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化市第三國小校

敦化市第三國小校

敦化市第三國小始建於1947年,與共和國一起成長,是一所有著悠久歷史而又富有朝氣的公辦國小,學校位於學府街路段,北與敦化市實驗中學毗鄰,南與敦化市第三中學相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敦化市第三國小
  • 外文名:Dunhua No.3 Little School(英語)/돈화시제3소학교(朝鮮語)
  • 簡稱:敦化三小
  • 創辦時間:1947年
  • 校訓:勤奮 進取 求實 創新
  • 主要獎項:市教育先進單位,州級綠色學校,特色班級、少年宮等
  • 知名校友:張宏輝,申賢玉,
  • 類別:公辦國小
  • 現任校長:王立光
  • 所屬地區吉林省敦化市
  • 主要院系:國小
學校規模,硬體設施,教學理念,

學校規模

校園占地18400平方米,建築面積7700平方米,綠化面積1300多平方米,現有教學樓三座(南教學樓、北教學樓和幼稚園教學樓),58個教學班,9個幼兒班,在校生2500餘人,是市區國小學生數最多、校園面積最大的一所頗具現代化氣息的學校。

硬體設施

學校教學設備齊全先進,有多媒體教室,電視演播室,電子備課室、微機室、圖書閱覽室、自然實驗室、美術室、舞蹈室、語音室等專用教室和現代化的校園網路。

教學理念

在75年的辦學歷程中,嚴謹的教風,濃郁的學風和嚴格的管理,使學校形成了“勤奮、進取、求實、創新”的優良校風。教育質量穩步提高,先後被評為市先進單位、市文明單位,市軟環境建設先進基層單位、市一類一級學校、市特色校建設先進單位、市紅領巾示範校、市少先隊工作先進單位、市安全文明小區、市優秀家長學校、市繼續教育先進單位、市校務公開先進單位、市巾幗文明崗、是“三八”紅旗集體,州課改先進單位、州紅旗大隊、州師德達標校、州體育衛生先進單位、州無償獻血先進單位、州綠色學校、州依法治校示範校、州校園環境建設“十佳”學校省創新教育先進校、省傳統美德先進校、省紅領巾示範校、省雛鷹爭章示範校、省優秀家長學校、省依法治校先進單位、省衛生安全工作先進單位、全國紅旗大隊、國家重點課題示範校、國家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理論與實踐深化研究”優秀單位等。
敦化市第三國小
學校以“學生髮展為本”,建設一流師資,實施一流管理。現有教職工118人,其中專任教師92人。中教高級職稱5人,小教高級90人,占76.3%;具有本科學歷的60人,專科學歷的44人,中專學歷的14人,學歷達標率為100%。
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形成了一支治學嚴謹,敬業創新,師德高尚,充滿活力,甘於奉獻的教師隊伍,他們自加壓力,奮發進取,教育教學成績顯著,一批“科研型、專家型”的教師不斷湧現,其中其中省級骨幹教師4人,州骨幹教師9人,市名師1人,市級骨幹教師7名,每年都有教師加入到市級師德標兵、優秀教師、優秀少先隊輔導員的隊伍行列。
三國小領導班子團結協作,開拓進取,認真貫徹“面向全體、全面發展,突出個性,培養能力”的辦學思想,樹立現代教育理念和管理體系。特別重視做好德育工作和科研促教學工作的理念,秉承“以德治校,以科研求發展”的理念,高揚素質教育大旗,高起點、高標準、大視角,大手筆地打造“敦化三小教育品牌”。
以德治校,創特色
學校把德育工作擺在首位,把德育工作作為硬體,提出“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共處、學會做事”的培養總目標,
形成了學生自我評價、同學互相評價、家長反饋評價和教師激勵評價的多元化評價體系,探索出了一條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共處”的特色育人新途徑。
據了解,這種理念的思想基礎源自《中庸·明道》的古訓“寬柔以教”,意在告誡教育工作者要用寬柔、溫和及讚賞的方式、方法去教化、感化別人。學校把“寬柔以教,和諧發展” 做為一種文化理念來指導建構和諧與讚賞的校園文化氛圍。“寬柔以教”的教育思想,以愛育愛的教育行為,貫穿了“以人為本”的科學思想。
學校立足學生長遠發展創新評價辦法,圍繞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四項評價標準制定了《關於學生評價改革》細則,把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較強的自學能力,學會一定的社會交往技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細化成若干條可操作性強的指標進行考核評價。
學生自我評價是學生按照學校制定的評價表進行自我評價。即學生通過表中內容對自己一周行為進行自我發現、自我總結。讓學生明確在一周的學習、生活中應注意糾正哪些不良行為習慣,並引導學生在全面剖析自我、客觀公正地評價自我的過程中,找出值得肯定、發揚的優點,需要改進的內容放在下周目標里,促進學生逐步提高自我導向能力。
