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黃河》共七章,其中四章都在寫黃河,其他幾章與黃河也是骨肉難分,因為黃河既是他從事的事業,也是他的衣食父母,黃河日夜流淌在他的心裡,並已融進他的血脈。寫黃河上游的幾個峽谷水庫,從自然地貌、工程概況、減災作用到水庫給當地經濟發展、旅遊文化帶來的繁榮,娓娓道來如數家珍,語氣中頗帶自豪;他探訪哈達鋪、青城古鎮、連城鎮、新城鎮、大地灣,尋訪、探究黃河上游商業文化、民居文化、民俗文化發展歷史,並熱情地告訴讀者:“進得院內,每一位主人都是講解員,都能說出祖先和院子的很多故事。”他教給讀者高原生存常識、怎樣辨認冬蟲夏草,以及黃河邊好住的,好吃的,好玩的,有趣的,那形象的描繪,恨不能讓你馬上去體驗一番,大快朵頤,處處體現出他一以貫之的古道熱腸。
基本介紹
- 書名:散步黃河
- 出版社:黃河水利出版社
- 頁數:268頁
- 開本:16
- 作者:藺生睿 藺立
- 出版日期:2012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50903258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藺生睿,筆名河源,網名瓜棚齋主,1955年生人。1973年“跳出龍門”,先在開封黃河水利學校念書,後一直在黃河支流涇河與渭河的溝溝岔岔游弋,從事水文工作。1995年10月調到黃河水利委員會黃河上游水文水資源局。
《散步黃河》共七章,從自然地貌、工程概況、減災作用到水庫給當地經濟發展、旅遊文化帶來的繁榮等方面講述了黃河發展,讓我們一起散步黃河,欣賞黃河的美景吧!
《散步黃河》共七章,從自然地貌、工程概況、減災作用到水庫給當地經濟發展、旅遊文化帶來的繁榮等方面講述了黃河發展,讓我們一起散步黃河,欣賞黃河的美景吧!
作者簡介
藺生睿,筆名河源,網名瓜棚齋主,1955年生人。1973年“跳出龍門”,先在開封黃河水利學校念書,後一直在黃河支流涇河與渭河的溝溝岔岔游弋,從事水文工作。1995年10月調到黃河水利委員會黃河上游水文水資源局。業餘愛好寫作,在20餘種報紙雜誌發表數篇各類題材的文章。或策劃或單獨出版或與人合作出版文學作品集《河上風鈴》(甘肅人民出版社)、科技專著《黃河上游水沙》(黃河水利出版社)、散文集《黃河浪花》(長江文藝出版社)、長篇報告文學《水文感動黃河》(黃河水利出版社)等近百萬字。現為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水利作家協會會員、黃河水利作家協會會員,高級工程師,黃河文化研究會理事。
藺立,2005年畢業於河海大學,步父輩後塵,從事治黃工作,業餘愛好寫作。
藺立,2005年畢業於河海大學,步父輩後塵,從事治黃工作,業餘愛好寫作。
圖書目錄
序言
匈奴何處:藺生睿故事(代序)郎毛
賞書夜話
解讀郎毛的《痛苦》
“春天”里的故事很感人
沙漠、綠洲、駝鈴聲
他想掀起“敦煌風”
“借我詩心”做什麼
“左師之印”小議
像水一樣清爽
六書痴“輕音樂組合”
樂種田必豐收
