸
C.甲烷排放量
D.溶解的甲烷
E.統計分析
F.文獻數據整理及整合分析
Ⅳ.結果
A.生態系統層次的碳通量:實驗檢驗
B.生態系統層次的碳通量:野外調查數據的整合分析
C.碳平衡
Ⅴ.討論
A.碳循環關鍵組分的溫度依賴性
B.水域生態系統的碳平衡
C.結論、注意事項及展望
致謝
附錄Ⅰ.混淆變數和補充信息
參考文獻
索引
《生態研究進展》已發表論文題目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