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安法師

敬安法師

敬安法師,又稱敬安禪師,俗家姓黃,名讀山,字福餘,湖南湘潭縣人,清鹹豐元年辛亥歲臘月初三日出生。一般的資料,都以敬安禪師為鹹豐元年出生,自然是西元1851年。但是事實上他是臘月初三日出生,這時已是1852年的元月二十三日了。他的示寂年代也是這樣,一般資料說他圓寂於民國元年,自然是西元1912年。但他示寂之日是壬子歲十一月初二日,這時已是民國二年元月八日,已是1913年了。這是應該予以更正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讀山
  • 別名:敬安禪師、白梅和尚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南省湘潭縣
  • 出生日期:清鹹豐元年辛亥歲臘月初三日
  • 逝世日期:民國二年元月八日
  • 職業:和尚
  • 信仰:佛教
  • 代表作品:《詩集自述》
簡介,文學作品,評價,

簡介

敬安的父親名宜杏,母親胡氏,有姐皆嫁,一弟名子成尚幼,家庭世代業農。敬安三、四歲時即摒棄腥膻,兒時隨母拜月,喜母親為他講述佛、菩薩和神仙的故事。不幸七歲喪母,十一歲喪父,留下他與幼小的弟弟,孤苦無依。他弟弟寄養於族父家中,他本在村塾受學,讀《論語》猶未終篇,以家貧廢學,為鄰家牧牛。但他仍攜著書本,一邊牧牛,一邊讀書。他後來在〈詩集自述〉中說到幼年生活∶“讀《論語》未終篇,父歿。零丁孤苦,極絕慘傷。”
一日出外牧牛,會天雨,敬安在鄰村村塾前避雨,聽有人讀唐詩“少孤為客早”句,心有所感,不覺淚下。塾師周雲帆先生見之,問他流淚原因。敬安答以父母早死,家貧失學,所以悲傷。周雲帆同情他的遭遇,留他在學塾為傭工,工作之暇,可傍聽讀書。敬安十分慶幸有此際遇,精勤苦讀。不意好景不常,未久周先生病故,敬安又輟學。此後,他曾在鄉紳家做書僮,希望能藉著伴讀的機會得以讀書。不意鄉紳為富不仁,每日要他做粗重雜活,不許到書房中去。他憤而離開,去拜訪做學徒學手藝。農業社會時代的學徒,較童工尤為不如,時受虐待。他十七歲之年,一日風雨,見籬間白桃花為風雨摧落,感而大哭,逐投入湘陰法華寺,依一位東林和尚剃度出家,師父為他起法名敬安,字寄禪。是年為同治七年(一八六八年)。當年冬天,到南嶽祝聖寺,依賢楷律師座下受具足戒。
敬安圓戒後,聞衡陽岐山仁瑞寺的恆志禪師道譽遠播,乃寒天冒雪投奔歧山,依恆志習禪,修苦行,並承擔寺中勞役。他隨眾坐禪之餘,聽恆志禪師說法,稍具佛門知識。就在這種情形下,渡過了五年苦行僧的生活。後來,敬安禪師有詩追述他幼年的生活,題曰〈祝髮示弟補作〉詩曰∶
人間火宅不可住,我生不辰淚如雨;
母死我方年七歲,我弟當時猶哺乳。
那堪一旦父亦逝,惟弟與我共荒宇。
悠悠悲恨久難伸,搔首問天天不語;
竊思有弟繼宗支,我學浮屠弟其許。
豈為無家乃出家,嘆息人生如寄旅;
此情告弟弟勿悲,我行我法弟繩武。
或問,敬安幼年輟學,讀書無多,何以能詩?原來他在仁瑞寺期間,仁瑞寺的維那和尚名精一者,素喜吟喔。敬安以為文字訪礙禪業,謂精一日∶“出家人不究本分上事,乃有閒工夫學世間文字耶?”精一說∶“你年紀輕輕的如此精進,前途不可限量;不過至於文字般若,恐怕與你無緣了。”這段略有輕視的話,對敬安影響頗深,他後來的努力學詩,未始不與這段話有關。
另一方面,敬安學詩,亦得力於一位郭菊蓀先生的鼓勵。敬安在〈詩集自述〉中稱,在他二十一歲的時候,到岳陽去探視舅父,舅父帶他遊覽岳陽樓,樓上有人分韻賦詩。他在旁澄神跌坐,下視湖光,一碧萬頃,忽得“洞庭波送一僧來”句,逐豁然神悟。歸而述於宿儒郭菊蓀先生,郭菊蓀認為他“語有神助”,生有夙慧,授以《唐詩三百首》一書,勸他學詩。敬安以讀書無多,學起來非常吃力。但他鍥而不捨,潛研默詠。每有所作,郭先生即倍加讚賞,終於使他以詩鳴於世。他嘗在〈詩集自述〉中說∶“..用力尤苦,或一字未愜,如負重累,至妄寢食,有一詩至數年始成者..”