版畫家馬文林印象
魏志健和他的自娛詩
正確處理感情與原則的典範
由文懷沙老人家“造假”想到的
沉默是金
關於方舟子與韓寒,我也說幾句
《主宰》猜讀
河上大壩岸上鎮
龍羊峽有個美麗的傳說
黃河上游玉如意
黃河上游一顆璀璨的明珠
這裡因水庫而青春
因水而廢、因水再興的秦王川
好一個“紅”字了得
慕名探訪青城古鎮
土司文化的歷史標本
新城舊事
大地灣與馮家灣
休閒碎語
被假貨忽悠以後想到的
賊娃子新解
請告訴我,為什麼要禁止
萬事吃為首
四季平安就行
唐長老兒偽君子也
小處不可隨便
我和鱉之緣
善待自己才是上策
實事求是真難
回憶老虎
感悟積極面對
世上豈有此等好事
懲治造假者要狠一點
陳凱旋你怕什麼呢
山里樹與園林樹
黃河行吟
黃河從這裡出發
漫話哈達
漫話高原反應
漫話瑪尼堆
青稞與糌粑
漫話青稞酒
漫話冬蟲夏草
漫話紅景天
天路上的格桑花
黃帝陵小記
朝聖西湖
崆峒山上有兩座廟
南郭寺小游l
環縣蕎麥與養剁面
董志塬地坑院一瞥
忘不了的高擔釀皮
蘭州方言趣聞
蘭州“四大名旦”趣聞錄
蘭州“三客”趣話
靜夜情思
家鄉的小河
家鄉的路
山清水秀家鄉美
夢中的車馬店
想起“高青天”
我的姑舅大
爺爺說的,信不信由你
郵遞員大哥,您好嗎
不該忘記的陳年舊事
《黃河報》是我的老師
我也經歷過火車事故
高原流雲
素描守河人
我陪老謝走大河
我陪老謝走大江
我的同學都延中
趙賽生與放淤試驗
與黃河結緣
夾河灘里“黃河灣”
濼口水文站印象
“孔不倒”和他的夥伴
他平凡得就像黃河裡的一滴水
“河風”為水文人而吹
陪爸爸散步
揮之不去的情結
就這樣搬來搬去
速溶咖啡與小資情懷
渭河岸邊的紅頂屋
這樣說再見
煙花不寂寞
不僅僅只是感動
華縣水文站留給我的記憶
陪爸爸散步
跋胡述范
匈奴何處:藺生睿故事(代序)郎毛
賞書夜話
解讀郎毛的《痛苦》
“春天”里的故事很感人
沙漠、綠洲、駝鈴聲
他想掀起“敦煌風”
“借我詩心”做什麼
“左師之印”小議
像水一樣清爽
六書痴“輕音樂組合”
樂種田必豐收
版畫家馬文林印象
魏志健和他的自娛詩
正確處理感情與原則的典範
由文懷沙老人家“造假”想到的
沉默是金
關於方舟子與韓寒,我也說幾句
《主宰》猜讀
河上大壩岸上鎮
龍羊峽有個美麗的傳說
黃河上游玉如意
黃河上游一顆璀璨的明珠
這裡因水庫而青春
因水而廢、因水再興的秦王川
好一個“紅”字了得
慕名探訪青城古鎮
土司文化的歷史標本
新城舊事
大地灣與馮家灣
休閒碎語
被假貨忽悠以後想到的
賊娃子新解
請告訴我,為什麼要禁止
萬事吃為首
四季平安就行
唐長老兒偽君子也
小處不可隨便
我和鱉之緣
善待自己才是上策
實事求是真難
回憶老虎
感悟積極面對
世上豈有此等好事
懲治造假者要狠一點
陳凱旋你怕什麼呢
山里樹與園林樹
黃河行吟
黃河從這裡出發
漫話哈達
漫話高原反應
漫話瑪尼堆
青稞與糌粑
漫話青稞酒
漫話冬蟲夏草
漫話紅景天
天路上的格桑花
黃帝陵小記
朝聖西湖
崆峒山上有兩座廟
南郭寺小游l
環縣蕎麥與養剁面
董志塬地坑院一瞥
忘不了的高擔釀皮
蘭州方言趣聞
蘭州“四大名旦”趣聞錄
蘭州“三客”趣話
靜夜情思
家鄉的小河
家鄉的路
山清水秀家鄉美
夢中的車馬店
