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第285窟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開鑿於西魏大統年間,主室北壁發願文中存有西魏大統四年(538年)、五年(539年),是敦煌石窟中最早有確切開鑿年代的洞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敦煌莫高窟第285窟
  • 外文名:MoGao GrottesCave 285
  • 館藏地點:敦煌莫高窟
  • 所屬年代:西魏
  • 類別:石窟
  • 洞窟形制:覆斗頂型
文物特徵,主室,東壁,南壁,西壁,東坡,南坡,西坡,北坡,藻井,

文物特徵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主室為覆斗頂形窟,平面為方形。窟室中央現存一元代所建的方形壇台,南壁和北壁對稱地各開鑿4個小禪室。部分禪室內或門口還殘留有元代所修小塔的部分塔身。窟頂中心方井畫華蓋式藻井。四披繪中國傳統神話諸神與佛教護法神形象,有摩尼寶珠、力士、飛天、雷公、烏獲畏獸、伏羲、女媧等。四披下部一周繪有36身禪僧于山間、草廬中坐禪。山林間繪有各種野獸及捕獵場景。西壁中央鑿一圓券形大龕,兩側各有一小龕。主龕內為倚坐說法佛,小龕內各一身戴風帽禪僧塑像。龕外壁面上部畫諸天外道形象,有日天、月天、諸星辰、摩醯首羅天、毗瑟紐天、鳩摩羅天、毗那夜迦天及供養菩薩等,下部畫四天王、婆藪仙等,最下部龕沿畫忍冬紋邊飾南壁分上、中、下三段。上段通壁繪11身持樂器的伎樂飛天;中段通壁繪《五百強盜因緣》故事畫付蘭疊堡,末尾處繪釋迦、多寶“二佛並坐”棄鴉尋;下段開四個小禪室,禪室間壁面自東向西繪有《化跋提長者姊緣》、《度惡牛緣》、《沙彌守戒自殺緣》和《婆羅門施身聞偈》故事畫。其表現形式,或長卷連環畫,或單幅畫。故事畫下方繪金剛力士。北壁分上、下二段。上段通壁繪有七鋪說法圖,每鋪下方均有發願文和男、女供養人。其中西起第二鋪和第七鋪說法圖發願文題留紀年還可讀識。下段亦開有4個小禪室,與南壁小禪室相對應。東壁門上方繪有三身坐佛,門南、北側各繪大型佛說法圖一鋪。甬道頂層殘存中唐所繪趺坐菩薩一鋪,南壁中唐畫不空絹索觀音經變一鋪,北壁中唐畫如意輪觀音經變一鋪。前室平面橫長方形,窟頂為一面斜坡形,存宋畫殘痕。前室西壁門上開一小窟(敦編第286窟),門南殘存宋代供養人像,底層可見中唐畫,最底層為西魏壁畫。門北為第287窟,存宋畫男供養人像。

主室

東壁

東壁門上繪三佛說法圖熱紋一鋪。門北繪無量壽佛一鋪,佛陀身著通肩紅色袈裟,坐金剛寶座,頭光現化佛,背光內飛天飛舞。頭頂懸華蓋,華蓋下有願文榜題,說法圖下繪男供養人十三身,女十四身。門南繪無量壽佛一鋪,下有榜題:“無量壽佛”有四協侍菩薩,有的捧蓮花,有的手持忍冬供養佛。從現存能辨認的題名看,佛右側為“無盡意菩薩”“蜜捆糠觀音菩薩”,左側為“文殊師利菩薩”和“大勢至菩薩”。上部佛弟子,右側為“阿難像 ”和“舍利弗之像”,左側為“摩訶迦葉之像”和“目連之像;有的持經卷,有的捧蓮花,有的雙手合十虔誠供養。說法圖下畫男供養人十四身,女十三身。東壁底層露出西魏繪藥叉。
主室東壁主室東壁