清光緒元年(一八七五年〕,敬安二十四歲,他離開湖南,到江、浙一帶行腳參訪,漫遊名山大川,從此開始了他亦禪亦詩的生涯。他每每在幽谷中養性,在翠林中怡情時,總要尋章覓句,詠嘯不已。肚飢口渴,便摘一把柏葉、松子大嚼,手捧清泉,和水吞之。他在許多詩中說他吟喔的情形。如在〈偶吟〉一詩說∶
山僧好詩如好禪,與來長夜不能眠。
在〈詩興〉一詩中說∶
我欲吟成佛,推敲夜不眠!
在〈山居四首〉中說∶
結習惟餘文字存,每憑定力攝詩魂!
在〈次韻酬廬吟秋茂才三首〉中說∶
不貪成佛生天果,但願人間有好詩。
在〈夜吟〉一詩中說∶
未能成佛果,且自作詩仙。
不過,敬安畢竟不是純粹的詩人,他還是一位禪僧。是禪僧,就應該不忘禪僧的“本分事”修習禪定。所以,他一方面酷好吟詩,另一方面又不能不感到∶
且愁荒道業,未必博虛名;我法看詩妄,能傳不足榮。(〈春山漫興〉三首之一)
同時他也感嘆著∶
畢竟苦吟成底事,十年博得鬢如絲。
..
得句曾鳴夜半鐘,一生心血在詩中;
思量文字真槽粕,欲逼生蛇去化龍。
他甚至於還想戒詩∶“從今石爛松枯,不復吟風嘯月。”無奈已與詩結下不解之緣,欲罷不能,終至於“詩名贏得滿江湖”,詩名掩蓋了他的禪名。
他對詩有其獨特的見解。或有人問他唐詩與宋詩的分別,他說∶
?唐人詩純,宋人詩駁;唐人詩活,宋人詩滯;唐詩自在,宋詩費力;唐詩縝密,宋詩疏漏;唐詩鏗鏘,宋詩散漫;唐詩如貴介公?子,舉止風流;宋詩如三家村乍富人,盛服迎賓,辭容鄙俗。
他江南參訪,並不全是吟風嘯月。他二十五歲離開湖南,先到禪宗著名的道場鎮江金山寺,住入大徹堂,從大定和尚參究向上一著。不久行腳江、浙,漫遊杭州、寧波等地,遍參江、浙各宿。他愛好吳越山水,初到杭州時,即以〈杭州〉為題,吟詩一首∶
欲把杭州當橘州,閒身到處便勾留;
此生不作還鄉計,飽看湖山到白頭。
敬安不僅是詩僧、禪僧,同時也是苦行僧。光緒三年(一八七七年)秋,他到了寧波,到阿育王寺去拜佛舍利。寧波阿育王寺始建於東晉太康三年(西元二六二年),傳說該寺的開山祖師慧達,夢梵僧指授,在會稽一山中,求得佛舍利寶塔一座,內貯世尊涅盤後的真身舍利。此塔相傳即是阿育王所造的八萬四千座舍利之一。阿育王寺的舍利殿,飛檐畫棟,全用金色琉璃瓦覆蓋,輝煌壯麗,殿四周松、樟參天,蒼翠梃拔。舍利塔在舍利殿內,塔身似金非金,似石非石,其色青青,靈盤五層,四角飛騰,光明照耀,眩人心目。塔內當中懸一寶磬,中綴舍利。
敬安見到佛陀真身舍利,心情激動不已,頂禮膜拜後,即在自己手臂上剜下一塊肉置於燈盞,並燃二指供佛。敬安此舉,震驚了全寺僧侶,眾人齊集舍利殿前,同聲高唱佛號,敬安仍泰然自若,向眾人躬身問訊,離開舍利殿。此後他即自號“八指頭陀”。