想起“高青天”
我的姑舅大
爺爺說的,信不信由你
郵遞員大哥,您好嗎
不該忘記的陳年舊事
《黃河報》是我的老師
我也經歷過火車事故
高原流雲
素描守河人
我陪老謝走大河
我陪老謝走大江
我的同學都延中
趙賽生與放淤試驗
與黃河結緣
夾河灘里“黃河灣”
濼口水文站印象
“孔不倒”和他的夥伴
他平凡得就像黃河裡的一滴水
“河風”為水文人而吹
陪爸爸散步
揮之不去的情結
就這樣搬來搬去
速溶咖啡與小資情懷
渭河岸邊的紅頂屋
這樣說再見
煙花不寂寞
不僅僅只是感動
華縣水文站留給我的記憶
陪爸爸散步
跋胡述范
後記
黃河水文作家藺生睿和女兒藺立的《散步黃河》就要付梓了。我有幸先睹為快,並獲得久違的閱讀愉悅,這不僅僅因為生睿是我的朋友,還在於這本書在很多地方真的打動了我,有的地方甚至讓我落淚無語。我欣喜地看到,經過幾年的時光,生睿的寫作視野又有拓寬,不再僅僅拘泥於黃河水文,而更多地從文化角度進行現實觀照,在以往熟稔敘事和白描基礎上,多了些形而上的思考。
他讀郎毛《傳說中的痛苦》,“三個半月心中才隱隱出現一點兒痛苦的情愫,可這痛苦卻隨著時間流逝久久揮之不去,而且愈久愈烈”;讀趙正的書法,他看到的是浩瀚的大漠,歷史的狂風,綠色在那裡猶為顯眼,生命在那裡更顯珍貴。走進字裡行間,一個字就是一片韻味十足的綠洲,當一口氣讀完整篇書法,似腳步沉穩的駝隊從眼前經過,使人產生無限遐想;他欣賞左和平的印作,看到的是韻昧、趣味及方寸之中承載的豐富藝術內涵和文化信息,他直陳自己喜觀印外之功,認為一幀印作,刀法章法再美,如果印文無味,終覺美中不足,提倡印文應能顯作者心聲、彰時代風情;而李雅成的書法篆刻,他認為深得水之神韻,觀之雅、閒、淨,能聽到山泉、小溪的叮咚聲;他評小說《駱駝島的春天》說:日常生活中,作家能從一具骷髏上發現曾經的美、曾經的愛情和遺憾。
生睿用他一貫的機智幽默的藺氏風格,調侃書法家、詩人秋子滿世界煽風,煽敦煌風,而他自己又何嘗不是滿世界在煽黃河風呢?《散步黃河》共七章,其中四章都在寫黃河,其他幾章與黃河也是骨肉難分,因為黃河既是他從事的事業,也是他的衣食父母,黃河日夜流淌在他的心裡,並已融進他的血脈。寫黃河上游的幾個峽谷水庫,從自然地貌、工程概況、減災作用到水庫給當地經濟發展、旅遊文化帶來的繁榮,娓娓道來如數家珍,語氣中頗帶自豪;他探訪哈達鋪、青城古鎮、連城鎮、新城鎮、大地灣,尋訪、探究黃河上游商業文化、民居文化、民俗文化發展歷史,並熱情地告訴讀者:“進得院內,每一位主人都是講解員,都能說出祖先和院子的很多故事。”他教給讀者高原生存常識、怎樣辨認冬蟲夏草,以及黃河邊好住的,好吃的,好玩的,有趣的,那形象的描繪,恨不能讓你馬上去體驗一番,大快朵頤,處處體現出他一以貫之的古道熱腸。
