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什麼—柏拉圖教育思想簡單引論

《教育是什麼—柏拉圖教育思想簡單引論》是福建師範大學提供的慕課課程,授課教師是畢世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教育是什麼—柏拉圖教育思想簡單引論
  • 類別:慕課
  • 提供院校:福建師範大學
  • 授課教師:畢世響
課程概述,課程大綱,

課程概述

本課程以清朝到民國期間,福建福州馬尾船政學堂,為教育引言,討論過去的一些學校,對比當代的學校;再從學校培養的人物和地方文化如嚴復、薩鎮冰、陳季同、王壽昌等與福州的船政文化和翻譯文化。進一步討論軸心時代的教育家原型孔子和柏拉圖,看現代學校教育是如何教我們“看”世界,以及我們怎么“看”教科書給我們提供的幾個人物如魯迅、胡適、沈從文、周作人等。這些使我們知道,教育在於“看”世界。
我們看世界的根本範式是理性,理性是柏拉圖教育的哲學根本。柏拉圖教育的方式主要是對話,最典型的就是所謂的“蘇格拉底反諷”。知識是靈魂中之固有,教育是把知識引導出來。他在《理想國》中用一個極其經典的“洞穴比喻”,說明教育就像帶著腳鐐手銬不能走動、不能轉頭的囚徒,聽從神的詔命那樣,從黑暗的洞穴上升到太陽照耀的世界,那是靈魂從感覺世界上升到理念世界的轉向。柏拉圖的教育在於教化,“靈魂最後的努力,是得見‘善’(Good)—一切正確和美好的事物之因,是光亮的來源和主宰,是真理和理智的持有者。“善”不僅是道德和心智的核心,也是宇宙的最高原則,是神聖的。柏拉圖由此被理解為創建了一種宗教,而教化則被理解為在某些方面以宗教和道德為目標的教育理念。”(高莘,從雅典到耶路撒冷——古希臘教化(paideia)的演變及早期基督宗教對其的傳承《宗教學研究》2012年 第2期)
《理想國》教育造就的是城邦的護衛者,中國古代教育,也是教化意義上的,造就的是社會之士。當代教育培養的是技術人或者謀生的人,所以,柏拉圖的教育理念是教育的原型。
即使人人都接受教育,也不等於人人都能夠在教育上說話。這,相當於人人都在社會上,不等於人人都能夠在社會學上說話,人人都過政治生活,只有政治學家和政治家才能夠在政治學上說話。所以,在教育普及的時代,反而更不容易說清楚教育是什麼。因為,我們現在的教育,往往是為了謀生或者技術,教育的高貴與高尚原型——教化和靈魂的轉向,已經被遮蔽了。弄清楚教育的原型,是每個接受學校教育的人的教育責任與道德責任,並不僅僅是教育學專業人士的專業。也許,教育學專業人士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知道教育的教化原型,或者靈魂轉向的本原。
那么,這門課程,既可以作為教育學的專業課程,也可以作為大學通識課程,亦可以作為社會任何人士對教育的有深度的叩問。
這確實是一門帶有理論理性的課程,卻有生動的歷史典故如馬尾船政與沈葆楨、嚴復等人物,親切熟悉的現實教育角色如魯迅、胡適、沈從文、周作人、朱自清、俞平伯。孔夫子是與古希臘思想家並駕齊驅的教育家,他的教育風骨山高水長。
柏拉圖卻是本課程言說的主要教育家,他的《理想國》對話,本課程限於教學時間,集中在第七卷的“洞穴比喻”:
一個黑暗的洞穴,有通道通向外面,洞穴外面的亮光可以照進來一些。洞穴裡面還有一個類似地下室的居所,有居民從小就居住在這地下室里。他們像囚徒一般被腳鐐手銬囚禁著,不能走動,不能轉頭,卻可以相互說話。囚徒居民只能倚坐一堵矮,也只能用眼睛到洞穴後壁。矮牆後面燃燒著一堆火光,在矮牆與火光之間,有人拿著假人假獸走過來,他們把假人假獸舉過那堵矮牆,火光把假人假獸的影子映射在洞穴後壁,這就是給囚徒們演傀儡戲,演戲的人或者說話,或者不說話。囚徒們把牆壁上映射的陰影當作真實,把演傀儡戲的人說話的聲音當成影子的聲音。囚徒們還把記住影子次序最好的同伴當作他們的王,人人羨慕。有一個囚徒居民被解除了枷鎖,他被帶到矮牆後面看假人假獸,他不相信那是真的,他相信牆壁上的影子是真的;再叫他看火光,他眼睛受不了,要退回黑暗。再拖拽他從洞穴很艱難地走上去,他並沒有歡呼雀躍。他只能先看事物的陰影,看人與事物在水中的倒影,看夜晚,看東西本身,慢慢適應陽光下的生活。他覺得夜裡觀察天象星辰,比白天看太陽和太陽光容易,最終能直接觀看太陽本身了。於是,他知道:是太陽主宰可知世界的一切,造成四季交替。自由了的囚徒替往日的夥伴難受,於是,再下到洞穴,要解救他們。然而,他的同伴根本就不相信他說的一切,並且試探他的眼睛,他由於剛剛下到黑暗,不能適應,說不出洞穴後面的傀儡戲的影像的順序,於是,他們的同伴可能把他殺掉了!
柏拉圖把這個比喻,整個運用到城邦造就護衛者的教育。很明顯,這樣的教育,才能達到社會的根基。因為,這樣的教育,是基於社會與人的本性的教育,它要實現的是人的靈魂的轉向——囚徒從黑暗的洞穴(比喻感覺世界)上升到有太陽的世界(比喻理念世界),得以看到太陽,太陽代表善的理念。這是第一個轉向;人不能長久地看太陽,因為眼睛受不了,必須向自己的內心尋求善,這是第二個轉向:人有認識自己內心的能力。當代教育,無論是老師身份還是學生身份,即所有的人,都應該在這個高度上體認教育。把教育這樣的道理說清楚,就是把教育的根本理論說清楚。這樣的理論,並不是艱澀的,它是能夠觸動人的靈魂的生動而親切的理論。
懂得這樣的教育理論,從而引出教育的根本目的:過倫理的生活。蘇格拉底說:“一個未經省察的生活是不值得人過的生活。”(吳飛譯/疏,《蘇格拉底的申辯》,華夏出版社,2007年,131頁。)在教育普及的時代,教育要回歸本真,就是過倫理的生活。這樣的道理,並不是每個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都懂得的,即使是教育學專業的人士。那么,這樣的課程,就是針對一切人的課程。

