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化盆地 為牡丹江上游盆地,西有威虎嶺,南有牡丹嶺,東有哈爾巴嶺。北端稍為狹窄,與黑龍江省境內的熔岩堰塞湖——鏡泊湖連通。南北長約90公里,東西寬約50公里,近北東向延伸,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敦化盆地
- 地理位置:牡丹江上游盆地
- 面積:2000平方公里
- 長:約90公里
盆地簡介,形成原因,
盆地簡介
為牡丹江上游盆地,西有威虎嶺,南有牡丹嶺,東有哈爾巴嶺。北端稍為狹窄,與黑龍江省境內的熔岩堰塞湖——鏡泊湖連通。南北長約90公里,東西寬約50公里,近北東向延伸,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
形成原因
受敦化—密山斷裂帶控制,沿斷裂帶發育有牡丹江谷地。中、新生代以來構造運動頻繁,第三紀發生斷陷,繼而有多期玄武岩流噴溢,周圍山地隆起。盆地中除西部有大片第三系砂礫岩出露外,大部分地方覆蓋有上新世和更新世玄武岩,成為熔岩盆地。盆地底部海拔500~600米,由西南向東北緩緩低下。牡丹江在熔岩盆地內形成深切河曲,並有大石頭河、黃泥河、珠爾多河、都陵河和沙河等支流匯入。盆地中有兩級熔岩台地,較低的台地主要分布在敦化鎮、大石頭河以北和沙河河口以南的牡丹江和沙河兩岸,沿河多切割成峽谷。台地面平坦,並常見散布於地面的玄武岩塊石,俗稱“石塘”,以翰章附近最為集中。較高的台地主要分布在大石頭河,小石頭河和黃泥河兩岸,向北至牡丹崗,相對高度數十米至百餘米。沒有玄武岩覆蓋的河谷平原主要分布於額穆、黑石一帶和敦化市以南的牡丹江兩側。河谷平原上沼澤廣泛發育,蘊藏有深厚的泥炭。沿河有多級高階地發育,並多已切割成崗梁狀。盆地周圍有少量的丘陵,多由花崗岩、第三系砂礫岩和玄武岩等組成。玄武岩丘陵多呈方山,外圍山地,山體高大,多為中山。敦化城座落於盆地中心牡丹江左岸的階地上,沿河平原和台地有大片耕地,以旱田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