多年來,生睿雖身負官職,但始終保持著文人的率性和本真,時刻注意不讓做人的鈣質流失,因此我只把他看作可掏心窩子說話交往的文友。他愛讀書,對未知充滿好奇和追問;他遵循爺爺教給的處世之道:“人這一輩子,不知道的事就要問!”“要學會抬舉人,千萬不能把自己看得大的了不得,能的了不得!”他的膽識、擔當、正義和說真話、懂感恩跟他成長的文化背景密切相關。心繫民生的高青天,時代標本姑舅大,當了30多年鄉郵遞員依然未進人體制、老來每月領100元養老金的郵遞員大哥,放淤試驗現場8年辛苦守株待兔的副總工趙賽生和他帶領的水文團隊,還有平凡得像黃河一滴水的老站長張克憲,作為個體,每個形象都栩栩如生,但都有著他們所處時代的鮮明印痕。讓人讀後既欣慰又辛酸。尤其是寫情同手足的摯友文友韋中興:“老同誌喜歡他,因為他尊老、好學;同齡人喜歡他,因為他隨和,不會斤斤計較;年輕同事喜歡他,因為他從‘不擺譜”’,文末哭中興的詩,可謂字字血,聲聲淚,情真意切,盪氣迴腸,感人肺腑,更勾起黃河讀者對才華橫溢、英年早逝的中興的深切懷念和深深痛惜!而《我陪謝會貴》一文,通過勞模謝會貴事跡報告團一個多月與老謝的朝夕相處,以大量細節描寫,深入展示出勞模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度的道德自覺,形象更加真實豐滿,把藺氏眼中可親可敬、幽默風趣的謝會貴推進讀者心中,是對原有媒體報導的成功延伸和補充。
在一個獲取信息主要靠網路和電視的快餐時代,不少人寫文章都粘貼上貼了事。資料堆砌,人云亦云,這些都為生睿所不齒。他總是盡力深入生活,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用自己的大腦思考,堅持原創,發出不同於他人的聲音。對一些社會現象,或褒或貶,處處體現出一個公民的社會責任感。
我的老同學、作家孟憲明多次跟我說,一個寫作的男人,到了50歲,能有一個女兒挽著胳膊散步,該是多么美好而動人的場景!憲明渴求的一幕在生睿這裡輕易就實現了,而且是文字的、精神的父女散步,我把這看作是四手聯彈。藺立是個懂事、內斂、文靜的女孩,河海大學畢業後到黃河水文上工作,我曾經編輯過她的一些文字,當時就有青出於藍之感,她的文字流暢細膩,潔淨而有韻致,可以說篇篇都是美文。父女倆同是黃河人,同做黃河事,同為黃河文,相映成趣,一個青蔥水靈,一個老辣勁道,而兩人在為黃河的事業奮鬥之餘,一起散步黃河,欣賞黃河的美景,抒發對母親的情思,誰說這不是黃河上最美麗、最動人的風景呢!
他讀郎毛《傳說中的痛苦》,“三個半月心中才隱隱出現一點兒痛苦的情愫,可這痛苦卻隨著時間流逝久久揮之不去,而且愈久愈烈”;讀趙正的書法,他看到的是浩瀚的大漠,歷史的狂風,綠色在那裡猶為顯眼,生命在那裡更顯珍貴。走進字裡行間,一個字就是一片韻味十足的綠洲,當一口氣讀完整篇書法,似腳步沉穩的駝隊從眼前經過,使人產生無限遐想;他欣賞左和平的印作,看到的是韻昧、趣味及方寸之中承載的豐富藝術內涵和文化信息,他直陳自己喜觀印外之功,認為一幀印作,刀法章法再美,如果印文無味,終覺美中不足,提倡印文應能顯作者心聲、彰時代風情;而李雅成的書法篆刻,他認為深得水之神韻,觀之雅、閒、淨,能聽到山泉、小溪的叮咚聲;他評小說《駱駝島的春天》說:日常生活中,作家能從一具骷髏上發現曾經的美、曾經的愛情和遺憾。
