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漢蓮

敖漢蓮

荷花的一種,又名熱河冷艷,已從原產地絕跡80餘年,主要盛於河北承德避暑山莊,為清皇家園林三十六盛景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敖漢蓮
  • 別稱:熱河冷艷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 :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 :山龍眼目 Proteales
  • :蓮科 Nelumbonaceae
  • :蓮屬 Nelumbo
  • :荷 N. nucifer
  • 分布區域:中國內蒙古敖漢旗小河沿
主要分布,植物現狀,物種明辨,滅絕調查,滅絕原因,

主要分布

以從原產地絕跡80餘年,主要盛於河北承德避暑山莊,為清皇家園林 三十六盛景之一。
《熱河志》載:“敖漢所產,較關內尤佳,山莊移植之。塞外地寒,草木多旱黃落,荷獨深秋尚開,木蘭回蹕時猶有開放者”。
1741年,敖漢旗王府扎薩克羅郡王垂木丕勒向皇帝進貢小河沿蓮。從此興盛於皇家園林。1943年日本侵略者侵占熱河後將“長虹飲練”填平改做靶場,敖漢蓮從此長眠湖底。1983年,山莊把靶場欲挖開為魚池,然而魚沒有養活,沉睡了40年的敖漢蓮卻奇蹟般地重新綻放。

植物現狀

避暑山莊景色優美,湖內荷花更是令遊客流連忘返,一些導遊和市民在雙湖夾鏡向外地遊客介紹避暑山莊的荷花時,往往提到曾為避暑山莊獨特景致的“敖漢蓮”。承德市文物局研究室的陳東經過實地考察和研究後發現,不僅避暑山莊內難見敖漢蓮,就連中國國內也沒有真正的敖漢蓮生長。換句話說,敖漢蓮已在中國國內滅絕了。 清代避暑山莊中有很多種荷花。第一類是來自“內地”的白蓮,分布在遠近泉聲、長虹引練橋南和戒得堂鏡香亭三處;第二類荷花主要栽植在香遠益清,康熙在那裡蒐集天下各種名品荷花,“前後臨池中植重台千葉諸名種”;第三類是康熙從敖漢旗引種來的荷花,所以被稱作敖漢蓮,它在山莊栽植面積最廣,也最有名氣。避暑山莊冷香亭、觀蓮所等景點都是以觀賞敖漢蓮得名的。
敖漢蓮敖漢蓮
進入上世紀50年代,人們發現避暑山莊的敖漢蓮不知何時滅絕了,湖泊里只有普通的荷花。後來有傳說稱是因為日軍占領熱河時將雙湖夾鏡填平當作打靶場造成敖漢蓮滅絕的。到了1983年,避暑山莊清理了雙湖夾鏡的池塘,湖中的荷花又奇蹟般復活。據此,很多人認為雙湖夾鏡重新長出的荷花無疑就是消失很久的敖漢蓮。這個說法一直延續下來,並且這些現代的敖漢蓮品種被引種到頤和園和其他公園,參加過各種荷花展,很少有人懷疑它們的真實性,就連中國花卉協會荷花分會都將它正式命名為敖漢蓮。

物種明辨

陳東是承德市文物局規劃設計室的園林工程師,他對避暑山莊的園林植物頗有研究,已完成《避暑山莊園林植物景觀》的編纂工作。據陳東介紹,他上大學期間就閱讀了記載避暑山莊最為詳盡的文獻《欽定熱河志》。但是,他查閱清代有關敖漢蓮的記載時發現,文獻中的敖漢蓮和現代的敖漢蓮有著天壤之別。帶著疑問,陳東開始了揭秘敖漢蓮的研究。
敖漢蓮敖漢蓮
陳東說乾隆皇帝每年都寫詩描寫敖漢蓮,各種清代文獻對敖漢蓮的記載也十分詳盡,總結起來敖漢蓮具有以下特徵:“瓣大”、“花皆重樓”、花瓣數較多,“千瓣攢簇”,所以又稱作“千葉蓮”;花“色至鮮艷”,顏色艷於常見的紅荷;“花雖晚開,亦復晚謝”,“已屆霜降,而塞湖之荷尚有作花者”。這些特徵都明顯有異於其他品種的荷花,其中最主要的是“千葉蓮”這個典型特徵。但是,現代的所謂敖漢蓮花朵屬於中等大小,花色粉色、淺粉色或者粉白色,不是很鮮艷,最關鍵的是花瓣很少,不會超過20枚,屬於十分典型的單瓣型荷花。另外,據陳東常年觀察,雙湖夾鏡的現代敖漢蓮花期一般在7月初至9月底,最遲開到中秋節,雖然比其他池塘中的荷花要延長一個月的花期,但從來沒有像文獻記載那樣開到霜降。
為此,陳東專門查閱了文獻,尤其是《石渠寶笈》和《活計檔》,終於找到了關鍵的線索。康熙時期一位叫蔣廷錫的大臣專門寫生了敖漢蓮。康熙五十一年,皇帝讓各位大臣欣賞瓶插的敖漢蓮,蔣廷錫專門繪製了一幅《瓶蓮圖》。康熙六十一年七月,康熙皇帝再次命令蔣廷錫繪製了兩幅插在花瓶里的敖漢蓮圖,並且要求7位內閣大學士在其中一幅畫上即興題詩一首。63年以後,康熙的孫子乾隆皇帝在避暑山莊發現了這幅題詩的繪畫,並且和湖裡盛開的敖漢蓮相比較,發現“攜此圖相對不辨是一是二也”。乾隆對這幅畫讚賞有加,詩興大發,但是又不敢在這幅畫上塗鴉,當即命令畫師臨摹了一幅,然後揮筆題詩一首
,並且也讓他手下的6名大學士各題詩一首。已知的一共有4幅敖漢蓮圖,找到了這些圖畫就可以解開敖漢蓮之謎。但是陳東四處尋找多年都杳無音訊,就連北京故宮博物院也沒有這些畫。直到2005年,陳東通過一位法籍華人朋友終於在國外找到了其中兩幅畫的複印件,2007年陳東又找到另外兩幅畫,現代敖漢蓮真假之謎終於水落石出。 根據這些繪畫分析,畫中的敖漢蓮和文獻記載完全一致,能夠數出的花瓣數量就有250枚以上,而且畫家在構圖時還特意挑選了千葉敖漢蓮、並蒂敖漢蓮、重台敖漢蓮和普通的單瓣荷花骨朵插在同一個花瓶中作為對比,這樣不但可以說明敖漢蓮確實像乾隆詩文所說的經常出現千葉、並蒂、重台三種不同的造型,而且花朵比單瓣荷花要大很多。這些畫證明了現代的敖漢蓮並不是清代避暑山莊中盛極一時的敖漢蓮。
敖漢蓮敖漢蓮