離開阿育王寺,他仍在江南漫遊,而以在四明山最久。其間他曾∶“窺天童、雪竇,窮攬霞嶼、月湖之勝。郡中文學呂文舟、徐酡仙、胡魯封、馬文齋、沈問梅,皆與酬唱。”(見《新續高僧傳.敬安傳》)。光緒七年,他最初的詩稿《嚼梅吟》在寧波印行,使他在當時的詩壇上占有一席地位。光緒十年八月,敬安臥病於四明山延慶寺,病中思念衡岳。病稍痊,摒擋返鄉,於光緒元年離湘,參訪漫遊了十年之久。他在江南時,有〈夢衡岳〉詩曰∶
昨夢汲洞庭,君山青山瓶;倒之煮明月,還似浴繁星。
一鶴從受戒,群龍來聽經;何人忽吹笛,呼我松間醒?
敬師返回衡岳之年,時為三十三歲。是歲仲秋,他在南嶽煙霞峰下築室而居,額曰“衡山精舍”,自此駐錫南嶽,前後凡十八年之久。最初幾年,他廣泛的接觸湘中文人名士,與王 運、葉德輝、鄞白香、陳三立、吳雁舟等,時有往還,詩思大進。光緒十一年夏,與王 運諸名士開“碧湖吟社”。九月,赴王 運、郭嵩淘所召集的“碧浪湖重陽會”。由於和各地名流唱酬投贈,使他詩名更噪于海內。光緒十四年,《八指頭陀詩集》十卷出版,於卷後附以自述出家行腳及學詩的經過。前五卷由陳伯嚴校刊。後五卷由葉德輝續刻,葉並為之作序曰∶“其詩宗法六朝,卑者亦似中晚唐人之作。中年以後,所交多海內聞人,詩格駘宕,不主故常, 乎有與鄞(白香)、王(湘綺)犄角之意。湘中固多詩僧,以予所知,未有勝於寄師者也。”
光緒十五年,敬安禪師受請出任南嶽上封寺住持。上封寺是南嶽大剎,山後有寺田千畝,以宗風衰絕,山田多為佃農侵占。敬安禪師認真的加以清理,不惜訟之於當道,後來由湖南巡撫清卿中斷,始獲次第歸復。以後他歷主衡陽羅漢寺、大善寺,寧鄉溈山密印寺、長沙神鼎上林寺諸大名剎,所至之處,鼓螺為之一振。敬安禪師於主羅漢寺法席時。其間長沙麓山寺的笠雲禪師,為他傳法授記,他成為溈仰宗的法嗣。光緒二十一年,敬安自大善寺退居,出主寧鄉溈山密印寺法席。密印寺是禪宗南嶽系靈佑禪師,於唐宣宗大中年間所創建的道場,是溈仰宗的發源地,為國內千年名剎,最盛時有寺宇千餘間,僧眾千餘人。到了清季宗風頹敗,寺宇冷落。敬師住持祖庭,立志復興,卓錫三年,宗風重振。
敬安禪師五十歲之年,東南名剎的寧波天童寺方丈虛席,天童寺首座幻人和尚,率領兩序班首代表前往長沙禮請。時敬安禪師住持上林寺法席,他即辭位到了寧波天童寺晉山。天童寺是歷史名剎,自明末密雲禪師中興以來,規模宏大為東南叢林之冠。到了清季末年,以住持不得其人,漸趨沒落。敬安禪師繼主法席以後,任賢用能,百廢俱舉,夏講冬禪,宗風大振。特別值得一述者,是他入主天童之翌年,改子孫廟為十方選賢叢林,化私為公,受到各方的讚嘆。