生睿用他一貫的機智幽默的藺氏風格,調侃書法家、詩人秋子滿世界煽風,煽敦煌風,而他自己又何嘗不是滿世界在煽黃河風呢?《散步黃河》共七章,其中四章都在寫黃河,其他幾章與黃河也是骨肉難分,因為黃河既是他從事的事業,也是他的衣食父母,黃河日夜流淌在他的心裡,並已融進他的血脈。寫黃河上游的幾個峽谷水庫,從自然地貌、工程概況、減災作用到水庫給當地經濟發展、旅遊文化帶來的繁榮,娓娓道來如數家珍,語氣中頗帶自豪;他探訪哈達鋪、青城古鎮、連城鎮、新城鎮、大地灣,尋訪、探究黃河上游商業文化、民居文化、民俗文化發展歷史,並熱情地告訴讀者:“進得院內,每一位主人都是講解員,都能說出祖先和院子的很多故事。”他教給讀者高原生存常識、怎樣辨認冬蟲夏草,以及黃河邊好住的,好吃的,好玩的,有趣的,那形象的描繪,恨不能讓你馬上去體驗一番,大快朵頤,處處體現出他一以貫之的古道熱腸。
多年來,生睿雖身負官職,但始終保持著文人的率性和本真,時刻注意不讓做人的鈣質流失,因此我只把他看作可掏心窩子說話交往的文友。他愛讀書,對未知充滿好奇和追問;他遵循爺爺教給的處世之道:“人這一輩子,不知道的事就要問!”“要學會抬舉人,千萬不能把自己看得大的了不得,能的了不得!”他的膽識、擔當、正義和說真話、懂感恩跟他成長的文化背景密切相關。心繫民生的高青天,時代標本姑舅大,當了30多年鄉郵遞員依然未進人體制、老來每月領100元養老金的郵遞員大哥,放淤試驗現場8年辛苦守株待兔的副總工趙賽生和他帶領的水文團隊,還有平凡得像黃河一滴水的老站長張克憲,作為個體,每個形象都栩栩如生,但都有著他們所處時代的鮮明印痕。讓人讀後既欣慰又辛酸。尤其是寫情同手足的摯友文友韋中興:“老同誌喜歡他,因為他尊老、好學;同齡人喜歡他,因為他隨和,不會斤斤計較;年輕同事喜歡他,因為他從‘不擺譜”’,文末哭中興的詩,可謂字字血,聲聲淚,情真意切,盪氣迴腸,感人肺腑,更勾起黃河讀者對才華橫溢、英年早逝的中興的深切懷念和深深痛惜!而《我陪謝會貴》一文,通過勞模謝會貴事跡報告團一個多月與老謝的朝夕相處,以大量細節描寫,深入展示出勞模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度的道德自覺,形象更加真實豐滿,把藺氏眼中可親可敬、幽默風趣的謝會貴推進讀者心中,是對原有媒體報導的成功延伸和補充。
在一個獲取信息主要靠網路和電視的快餐時代,不少人寫文章都粘貼上貼了事。資料堆砌,人云亦云,這些都為生睿所不齒。他總是盡力深入生活,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用自己的大腦思考,堅持原創,發出不同於他人的聲音。對一些社會現象,或褒或貶,處處體現出一個公民的社會責任感。
我的老同學、作家孟憲明多次跟我說,一個寫作的男人,到了50歲,能有一個女兒挽著胳膊散步,該是多么美好而動人的場景!憲明渴求的一幕在生睿這裡輕易就實現了,而且是文字的、精神的父女散步,我把這看作是四手聯彈。藺立是個懂事、內斂、文靜的女孩,河海大學畢業後到黃河水文上工作,我曾經編輯過她的一些文字,當時就有青出於藍之感,她的文字流暢細膩,潔淨而有韻致,可以說篇篇都是美文。父女倆同是黃河人,同做黃河事,同為黃河文,相映成趣,一個青蔥水靈,一個老辣勁道,而兩人在為黃河的事業奮鬥之餘,一起散步黃河,欣賞黃河的美景,抒發對母親的情思,誰說這不是黃河上最美麗、最動人的風景呢!