滅絕調查

避暑山莊的敖漢蓮滅絕了,那么,敖漢蓮的故鄉,內蒙古敖漢旗還有沒有敖漢蓮。清代敖漢旗相當於一個縣的大小,全旗有老哈河、孟克河、叫來河等主要河流,但流量都比較小,而且荷花是不能生活在流動的河水中的。清代這些河流附近有很多天然水池,當地稱作“泡子”。有一個說法提到,敖漢蓮就是水泡子裡的野生荷花。解放以後,敖漢旗開展了大面積的平湖造田活動,所有的水泡子都被填平了,水中的荷花也全部滅絕。近些年,翁牛特旗大興鄉和白音套海蘇木兩個地方人工挖掘了池塘,竟然都和避暑山莊內湖一樣天然生長出了成片的荷花,當地也流傳著這就是敖漢蓮的傳聞。帶著這樣的疑問,陳東於2008年在敖漢旗和翁牛特旗進行了詳細尋訪。 當地的水泡子隨著洪水泛濫經常變動位置,水位高低變化無常,這樣的水域只有普通的單瓣型荷花才能生存,因為他們可以藉助蓮子休眠的特性躲過自然乾湖的浩劫,重新生長。靠藕根繁殖的敖漢蓮不具備這種能力,很容易被自然淘汰。根據實地考察,翁牛特旗和敖漢旗人工湖中的野生荷花都是普通的單瓣型荷花,與敖漢蓮沒有任何關係。
避暑山莊的敖漢蓮滅絕了,敖漢旗的敖漢蓮絕跡了,難道敖漢蓮就不能引種到國外?對此,陳東說,清末時期的確是西方國家植物分類與種質資源引種的鼎盛發展時期,根據乾隆末年英國特使馬噶爾尼訪問中國的記載,當時使節中還有英國皇家植物園的植物學家,這些線索都意味著敖漢蓮有可能在國外紮根成長,躲過這場浩劫。但是經過多年探尋,希望越來越渺茫。
清朝時期,西方國家確實從中國引種了上萬種植物,其中也包括荷花,但這些名錄里都沒有承德的荷花。而且,西方古典園林與園藝植物育種一直沒有注重荷花。在西方,荷花一直處於半野生狀態,只是近幾十年才開始對荷花的育種與園林栽植產生興趣。日本韓國雖然都有栽植荷花的傳統,但是他們整理的荷花品種名錄中也沒有與敖漢蓮相接近的品種。
敖漢蓮不太可能在中國找到避難所。從民國戰亂到“文革”期間,中國的荷花種質資源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無數名品荷花僅剩下幾十種。雖然中國花卉協會荷花分會近些年蒐集整理了幾百種荷花品種,但其中千葉蓮只有一種,其花朵大小和花瓣層次都遜於敖漢蓮。

滅絕原因

經過多年查證,陳東說,他終於找到了敖漢蓮滅絕的真實原因。據《清宮熱河檔案》記載,道光二十年(1840年),熱河檔案房副千總永茂上奏摺告發熱河苑丞黃鑒:“進水閘之設原為引大河之水入園,由出水閘而流行俾園內河水活波,蓮花茂盛,借河水以成盛景。近年以來荷花斷種,藕苗全無者何也?向例每年開銷此項銀兩緣引水以大河擋壩及閘底挖淤用銀180兩。園內挖淤共用銀437兩5錢。三、四年來園外並未動工,其大河擋壩閘底挖淤盡成虛話,不過照常報銷竊資分肥而已。至於園內清挖草草完工,不過點景而已。現今進水閘盡被淤泥壅塞又不擋壩引水,其外河之水無由得進,自然園內河淺,至有旱乾之處。因而河蓮盡枯,根株無存”。這個奏摺揭發當時管理避暑山莊的官員貪污了清理水渠的工程款,造成武烈河水無法進入避暑山莊的湖泊,致使所有湖泊長期乾涸,湖裡的荷花全部死亡。其中“荷花斷種,藕苗全無”、“河蓮盡枯,根株無存”可以說明這一事件造成了避暑山莊所有荷花的滅絕。在那之後的清朝末年或者民國期間,相關方面又在避暑山莊裡栽植了單瓣品種的普通荷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