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是會生長的

《散文是會生長的》是2013年6月1日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林棟。

基本介紹

  • 書名:散文是會生長的
  • 出版社:中國社會出版社
  • 頁數:231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社會出版社
  • 作者:李林棟
  • 出版日期:2013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8744162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目錄,

內容簡介

《散文是會生長的》是散文、隨筆作品集。是針對中小學生的閱讀需求,把作者李林棟數十年在寫作路上的階段性成品一一展示出來,力求通過作品本身的不斷進步與精彩,提供給讀者一個“探求成長”的視角,吸取教訓,獲知經驗,從而在人生的道路上,象“散文是會生長的”的一樣,自己也能不斷地長大成人
李林棟最大的體會就是散文是會生長的,像人一樣。如果作個比喻,《散文是會生長的》中的每一個字都是一片葉子——當然有好看的也有不好看的,或不那么好看的——那么,目錄頁上從前往後的時間之乾自然就是散文生長的記錄了。我是這么想的,這本書也是這么編的。這是不能不首先有所告白的。 而對於更廣泛的成人讀者來說,《散文是會生長的》則提供了一個“逆視角”,重在總結既有人生的種種感悟,以更智慧更勇敢地面向未來。這是一部特色明確,內涵豐富的佳作!

作者簡介

李林棟,資深媒體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任某大型財經半月刊主編、中華文學基金會文學部主任、中國散文詩協會總幹事、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秘書長等。1979年開始文學創作,1991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曾出版詩集《送你一束紅燭》、紀實文學集《留給八十年代的背影》《青春不是候鳥》等,並有其他編著多種。部分作品入選全國性文集,並多次榮獲全國或地方性獎項。

圖書目錄

第一輯 青記錄
渤海的印象
第二輯 熱回首
西雙版納,我的乳娘
湖的啟蒙
弩的情思
尋藤紀事
木射奇觀
炸魚進行曲
獎章上的木戛河
飛在相冊里的鷹
遠山之戀
聽我講瀾滄江
米乾店情思
悠悠草房情
第三輯 采繽紛
懷戀“熱挑子”
寫給老師的日記
鑰匙墜情思
客車上的不眠之夜
心頭,流過一條小溪
看車人
看《中國青年》的青年
詩緣
廣播未了情
我記憶中的記者節
尋找北京人
與170歲的老師相聚
第四輯 學無涯
開年談三性
說買書
說剪報
說日記之空白
說筆記之妖嬈
說“側目”
妙在不隔_
“憶”的手法談片
讀《愛的期待》
《矮子》告訴我
《過客》淺識
讀是一支春訊息
試一試,自己編一本詩集
魯迅上學時的課外生活
《九三年》絕對是雨果寫的
當蠟燭燃亮的時候
第五輯 走四方
不亦快哉上天台
淮南山水賦
奇異之水盤陽河
青青峽谷未了情
驚殊玉華洞
在長汀:秋白之韻最悠長
賞心悅目“雁南飛”
穿越在佗城古鎮
風水這邊獨好
驚喜劉基廟
第六輯 愛無休
帶女兒去“尋根”
第七輯 浪淘沙
詩開始的地方