序言
釋姓:藺,這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姓氏,大概起源一地名,西周時代一王侯被分封到一個叫做“藺”的地方,於是,“藺”姓就繁衍下來。這很可能只是戲說或者猜想,但願不會因此吃官司。我的一位朋友就不承認這一點,他堅持認為他是匈奴的後代,或者他寧願相信他是匈奴的後代,理由是他的隆額、短臉以及高顴骨、深眼窩幾乎就和中原人不一個模子。他太像匈奴人了,還不僅僅是外形,他的內心幾乎就是野蠻人。他生於陝北,發跡於渭河上游的一個小水文站,這會兒把自己交給了黃河源。他和黃河不僅僅是職業上的關係,那差不多就是一種親情。黃河源頭的荒涼曠遠在他看來和他的內心太呼應了。工作之便,他從不放過機會使自己鑽進藏胞的帳篷里,感受中原文化之外的博大和執著。但無論如何“藺”姓終歸是一個漢姓,藺姓的列祖列宗中有一位叫藺相如的,因為不辱使命被戰國時期的趙王封為上卿;又因屢避大將廉頗的鋒芒,被廉頗負荊請罪,傳下將相和的千古佳話。這是一個典型的漢民族的謀略和忠勇故事。與這個故事同時期發生的就有匈奴擾邊的記載,可見藺姓與匈奴也算是冤家,不知我的那位朋友怎么看。但合乎情理的解釋就在嘴邊放著呢:比如說一藺姓士子意外地娶了一位匈奴女子,於是我的朋友就顯然代表了民族融合的成果。而且他的族群澎湃且源遠流長。
釋名:我的那位朋友名“生睿”,這是一個怪怪的名字,文化得一塌糊塗,所以激起了不少人的憤慨,為什麼故意把自己的名字弄得讓人不好親近呢?顯然這是封資修的毛病。如果說“藺”是祖傳下來的,你別無選擇,那么“睿”呢?難道全天下只有你家老子會翻字典,找出些怪字,難為工農兵大眾?為什麼不起名叫“建國”、“志強”、“拴寶”,或者乾脆叫“狗蛋”呢?幹嘛起這么一個暖昧的名字?“文革”十年像梳子一樣梳來梳去,怎么沒有把你的名字梳進歷史的垃圾堆里去呢?而且還“生睿”。“生啥?啥生啥?”據說經常有不認識首尾兩字的人這么大聲小叫地呼他。
但藺生睿,或稱啥生啥,堅持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這樣就保持了它的獨特性,全國十幾億人口沒有幾個叫啥生啥的,啥生啥頗為啥生啥而驕傲。他不止一百次在不同場合講啥生啥的故事,使不同的聽眾在這個追求效率的時代意外地鑽進一條小巷,那裡奇花異草,還有一點無傷大雅的下流。
但這“睿”字還真有講究,它常常和“智”字一起使用,叫“睿智”,比“智慧”還雅一個品次,說誰誰“睿智”的時候,那也就快到“大師”、“聖賢”的份了。但藺生睿本人堅決不敢往這兒靠,他只是一不留神就使自己掛到了巨人的肩膀上。1998年,當全國人民都在為黃河下游斷流而痛心疾首時,藺生睿進一步危言聳聽地說,下一步就該黃河上游段斷流了。結果不出一年。到1999年,萬里黃河最美麗的兩個湖泊——扎陵湖和鄂陵湖之問,果然出現歷史罕見的斷流。至此,黃河生態危機從源流兩個方向呈現和暴發,想想都令人倒抽冷氣。如果說,黃河下游千里斷流是過量引水的結果,那么源頭斷流則顯然影響到黃河生命的終極存在。因為黃河平均徑流量58%來自上游,來自雪山和草地。如果黃河下游淪為無水之河,上游又萎縮為無源之水,那么就只剩下中游的泥沙了。
藺生睿發表這些高論時,不知是以個人名義還是以黃河上游水文水資源局副局長的名義,總之人們不得不重視他,和那些充滿人文情懷的“拯救”人士不同,藺生睿的口吻冷靜得出奇,像是在宣讀一篇科技論文。他說,黃河斷流主要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結果,這是一種必然的代價,人類應該有勇氣面對這個現實,並理性地調整自己的行為,逐步恢復大自然的完整和美麗,但怨天尤人和杞人憂天大可不必。