敬安禪師認為,佛法之衰微,由於僧眾人材的缺乏。當時杭州白衣寺住持松風法師,計畫在杭州開設僧侶學堂,敬師贊同此舉,並親赴杭州協助。後來如松為惡比丘所謀殺,敬師十分傷感,曾作〈杭州白衣寺松風和尚哀詞〉以悼之。光緒末年,社會上提取寺產、興辦學校的言論甚囂塵上,杭州僧侶惶恐不安,計無所出,乃竊敬安之名為首,聯絡浙江三十五寺僧人,投請日僧伊滕賢道,藉名傳教,妄冀保護,以抵制地方官吏提拔寺產。敬安禪師認為此舉∶“辱國辱教,莫此為甚,飛函洋務局陳竊名之妄,力請嚴行拒絕。”
光緒末年,朝命飭各地成立僧教育會。光緒三十四年,敬安禪師在寧波號召成立,被推為會長。他為“保教扶宗,興立學校”的事務上下奔走,並在僧教育會下附設僧眾國小和民眾國小各一所,此即我國僧侶教育之嚆矢。
宣統三年(一九一一年)辛亥年,武昌起義,民國肇建。時“提拔寺產,興辦學校”的口號,仍在社會上醞釀,使寺廟受到威脅。為保護寺產,安定佛教,敬安禪師出面,聯絡江、浙諸山長老,發起組織“中華佛教總會”。於民國元年四月(一九一二年),在上海留雲寺召開成立大會。出席大會的人,除了敬安及留雲寺住持應乾外,尚有諦閒、靜波、鐵岩、圓鍈、本忠、太虛等百餘人,及陸軍部代表王虛亭(後來依太虛出家,法名大嚴)等,中華佛教總會成立,敬安禪師被諸山長老推舉為第一任會長。在民國肇建之初,敬安禪師曾他親赴南京,謁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先生,籲請保護寺產,為成立中華佛教總會事請命。
民國元年冬月(一九一二年),湖南、安徽等地發生攘奪寺產、銷毀佛像事件,當地僧侶聯名具狀內務部,請求答覆,而禮俗司司長杜關抗不行文。敬安禪師應湘僧之請,約請各省僧界代表在上海開會,共商對策。眾人推敬安以中華佛教總會會長身份,晉京請願。他於是年(壬子歲〕十月中旬首途,十一月一日抵北京,寓宣武門外法源寺。旋與法源寺方丈道階法師共赴內務部交涉。該禮俗司司長杜關,態度蠻橫,爭辯有頃,未獲結果,乃憤而返回法源寺。甫下車,即胸部作痛,身體不適。亟就榻休息,侍者亦各歸寢。明日昧爽往視,已作吉祥臥示寂矣!時為民國二年(一九一三年)元月八日,壬子歲十一月初二,世壽六十有二,僧臘、戒臘各四十四夏。

文學作品

敬安禪師遺留的著作,有《語錄》四卷、《文集》二卷、《嚼梅詩》一卷,及《詩集》十卷。他的《詩集》,日僧為之編入《續藏》,八指頭陀的詩名,遂遠播海外。他的詩,都是脫盡人間煙火之作,間於詩前有“引語”,尤為秀絕。如〈金陵雜詩十二首〉,前有引語曰∶
壬子夏五月,訪白道人於烏龍潭上,坐談良久,覺六朝無限興亡事跡,都在石城楊柳煙幕中,江山如故,白頭老衲,重見故人,回憶曩昔,都如夢痕,欲哭欲笑,云何云何!
詩人陳佰韜,嘗有詩贈寄禪雲∶
汝本為僧者,胡然入我門?