文摘

尋藤紀事
是夢,還是真?悠長的記憶像一條閃閃發光的繩子——不,那是拔河之繩,那是我肩負著曼青寨全體同胞的殷殷目光,到西雙版納原始森林裡去尋藤……
那時,我在祖國西南邊陲的這個山寨已經生活了一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固然有其值得歌詠的古樸一面,但每當夜闌人靜之時,學生歲月中那一個又一個的運動女神,便會來輕叩我輾轉反側的青春之心。不知有多少個不眠之夜,沉重的籃球在黑暗中落地無聲;墨綠色的桌球像神奇的魔毯一樣,飄然而至,卻又調皮地一下飛去了……
我終於想到了“拔河”。那是一天下工回來,我看到阿歇老爹屋檐下捆樁子的一根粗藤而忽發奇想。那不是普通常見的白藤或紫藤,而是一種直徑足有二三厘米的……“那是雞血藤。”阿歇老爹看我衝著粗藤發愣,便熱情相告。“這藤子結實嗎?”“結實,這是林子裡的常年老藤,用刀都難以砍斷哪!”“那,兩個人能拉斷嗎?”“不要說兩個人,就是兩頭牛也拉不斷呀!”阿歇老爹說完,呵呵笑了。
我決定去砍藤。當寨子裡的哈尼族同胞知道我是為了組織大家“拔河”隻身闖老林時,紛紛跑出來要伴我前往。可當時正是大忙季節,我只好謝絕了父老兄弟們的深厚情意,一個人出發了。
我在崎嶇的小路上默然而前行。早晨的露水好大呀!我折了路邊的一根樹枝,把左右的茅草不時地打開,否則褲腿就要濕透了。走出一片茅草地,我抬頭看了看天,天有些陰。但東方的旭日呈玫瑰紅色,在一片灰濛濛的遠天中已經露出了一個弧形,眼前的道路開始浮現了亮色。忽然有一隻小鳥近在咫尺地飛掠而過,落在了前面不遠的一棵玉蘭樹上。我使勁兒嗅了嗅撲面而來的一陣馨香,定睛一看,原來已開始在玉蘭樹上唱歌的小鳥是一隻“阿頭帕”!這種鳥黑頭、紅屁股,最愛叫,曼青寨附近也時有所見。阿歇老爹的孫子小阿東曾經用“竹弓”捕到過一隻,反覆地教我說過“阿頭帕”。阿東才8歲,從來不知道什麼叫“拔河”,但他捕鳥的手段卻是高超的。他所用的“竹弓”,並不是漢人觀念中的“繃弓子”,而是繃緊繩兒的一根細竹竿。不知他怎樣設下機關,鳥一啄竹竿上的蟲便被套住了腦袋,甭想跑。他才捉住過一次“阿頭帕”,多次捉到的是漂亮的“芒夜”。最令人回味不已的是,他經常捉,也經常放……
我從“阿頭帕”的身邊悄悄走過,沒有打斷它婉轉動聽的歌聲。我仿佛看到善良的小阿東正在什麼地方沖我滿意地微笑,我也情不自禁地笑了。這些山寨里的孩子多么可愛呵,他們教了我“阿頭帕”,我也應該教他們“拔河”……
又往前走,祖國的邊陲竟然饋贈我一幅無比奇特的壯麗畫卷:早已升起的太陽,把它磅礴的光輝投照在一個雲霧籠罩的山谷里。眼下的山谷中有一個白色的虹圈虛無縹緲。而在這個虹圈的正中間,分明可見一個圓圓的光點——
啊,“峨眉寶光”!這不是《十萬個為什麼》中講過的那種世所罕見的奇景嗎?!
我急忙揮舞自己的手臂,果然,山谷的虹圈中也有一隻手臂在向我起勁兒揮舞!
我忘情地喊了起來,山谷里隱隱傳來了回聲。我又想起了“拔河”,試著向美麗的虹圈大聲一喊。“拔河”的回聲,立刻在西雙版納的崇山峻岭間彌散開來……