藺生睿或啥生啥說這話時像是一個不可救藥的唯科學主義者,又像是走向詭辯的辯證法教師爺,沒有激情,沒有悲憫,沒有大聲疾呼。
但無論如何,它能夠自圓其說,幾乎無懈可擊。當你聆聽他的辯證法時,你會意識到他的“睿”字,果真有一種狡猾在裡面。
我的詰問:但是那個匈奴呢?那個神秘的匈奴,那個消失在歷史地平線上的匈奴,那個血液和靈魂里的匈奴呢?我問啥生啥,只見他一臉茫然,直到時間之刀一刀一刀刻得我們滿臉皺紋,我們一天天變得慈祥,和藹可親,我放棄了所有疑問,我們成了生活朋友,而不再是思想總是處於緊張交鋒狀態的辯士,直到有一天我讀到本書的電子稿。
據說這是一個讀圖時代,說實話我真的已經不再習慣讀書,但我還是不由自主幾乎讀完了這本《散步黃河》。開始當然是不以為然的,我這“不以為然”的臭德行大概是常常隱蔽在慈祥外表之下,一不留神就暴露出猙獰。還好我這會兒居然以為這本書還必須叫“散步黃河”,沒有比它更合適的了。一位名叫“藺立”的“文二代”或“河二代”挽著老爸的胳膊徜徉在黃河邊,老爸顯擺著他的閱歷和見聞,“二代”則不斷用她美麗的小清新解構著老爸的滄海桑田。散步是隨意和散漫的,黃河卻被一代又一代人弄得厚重而疲憊,黃河散步但願能夠解構黃河的神話。
令我驚訝的是這居然是一本無主題之書,它沒有刻意去解構什麼,而是逮誰寫誰,無論畫畫還是寫字的(我就冒昧地不叫他們什麼什麼家了),還有已故的我們共同的文友韋中興,都被他寫得盪氣迴腸,好好可愛!難怪我夫人胡述范贊他視野寬廣、題材豐富。我卻覺得這老兄無論寫誰,終究是被黃河罩著,我以為他筆下的人物都是黃河之子。
遺憾的是我終於沒能讀到作者寫老喇的文章。老喇是原西寧水文水資源局的局長,後來因公殉職。1998年我被老藺引導著在西寧和他相識,他唱的青海花兒那叫個石破天驚:
左邊是黃河嗷喲
右邊是岸來喲嗨
一對子白鴿子
撲嚕嚕嚕嚕嚕嚕嘩啦啦啦啦刺啦啦啦啦刷啦啦啦啦
飛上了藍天喲嗨
黃河水文人就唱著這樣的“花兒”在河邊散步、測流、取沙、生兒育女,偶爾寫寫文章,成就著一代風流。紅高粱一樣淳樸的老喇和韋中興如今都飛上了藍天了。在天上的水文站,也許他們還會唱著“花兒”測測雲彩、大氣環流什麼的。他們個個是我的恩人,因為從1985年行走黃河開始,他們就是我的施主,直到今天。
這篇所謂《序》大部分寫於lO年前,發表在《黃河報》上;後面大概六七百字只能算“續貂”了。就“續貂”吧,算是對藺兄這本書的祝賀。
釋名:我的那位朋友名“生睿”,這是一個怪怪的名字,文化得一塌糊塗,所以激起了不少人的憤慨,為什麼故意把自己的名字弄得讓人不好親近呢?顯然這是封資修的毛病。如果說“藺”是祖傳下來的,你別無選擇,那么“睿”呢?難道全天下只有你家老子會翻字典,找出些怪字,難為工農兵大眾?為什麼不起名叫“建國”、“志強”、“拴寶”,或者乾脆叫“狗蛋”呢?幹嘛起這么一個暖昧的名字?“文革”十年像梳子一樣梳來梳去,怎么沒有把你的名字梳進歷史的垃圾堆里去呢?而且還“生睿”。“生啥?啥生啥?”據說經常有不認識首尾兩字的人這么大聲小叫地呼他。
但藺生睿,或稱啥生啥,堅持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這樣就保持了它的獨特性,全國十幾億人口沒有幾個叫啥生啥的,啥生啥頗為啥生啥而驕傲。他不止一百次在不同場合講啥生啥的故事,使不同的聽眾在這個追求效率的時代意外地鑽進一條小巷,那裡奇花異草,還有一點無傷大雅的下流。