同學互相評價每月開展兩次。在班主任的指導下以小組為單位,由小組長組織進行,組員輪流匯報自我評價結果,組內同學發表意見形成最終互評結果。
家長反饋評價是家長與學校溝通的間接渠道。學校設計了家長參與欄,讓家長通過評價表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現,將學生在家的表現每月兩次反饋給老師,這一環節增強了家長的親職教育意識,形成學校、親職教育合力。很多家長表示,通過開展評價活動,孩子在家與父母溝通的次數逐漸增多,懂得關心他人、學握了自學和預習方法。
教師激勵評價是教師對學生每學期表現進行的發激勵為主的綜合評價。班主任結合期末考評和“雛鷹爭章評比”進行綜合評價,每學期評選出一批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共處的“四佳學生”,並在全校進行通報表彰。
幾年來,學校在校生中共有700多人次受到表彰,其中有30多名學困生首次得到學校表彰,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自尊意識和成才意識。學生評價活動已經成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長效機制,成為學生主動參與的常規性教育活動,受到了學生家長和社會的普遍認可和好評。
科研興校,樹品牌
“科研興校,科研強校”一直是我校迅速成長的推進器。學校大力開展教科研工作,明確提出“教育科研興校”戰略。鼓勵教師由實幹型、經驗型向科研型轉變。為了實現這個轉型,學校狠抓了師德教育、教師業務和科研素質的提高,以及教師創新能力的培養。學校多次邀請市教科所專家進行專題講座及兄弟學校的骨幹教師來校作課交流,定期組織公開教學和觀摩教學,開展教研活動,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學習借鑑省內、外經驗,採取“走出去”的方式有計畫地分期分批帶領教師北京、上海等地考察學習,提高教師科研水平。
學校以省級課題《關於學生的評價研究》和《閱讀積累的實驗與研究》為重點,實行科研與教改並軌攻關,以校本級小課題為支點,向學校各科各面輻射,構建科研網路,達到人人有課題,人人作研究的目的,在課題實踐過程中,注重把課題研究與教育實際緊密結合,進一步發揮教科研的作用,以實現“科研興校”戰略。每學期每人上交教科論文一,近三年,有四十餘篇的教學論文在《吉林省教育學報》《青年教師》《吉林教育》上發表。
現年學校又把《國學的傳承實驗》作為國家級“十二五”的重點實驗課題,進行攻尖。
教學強校,爭一流
學校始終保持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紮實開展各項教學活動,堅持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髮展的各個方面;課內課外結合,教學與科研同步;校本課、綜合實踐活動課統籌,積極改革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研發了《行楷硬筆訓練》、《閱讀積累訓練》校本教材,改革語文考試內容,增加了校本教材內容(20%)和閱讀積累內容(10%),學生的語文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學校“嚴謹治學,熱情耐心,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的教風和“勤奮、善思、刻苦、認真”的學風,使教學質量年年上新台階。
加強體衛工作,創藝術特色。學校在抓好第一課堂的同時,開展好大課間活動,讓學生學有樣,玩怡樂。學校的大課間活動獲市級展示一等獎。
學校十分注重抓好教學管理,制定精細化的管理措施,形成“師生自控,教導處調控,校長室監控”的層次分明的管理網路體系,變“制度管理”為“自我自覺管理”。1、教學的常規管理精細化。要嚴把“五個”關口,落實“五字”要求。2、教學工作系列化、常態化。學校列出常規教學活動年曆,全員樹立教學活動常態化、系列化、清楚化意識,即什麼時間做什麼事的模式。這種常態化、系列化的管理要求使教師明確每個時段乾什麼,明確一至六年級學生每個年段達到何種程度何種要求,解決了教師 “布置什麼工作、就忙碌什麼工作的無規劃無頭緒式”的工作方式,使學校、教師、學生都有了一種科學、系統、長遠的規劃安排,變“教導處事事親管”為“教師主動管理”,“班主任事事親為”為“學生自我管理”。
學校制定了很多管理制度,但我們認為,制度不能成為老師的自覺行為就不能成為精細化管理,管理的目的不是管,而是讓老師自覺主動去工作,讓制度不再生硬,管理不再強硬,讓精細化成為一種人性化才是我們最終目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