南壁

南壁壁畫分上中下三段繪製,上段繪伎樂飛天十二身,有的演奏樂器,有的凌空飛舞。中段通壁繪製百強盜成佛因緣故事畫一鋪。描寫了官兵征剿、強盜被俘、國王審訊、挖眼逐放、山中受苦、眼睛復明、佛陀說法、出家為僧、深山修行等場面。體現了強盜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思想。故事結尾處繪釋迦多寶並坐說法圖一鋪。下開小禪窟四個,龕楣裝飾忍冬禽鳥圖案。在龕楣之間自東至西穿插賓頭盧度跋提長者姊、度惡牛緣、沙彌守戒自殺品和施身聞偈等四個因緣故事畫。這戀詢譽擊幾幅故事畫的情節與自然環境緊密結合。忍冬花邊劃分了上層故事畫與下層藥叉的界限。最下段繪製藥叉五身,有的托舉,有的揮臂跳躍,有的立掌運氣,有的俯首練武。
主室南壁主室南壁

西壁

中央鑿一圓券形大龕,兩側各有一小龕。龕外壁面給有護法諸神。南側上部與窟頂連線處繪有一個白色圓輪和六個白色橢圓形輪,內繪日天及其眷屬形象。日天有頭光,著高髻,雙手合十,端坐於一駟馬二輪廂車中。駟馬兩兩相背,分牽車廂兩端,反向則馳。在日輪下面,畫一輛三鳳馭車,鳳車上有兩力士,一前一後,其中前者一手持一人面盾牌,一手向上揚起,後者高舉雙手,作托舉狀。北側上部繪月天及其眷屬。由於畫面剝落嚴重,現僅能識斷頭戴寶冠的月天呈正面姿坐於車廂內,雙手交叉於胸前。車輪南側還殘存兩隻鳥頭和翅膀的部分。在月天的圓輪下面,繪一由三隻獅子牽拉著車,車廂內有二身力士,一前一後,後者高舉雙手,作托舉狀。三龕間壁面繪有護法諸天、菩薩、天王諸形象。 中央大龕與南側小龕壁面繪有三面的梵天形象、三眼的帝釋天形象,外側壁畫繪婆甩姜虹藪仙人;中央大龕與北側小龕壁面所繪的摩醯首羅天形象三頭、六立恥請臂,半側身騎坐於白牛背上。其下繪騎孔雀的鳩摩羅天和象鼻人身的毗那夜迦神。兩側壁而下方各繪兩身手執矛槍、身著鎧甲的天王形象。
主室西壁主室西壁

東坡

東披畫伏羲,女媧、飛廉、飛天、十三首的瑞獸等,下畫山居禪僧八身。畫面中央為二力士共舉蓮花摩尼寶珠,寶珠兩側的伏羲、女媧均人首、人身、蛇尾,腹部各繪一圓輪。身著大袖袍服,披長巾,手持規、矩和墨斗。 其兩側及下方繪烏獲等各種形象。在這些形象之間,雲朵、花朵點綴其間。
主室東坡主室東坡

南坡

南披畫蓮花摩尼寶珠、飛天、九首的瑞獸、 朱雀 、飛廉、羽人等,下畫山居禪僧十一身。畫面中央和蓮花摩尼寶珠由二飛天扶持,其下各繪一身烏獲及飛廉。 在這些形象之間,雲朵、花朵點綴其間
主室南坡主室南坡

西坡

西披畫大蓮華、飛天、雷神、飛廉、化生、獼猴等,下龕楣兩側畫山居禪僧六身。畫面中央畫一碩大蓮花,兩側各畫一身飛廉護衛,飛廉下方各畫一身朱雀。朱雀下方的山變同各繪一身猿猴;蓮花上方,又畫二飛天高舉一蓮華,其兩側各有繪一身手足同時敲踏連鼓的雷公。在南下角處繪一身肩生藍色雙翼的烏獲畏獸。北下角處繪一身飛天。在這些形象之間,雲朵、花朵點綴其間。
主室西坡主室西坡

北坡

北披畫飛天、 朱雀 、十一首的瑞獸、飛廉、 烏獲 等,下畫山居禪僧十身。畫面中央上方畫面一大蓮花,由二飛天扶持。 畫面上還繪有烏獲、礔電、雙手執幡的羽人、朱雀、飛廉等瑞獸、神靈形象。這些形象之間,雲朵、花朵點綴其間。
主室北坡主室北坡