這真是一個好兆頭!我對自己益發艱難的前路充滿了信心。又翻過了一座靜靜發亮的綠色大山,有一條河橫在眼前,好在不遠處有一座古老的竹橋,正在靜靜地迎候我的光臨。我坐在河邊的一塊岩石上小憩,碎石般的驟雨突然傾瀉而下!我急忙躲到一叢密的野芭蕉葉下,用手拉嚴了頭上的綠“傘”。這時蘇東坡的名句悠然浮上耳際:“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對,走!儘管蘇公際遇的小雨不是我遭逢的眼前大雨,我還是毅然決然地鑽出了“大芭蕉傘”,高唱著《運動員進行曲》,向大河上的竹橋奔去……
到了,到了。樹更高了,林更密了,一切顯得更加幽暗了。空氣中已經可以嗅到一種積存已久的潮乎乎的熱氣。我急忙掏出身上帶的一塊紅布來,迅疾地用孟連刀砍下身旁的一根長樹枝,並且把紅布系在了長樹枝的一端。這是因為阿歇老爹曾經告訴我,進入老林子以後,最可能遇到的就是大青猴。這種大青猴凶得很,有時候能跑出林子來,把正在采雞樅的小娃娃“搶”走。若遇到它們時,只要用系紅布的長樹枝一瞄,它們以為是槍,就會立刻逃跑……
密林蔽天,我漸漸適應了眼前的幽暗。我睜大自己的眼睛,四處尋找著可以“拔河”的雞血藤。但是,富有的森林寶庫慷慨地開啟了它所有的門扉,我感到眼花繚亂,興奮得駐足未前。忽然傳來一聲悽厲的猿啼,我急忙舉“槍”,卻又不知道瞄向何方。出於自衛的本能,我警惕地四周巡視——啊,雞血藤!我發現左面各自戴著帽子的一片蘑菇地里有一棵“獨木成林”的大榕樹,在它的主幹上分明地纏繞著一圈又一圈的紫紅色大粗藤!我奔過去掄起早已磨得鋒利無比的孟連刀,一連砍了七八下!然後一看,在藤皮與藤心之間的部位,流出了許多暗紅色的黏汁。沒錯,正是阿歇老爹所說的那種雞血藤!我再一看手中的寶刀,刀刃上竟然也沾滿了暗紅色的“眼淚”。
正在這時,只聽“嗖”的一聲,我發現順藤爬至眼前的一條毒蛇的三角腦袋已經開花!啊,好險!我一下驚出了一身冷汗。這是一條眼鏡蛇,頭扁,眼大,被弩箭射中的面孔還顯得兇惡至極!驚魂稍定,我這才明白剛才那危險的一瞬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一股感激的熱流涌遍全身。我回首找人,悄然不見其蹤。千鈞一髮之際,向我的性命之敵放射了這準確的一箭,難道是傳說中的森林之神?
忽然,我看到射中蛇頭的弩箭尾部綑紮著—羽漂亮的山雞毛,啊,莫非是……
當我肩纏著足有二三十米長的雞血藤回到曼青寨的時候,滿天的繁星已經珍珠般地灑在了古老山寨的上空。一直掛念著我的哈尼族同胞們,有的高舉著火把,有的彈起了三弦,有的吹起了巴烏……熱烈的歡迎中又響起了一種莊重低沉的調子,我聽出這是哈尼族的“哈巴惹”,不由得驚喜萬分!要知道,這種哈尼族的酒歌,只在最隆重的場合,他們才會唱啊!
我當時最急切的心情,還是要找到阿歇老爹。但大家都說,不知道他一天到哪兒去了。正說著,阿歇老爹卻從寨子裡頷首微笑地踱了出來。只見他下身還是那條自家染織的藏青色小土布褲,上身卻換了一件對襟的黑布衣服,沿襟新鑲的兩行大銀片,在火光的閃動中熠熠發亮。我正要借那支救命之弩奉上自己的感激之情,阿歇老爹卻向聚攏來的人們有力地把手一揚:“來,我們拔河……”
於是,就在那永遠閃光的西雙版納土地上,就在那並非節日的節日之夜,一場真正的拔河運動,拉開了歷史性的序幕……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所親身經歷的一個真夢呵!
P25-28