課程大綱

第一講 學校與人物
1-第一講 學校與人物 第一節 引言——教育與馬尾船政學堂
2-第一講 學校與人物 第一節 引言——馬尾船政學堂培養出的人才
3-第一講 學校與人物 第一節 引言——馬尾船政學堂造就的兩大文化
4-第一講 學校與人物 第二節 現代教育:在學校和課堂上課——孔子怎么教育人
5-第一講 學校與人物 第二節 現代教育:在學校和課堂上課——柏拉圖怎么教育人
6-第一講 學校與人物 第二節 現代教育:在學校和課堂上課4、蘇格拉底式的教育
第一講測試
第一講單元測驗作業
第二講 教育與“看”
7-第二講 教育與“看”一、中國小教材教給我們“看”社會的“眼睛”上
8-第二講 教育與“看”一、中國小教材教給我們“看”社會的“眼睛”中
9-第二講 教育與“看”一、中國小教材教給我們“看”社會的“眼睛”下
10-第二講 教育與“看”二、“看”與內在視覺 三、生活地看和科學(哲學)地看
11-第二講 教育與“看”四、“看”的幾個範式與學術訓練或者遊戲規則
12-第二講 教育與“看”五、範式
13-第二講 教育與“看”一、中國小教材教給我們“看”社會的“眼睛”
第二講測試
第三講 古希臘教育的一般言說
14-第三講1 教化
15-第三講2 柏拉圖的理性思想與教育
16-第三講3 理性的幾個意思
測試
單元作業
第四講 蘇格拉底反諷
17-第四講1 蘇格拉底反諷的步驟與具體對話
18-第四講2 從感覺現象或者事例超越抵達本質
19-第四講3 達到辯證法的最高境界
20-第四講4 知識的助產士——產婆術
第四講測試
第五講 《理想國》第七卷“洞穴比喻”之理解
21-第五講1 前言+第一節“洞穴比喻”的大致梗概+第二節線段比喻+第三節洞穴比喻的幾個可能話題
22-第五講2 第四節“洞穴比喻”本身的一些含義+第五節培養城邦護衛者的原則
23-第五講3 第六節如何培養造就護衛者+第七節如何分配和指定人選
第五講測試
第五講單元作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