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加工策略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如何對教材進行加工處理,會直接影響學生對教學內容信息的理解與接受,是學生能否進行意義學習的重要因素。故教材加工策略的制定顯得尤為重要,除了要考慮學習的外部條件,也需要兼顧學習的內部條件。

因此,教材加工策略需要面對對不同的條件,制定相應的策略。在針對外部條件,研究者提出了教材結構化策略;針對內部條件,研究者提出了心理匹配策略和超出預期策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教材加工策略
  • 外文名:Teaching material processing strategy
  • 學科:教育心理學
  • 內容:教學策略的制定
具體內容
奧蘇伯爾曾提出,學生進行有意義學習需要內外兩方面的條件。外部條件主要指新學習材料本身應具有邏輯意義,即對學生具有潛在意義。內部條件是指學習者必須具有意義學習的心向並且積極主動地將新知識與其認知結構中的有關舊知識發生相互作用。
教材加工策略的制定應該考慮學習條件。教材加工策略共有三種,針對外部條件,研究者提出了教材結構化策略;針對內部條件,研究者提出了心理匹配策略和超出預期策略。
1.教材結構化策略
教材結構化策略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自己的教學風格教學環境、分析和組織教材內容,使其在本身的邏輯結構基礎上,對學生具有潛在意義的策略。
教材結構化策略是基於對課文形式了解的基礎上對課文結構做出的加工處理。課文形式主要有如下幾種:
(1)問題--解決式;(2)原因--結果式;(3)比較--對比式;(4)群集式;(5)概括式;(6)主題詞式;(7)整體--部分式。
根據課文的結構,教師可以採取的結構化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1)圖解,教師可以採用圖解的方法表征基本概念和觀點與概念之間的關係;(2)框架,教師可根據課文內容列出主題詞形成框架,讓學生能從整體把握課文內容;(3)分類,教師可以使用以下幾種方法:比較--對照,表現出相似點與不同點;問題--解決,呈現問題逐步解決;原因--結果,表述結果與事件發生的過程;表述--列表,包括主要的概念和論點以及支持材料。
教材結構化策略是教師吃透教材的一個方面,是教師準備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有利於學生進行有意義學習。實驗證明,結構策略雖然對少數優等生幫助不大,但對多數非優等生的訓練有很大收穫。
2.心理匹配策略
心理匹配策略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恰當處理教材所呈現的教學內容,讓學生主觀上感到滿足其需要,達到教學材料與學生需要之間的統一,從而有效調節學生的學習心向,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其實質就是儘可能使教學材料變成激發學生內在學習動機的誘因,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該策略在教學實踐中的套用又可以歸納成兩種:(1)認知匹配策略,即教師通過調整學生對教學材料與其需要之間的認知評價來達到心理匹配的一種策略。因為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既取決於人的需要狀況,也取決於客觀事物本身,但最終要受人對這兩者之間關係的認知評價的制約。(2)形式匹配策略,即教師通過改變教學材料的呈現形式來達到心理匹配的一種策略。因為有的教學材料可能確實不符合學生當時的需要,但我們完全可以設計一種符合學生需要的教學形式來呈現材料,這便將不符合學生的需要的教學材料寓於符合學生需要的教學形式中,從而引發學生的學習心向。研究者曾將認知匹配策略和形式匹配策略,分別運用於語文和外語教學中,結果表明,分別運用這兩種策略對教材內容進行情感性處理,在調節學生的學習心向、促進學生的認知和情感學習、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超出預期策略
超出預期策略,指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恰當處理教學材料,使呈現的教學內容超出學生的預期,引發學生的興趣,有效調節學生的學習心向,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產生意義學習的策略。研究者將該策略運用於數學教學之中。結果表明,在數學教學中運用超出預期策略,對教材內容進行情感性處理,對學生學習心向的調節以及對學生的認知學習有直接的促進作用。
實踐中,教師應儘可能將看似平淡的教學內容與出乎意料的知識聯繫起來,將看似枯燥的教學內容與生動的事例聯繫起來,使學生驚奇的發現其中存在的不可思議的事實、趣味、使用價值,產生要深入領會和探索的學習興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