但這“睿”字還真有講究,它常常和“智”字一起使用,叫“睿智”,比“智慧”還雅一個品次,說誰誰“睿智”的時候,那也就快到“大師”、“聖賢”的份了。但藺生睿本人堅決不敢往這兒靠,他只是一不留神就使自己掛到了巨人的肩膀上。1998年,當全國人民都在為黃河下游斷流而痛心疾首時,藺生睿進一步危言聳聽地說,下一步就該黃河上游段斷流了。結果不出一年。到1999年,萬里黃河最美麗的兩個湖泊——扎陵湖和鄂陵湖之問,果然出現歷史罕見的斷流。至此,黃河生態危機從源流兩個方向呈現和暴發,想想都令人倒抽冷氣。如果說,黃河下游千里斷流是過量引水的結果,那么源頭斷流則顯然影響到黃河生命的終極存在。因為黃河平均徑流量58%來自上游,來自雪山和草地。如果黃河下游淪為無水之河,上游又萎縮為無源之水,那么就只剩下中游的泥沙了。
藺生睿發表這些高論時,不知是以個人名義還是以黃河上游水文水資源局副局長的名義,總之人們不得不重視他,和那些充滿人文情懷的“拯救”人士不同,藺生睿的口吻冷靜得出奇,像是在宣讀一篇科技論文。他說,黃河斷流主要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結果,這是一種必然的代價,人類應該有勇氣面對這個現實,並理性地調整自己的行為,逐步恢復大自然的完整和美麗,但怨天尤人和杞人憂天大可不必。
藺生睿或啥生啥說這話時像是一個不可救藥的唯科學主義者,又像是走向詭辯的辯證法教師爺,沒有激情,沒有悲憫,沒有大聲疾呼。
但無論如何,它能夠自圓其說,幾乎無懈可擊。當你聆聽他的辯證法時,你會意識到他的“睿”字,果真有一種狡猾在裡面。
我的詰問:但是那個匈奴呢?那個神秘的匈奴,那個消失在歷史地平線上的匈奴,那個血液和靈魂里的匈奴呢?我問啥生啥,只見他一臉茫然,直到時間之刀一刀一刀刻得我們滿臉皺紋,我們一天天變得慈祥,和藹可親,我放棄了所有疑問,我們成了生活朋友,而不再是思想總是處於緊張交鋒狀態的辯士,直到有一天我讀到本書的電子稿。
據說這是一個讀圖時代,說實話我真的已經不再習慣讀書,但我還是不由自主幾乎讀完了這本《散步黃河》。開始當然是不以為然的,我這“不以為然”的臭德行大概是常常隱蔽在慈祥外表之下,一不留神就暴露出猙獰。還好我這會兒居然以為這本書還必須叫“散步黃河”,沒有比它更合適的了。一位名叫“藺立”的“文二代”或“河二代”挽著老爸的胳膊徜徉在黃河邊,老爸顯擺著他的閱歷和見聞,“二代”則不斷用她美麗的小清新解構著老爸的滄海桑田。散步是隨意和散漫的,黃河卻被一代又一代人弄得厚重而疲憊,黃河散步但願能夠解構黃河的神話。
令我驚訝的是這居然是一本無主題之書,它沒有刻意去解構什麼,而是逮誰寫誰,無論畫畫還是寫字的(我就冒昧地不叫他們什麼什麼家了),還有已故的我們共同的文友韋中興,都被他寫得盪氣迴腸,好好可愛!難怪我夫人胡述范贊他視野寬廣、題材豐富。我卻覺得這老兄無論寫誰,終究是被黃河罩著,我以為他筆下的人物都是黃河之子。
遺憾的是我終於沒能讀到作者寫老喇的文章。老喇是原西寧水文水資源局的局長,後來因公殉職。1998年我被老藺引導著在西寧和他相識,他唱的青海花兒那叫個石破天驚:
左邊是黃河嗷喲
右邊是岸來喲嗨
一對子白鴿子
撲嚕嚕嚕嚕嚕嚕嘩啦啦啦啦刺啦啦啦啦刷啦啦啦啦
飛上了藍天喲嗨
黃河水文人就唱著這樣的“花兒”在河邊散步、測流、取沙、生兒育女,偶爾寫寫文章,成就著一代風流。紅高粱一樣淳樸的老喇和韋中興如今都飛上了藍天了。在天上的水文站,也許他們還會唱著“花兒”測測雲彩、大氣環流什麼的。他們個個是我的恩人,因為從1985年行走黃河開始,他們就是我的施主,直到今天。
這篇所謂《序》大部分寫於lO年前,發表在《黃河報》上;後面大概六七百字只能算“續貂”了。就“續貂”吧,算是對藺兄這本書的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