序言

散文是會生長的
散文是能者最多的一種寫作體裁。可以說,誰都會寫散文;又可以說,能寫好散文的人不多。我自認為就是“誰”與“不多”之間的那個人。我不敢說是“那種人”,因為我就是我,我不能代表別人。實際上,散文之惑,常存一心,誰又能沒有“獨此一家”的體會呢?
我最大的體會就是散文是會生長的,像人一樣。如果作個比喻,本書中的每一個字都是一片葉子——當然有好看的也有不好看的,或不那么好看的——那么,目錄頁上從前往後的時間之乾自然就是散文生長的記錄了。我是這么想的,這本書也是這么編的。這是不能不首先有所告白的。
的確如此,散文是會生長的。在“青記錄”中,青澀之痕雖無形卻顯見,但它不僅是我用“文筆”觀察世界特別是大自然之始,更是一個中學生在“文革”中審美取向的“另類”記錄,因此,我並不“為少作悔”或愧。至於“熱回首”,自然重在一個“熱”字了。那是一個熱血青年離開《西雙版納,我的乳娘》之後,在北京,用一篇又一篇更成型也更刻意的散文向那片遙遠的熱土致敬。至於是熱土孕育熱血,抑或是熱血孕育熱土,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青春無敵,誰能沒有一個“熱”字可資紀念?“采繽紛”中,不僅有種種京都情緣,更有些閒情偶遇或偶寄,當然,也開始有了些民事或文事思縷,因為我畢竟已經受邀為《中國新聞出版報》專門寫一篇《我記憶中的記者節》了。至此,散文這棵大樹在我心中更加開疆拓土,原來世上散文不僅有作家一脈,還有記者一脈。實際上,世上三百六十行,人人可以寫散文。什麼叫散文?最寬泛說,凡不受格律拘束之文,即是散文。具體說,現代散文是指與詩歌、小說、戲劇並稱的一種文學體裁。其主要特點是:通過對某些片段的生活事件的描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並揭示其社會意義;篇幅一般不長,形式自由,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語言不受韻律的拘束;可以抒情,可以敘事,也可以發表議論,甚或三者兼有。散文本身按其內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為雜文、小品、隨筆、回憶錄等。 至此,散文是會生長的,其“學”也“無涯”自是“學無涯”的題中之義了。既日“學”,則不僅有“說”之心得,亦有“讀”之嘆賞;至若“無涯”,則不僅有關於少年魯迅的“演講”,而且有《(九三年)絕對是雨果寫的》恁般武斷——若謂不信,可以“探幽燭微”那其中的藝術語言是否能有第二位任何人可為?
“走四方”算是心門大開又機緣巧合的近年旅痕。真像韓磊所唱的那樣:“走四方,路迢迢,水長長,迷迷茫茫,一村又一莊……”,只不過這裡的“一村又一莊”似可改為“一篇又一章”;“迷迷茫茫”倒是真的,因為我寫的每一篇散文發表後,幾乎總是有一種遺珠之“茫”揮之不去。這也許就是“誰”與“不多”之間的那個人的一種毛病吧。
但願在“散文是會生長”中,我這個毛病和其他一些毛病都能夠日漸消弭。為此,我曾《帶女兒去“尋根”》,那是對蓬勃之青春的“愛無休”;我也曾到《詩開始的地方》去“浪淘沙”,那是對少年之“母校”的返璞歸真。我相信,散文是會生長的,就像人總是在成長一樣。我還相信,散文不僅會生長於未來,也會像人一樣成長於過去——
只要我們善於從過去的“毛病”中吸取教訓——
不是“我們”,而是我:期待著您的指教。謝謝您閱讀此書!

目錄

第一輯青記錄
渤海的印象
第二輯熱回首
西雙版納,我的乳娘
湖的啟蒙
弩的情思
尋藤紀事
木射奇觀
炸魚進行曲
獎章上的木戛河
飛在相冊里的鷹
遠山之戀
聽我講瀾滄江
米乾店情思
悠悠草房情
第三輯采繽紛
懷戀“熱挑子”
寫給老師的日記
鑰匙墜情思
客車上的不眠之夜
心頭,流過一條小溪
看車人
看《中國青年》的青年
詩緣一
廣播未了情
我記憶中的記者節
尋找北京人
與170歲的老師相聚
第四輯學無涯
開年談三性
說買書
說剪報
說日記之空白
說筆記之妖嬈
說“側目”
妙在不隔
“憶”的手法談片
讀《愛的期待》
《矮子》告訴我
《過客》淺識
讀是一支春訊息
試一試,自己編一本詩集
魯迅上學時的課外生活
《九三年》絕對是雨果寫的
當蠟燭燃亮的時候
第五輯走四方
不亦快哉上天台
淮南山水賦
奇異之水盤陽河
青青峽谷未了情
驚殊玉華洞
在長汀:秋白之韻最悠長
賞心悅目“雁南飛”
穿越在佗城古鎮
風水這邊獨好
驚喜劉基廟
第六輯愛無休
帶女兒去“尋根”
第七輯浪淘沙
詩開始的地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