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互動理論

整合互動理論

整合互動理論(Integrated-interactional Theory)以對性犯罪的發生及持續的解釋為例,認為,性虐待、身體絕代、缺乏對父母的認同感以及社會孤立這些因素會導致個體逐漸形成一種以犯罪為導向的依戀模式,尤其是形成與性犯罪相一致的信念系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整合互動理論
  • 外文名:Integrated-interactional Theory
沃德,哈德森和馬歇爾(1996)構建了一個認知行為模型來解釋性犯罪。這一模型的主要元素是親密關係、共情和認知歪曲。首先,他們認為性犯罪人與其他犯罪人相比更加孤單,並且普遍存在著難以與他人建立情迷關係的問題,而孤獨和親密關係問題可能源自於依戀模式。最初對依戀的研究反映的是兒童與母親的依戀關係,安斯沃斯(1979)將其分為安全型、焦慮型、迴避型三類,巴塞羅繆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成人的依戀模式類型,包括安全型、焦慮型、拒絕型和恐懼型。安全型個體對自己和他人都出有積極的態度,往往表現出高自尊,很少出現嚴重的人際交往問題;焦慮型個體對自己持有積極的態度而對他人則持有消極態度,他們常常存在根深蒂固的自卑感,總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支持;拒絕型個體表現出否認自己有社會接觸的需求和防禦性反應;恐懼型依戀的個體渴望社會接觸和建立親密關係,但是對他人不信任,害怕被拒絕,為了防止被拒絕,他們會主動迴避社交場合以及避免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研究表明,性侵兒童的性犯罪人大多屬於焦慮型依戀和恐懼型依戀,而強姦犯多是拒絕型依戀。其次,他們認為性犯罪對他人的共情能力更低。馬歇爾等人所定義的共情包括四個過程:準確識別情緒線索、採用他人的觀點、喚起適當的情緒、產生並做出移情反應。性犯罪人在產生共情的四個過程中可能都存在問題。性犯罪人在解讀他人面部表情和行為方面存在缺陷,如一些存在性攻擊行為的大學男生會誤解女性在交流中所表達出來的意思;並且大量研究證實性犯罪人難以站在受害者的立場來思考問題。最後性犯罪人容易出現認知歪曲來為自己繼續實時性犯罪找到合理的理由,賽克斯和馬特扎所提出的“中和理論”很好地揭示了犯罪人的歪曲觀念,這一理論在性犯罪人的特點部分已經進行了介紹。
在沃德等人的認知行為模型的基礎上,沃爾特斯在其《犯罪信念系統:生活方式的整合互動理論》一書中提出了整合互動理論(Integrated-interactional Theory)。右圖反映的是整合互動理論對性犯罪的發生及持續的解釋模型。該理論認為,性虐待、身體絕代、缺乏對父母的認同感以及社會孤立這些因素會導致個體逐漸形成一種以犯罪為導向的依戀模式,尤其是形成與性犯罪相一致的信念系統。依戀模式和社會孤立與孤獨感相互起作用,犯罪導向的依戀模式和社會孤立會引起個體強烈的孤獨感,而感到孤獨的個體也傾向於繼續維持犯罪導向的依戀模式並容易處於社會孤立的狀態。孤獨與較差的應對能力之間也存在相互作用。一方面,酒精濫用能直接引發個體實施性犯罪,林一方面,它對孤獨感、社會孤立和個體的共情能力有著直接的影響,酒精的作用和對性的積極期待可能會進一步促使個體濫用酒精以達到性的目標。環境壓力和對受害者較低的共情能力會直接導致個體產生實施性犯罪的傾向。性犯罪人常把性犯罪的行為模式,並且通過與低共情能力以及環境壓力的相互作用間接維持個體的性犯罪模式。
整合互動理論整合互動理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