藻井

窟頂中心方井畫華蓋式藻井,藻井畫斗四蓮花井心。井心畫垂蓮和火焰、忍冬、雲氣紋;井外四周飾垂幔、彩鈴。
主室藻井主室藻井

西壁

中央鑿一圓券形大龕,兩側各有一小龕。龕外壁面給有護法諸神。南側上部與窟頂連線處繪有一個白色圓輪和六個白色橢圓形輪,內繪日天及其眷屬形象。日天有頭光,著高髻,雙手合十,端坐於一駟馬二輪廂車中。駟馬兩兩相背,分牽車廂兩端,反向則馳。在日輪下面,畫一輛三鳳馭車,鳳車上有兩力士,一前一後,其中前者一手持一人面盾牌,一手向上揚起,後者高舉雙手,作托舉狀。北側上部繪月天及其眷屬。由於畫面剝落嚴重,現僅能識斷頭戴寶冠的月天呈正面姿坐於車廂內,雙手交叉於胸前。車輪南側還殘存兩隻鳥頭和翅膀的部分。在月天的圓輪下面,繪一由三隻獅子牽拉著車,車廂內有二身力士,一前一後,後者高舉雙手,作托舉狀。三龕間壁面繪有護法諸天、菩薩、天王諸形象。 中央大龕與南側小龕壁面繪有三面的梵天形象、三眼的帝釋天形象,外側壁畫繪婆藪仙人;中央大龕與北側小龕壁面所繪的摩醯首羅天形象三頭、六臂,半側身騎坐於白牛背上。其下繪騎孔雀的鳩摩羅天和象鼻人身的毗那夜迦神。兩側壁而下方各繪兩身手執矛槍、身著鎧甲的天王形象。
主室西壁主室西壁

東坡

東披畫伏羲,女媧、飛廉、飛天、十三首的瑞獸等,下畫山居禪僧八身。畫面中央為二力士共舉蓮花摩尼寶珠,寶珠兩側的伏羲、女媧均人首、人身、蛇尾,腹部各繪一圓輪。身著大袖袍服,披長巾,手持規、矩和墨斗。 其兩側及下方繪烏獲等各種形象。在這些形象之間,雲朵、花朵點綴其間。
主室東坡主室東坡

南坡

南披畫蓮花摩尼寶珠、飛天、九首的瑞獸、 朱雀 、飛廉、羽人等,下畫山居禪僧十一身。畫面中央和蓮花摩尼寶珠由二飛天扶持,其下各繪一身烏獲及飛廉。 在這些形象之間,雲朵、花朵點綴其間
主室南坡主室南坡

西坡

西披畫大蓮華、飛天、雷神、飛廉、化生、獼猴等,下龕楣兩側畫山居禪僧六身。畫面中央畫一碩大蓮花,兩側各畫一身飛廉護衛,飛廉下方各畫一身朱雀。朱雀下方的山變同各繪一身猿猴;蓮花上方,又畫二飛天高舉一蓮華,其兩側各有繪一身手足同時敲踏連鼓的雷公。在南下角處繪一身肩生藍色雙翼的烏獲畏獸。北下角處繪一身飛天。在這些形象之間,雲朵、花朵點綴其間。
主室西坡主室西坡

北坡

北披畫飛天、 朱雀 、十一首的瑞獸、飛廉、 烏獲 等,下畫山居禪僧十身。畫面中央上方畫面一大蓮花,由二飛天扶持。 畫面上還繪有烏獲、礔電、雙手執幡的羽人、朱雀、飛廉等瑞獸、神靈形象。這些形象之間,雲朵、花朵點綴其間。
主室北坡主室北坡

藻井

窟頂中心方井畫華蓋式藻井,藻井畫斗四蓮花井心。井心畫垂蓮和火焰、忍冬、雲氣紋;井外四周飾垂幔、彩鈴。
主室藻井主室藻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