新詩能鏈鍛,奇骨自騰騫。
此去尋方廣,由來悟道根;瀟湘秋水闊,山龕佛火溫。
人間不可住,此別欲無言。
敬安禪師主持天童寺時,曾自築冷香塔,銘雲∶
佛法本無量,吾生詎有涯?詩心一明月,埋骨萬樹花。
丹嶂棲靈窟,青山遇客家;未來留此塔,長與伴煙霞。
敬安禪師(1851-1912),又稱寄禪、八指頭陀,是聲望卓著的奇僧,德高望重。他先後擔任湖南六寺和浙江一寺的主持,出任中華佛教總會的首任會長。他憑著刻苦求學和詩歌創作的天賦,從23歲開始寫詩,歷經39個年頭,寫了1900多首詩,有《八指頭陀詩集》十卷、《八指頭陀詩續集》八卷、《嚼梅吟》一卷、《白梅詩》一卷,成為海內外著名詩僧。日僧把他的詩集編入續藏,他的詩名,遂遠播海外。1984年,有梅季編的《八指頭陀詩文集》出版。他的詩以其獨特的成就和深遠的影響,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他天生愛花,在14歲那年,曾因目睹風雨打落了白桃花而傷心痛哭;出家後,在百花之中,獨愛梅花,他以善寫梅花著稱,晚年有“白梅和尚”的雅號。31歲時刊刻出版的第一部詩集,就叫《嚼梅吟》;23年後,他生前出版的最後一部詩集,取名為《白梅詩》。
敬安禪師在《對梅旮晤》一詩中這樣寫道:
林園澄澄霽,靜對穆余襟。自寫清溪影,如聞白雪吟。
三冬無暖氣,一悟見春心。寂寂欲誰語?微雲淡遠岑。
敬安禪師發現,梅花有獨特的個性和韻味,它不與群花爭春,孤寂地在冬天裡獨放,它不咱嚴寒的威懾,傲立於風雪之中。他在《梅痴子為豁然道人寫梅》中寫道:
人間春似海,寂寞愛山家。孤嶼淡相倚,高枝寒更花。
未來無色相,何處著橫斜。不識東風意,尋春路轉差。
這是何等激動人心的語言!能寫出這樣句含深意、激動人心的詩句,真實地反映了詩僧的心境。這類獨到的感知,往往能令人嘆服。他的另一首《雪後尋梅》詩中是這樣寫的:
積雪浩初晴,探尋策杖行。寒依古岸發,靜覺暗香生。
瘦影扶煙立,清光背月明。無人契孤潔,一笑自含情。
敬安禪師從梅花身上看到了一種孤獨超俗的人格精神和暗香浮動的人生風度。他鐘愛梅花,善寫詠梅詩,既是一種以物抒情的象徵性創作方法,又是一種詩人人格精神的對象化。在他的《月下對梅》中有這樣的詩句:
高冷不宜人,蕭然自絕鄰。四山殘月夜,孤驛小橋春。
暫時翻疑雪,清香不是塵。逋仙猶認影,誰復識其真。

評價

敬安禪師以梅花的風姿,展示了自己獨特的佛教信仰和審美理想。他在大量的詠梅詩篇中,寄託了自己的藝術追求、人格嚮往和佛教精神。“曾有人稱白梅詩獨擅千古,道是‘意中微有雪,花外欲無春’為梅之神,‘澹然於冷處,卓爾見高枝’為梅之骨,‘偶從林際過,忽見竹邊明’為梅之格,‘孤煙淡將夕,微月照還明’為梅之韻,‘淨姿寧遜雪,冷抱尚嫌花’為梅之理,‘三冬無暖氣,一悟見春心’為梅之解脫,可謂識者之見,難怪八指頭陀會‘聞言大喜’。好詩要得解人,原是很難很難的。”(王開林:《洞庭波送一僧來--八指頭陀的傳奇人生》),由詩見人,其作品就是其人最可靠的證明。
敬安禪師在中國近代佛教界身居領袖地位,是個富有傳奇人生的奇僧、深受各界敬重的高僧、“詩名贏得滿江湖”的詩僧。他有融通萬物的博大胸懷,他有不畏艱險的剛毅性格,他有普救眾生的人世精神。他作詩言志,在詩中傳達出深深的禪意,弘法利生。這正是:山僧好梅又好禪,留得詩香在人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