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行政村隸屬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芒寬彝族傣族鄉,截止2006年底,該村距鄉政府所在地10.00 公里,到鄉道路為公路,交通方便,全村國土面積5.52 平方公里,海拔850.00 米,年降水量600.00 毫米,適合種植芒果、荔枝等農作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敢頂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雲南省保山市
- 氣候條件:年平均氣溫25.00 ℃
基礎設施,農村經濟,文化教育,人口衛生,村務公開,基層組織,新農村建設,發展重點,地圖信息,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全村有698戶通自來水,有3 戶飲用井水,有10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2.5 %)。有801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671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 %、83.8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48 戶,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戶28戶(分別占總數的31%和3.5 %)。
該村到鄉道路為公路;進村道路為砂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截止2006年底,該村距離最近的車站10.0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0.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2 輛,拖拉機31輛,機車120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2,883.00畝,有效灌溉率為78.4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2,883.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92 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8 戶;裝有太陽能農戶69戶;全村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有8個自然村已通路;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6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5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19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有63 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134.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45.00萬元;畜牧業收入280.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260 頭,肉牛52 頭),林業收入31.00萬元,占總收入的2.7 %;第二、三產業收入78.00萬元,占總收入的6.8 %;工資性收入20.00萬元,占總收入的1.7 %。農民人均純收入2,424.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0.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96人,在雲南省內務工38人,到雲南省外務工58人。
文化教育
截止2006年底,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1,200.00 平方米,擁有教師15 人,在校學生401 人,距離芒寬中學10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01人,其中小學生270人,中學生131人。
人口衛生
截止2006年底,該村有農戶801 戶,共有鄉村人口3140人,其中男性1575人,女性1565人。其中農業人口3137人,勞動力2590人。
到2006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798人,參合率90 %,享受低保38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有鄉村醫生4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10公里。該村建有公廁2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2個。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8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675.00 畝,年末集體總收入16.30萬元,有固定資114.80 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4.5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截止2014年6月,社區建有黨總支一個,下設黨支部4個,下設9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45人,少數民族黨員72人,其中男黨員97人、女黨員48人。社區委員會由1個黨總支書記、1個主任、1個副書記1個副主任組成。
新農村建設
2006年後,按照雲南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不斷的加大投資。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建設較差,村民文化素質較低,組與組、戶與戶貧富差距較大,全村飲水純淨水困難,架設管道特別困難。
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發展當地適宜的產業:稻穀、甘蔗、香料煙、蠶桑、水果。發展養殖業,二三產業。
地圖信息
地址:保山市隆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