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虎

救虎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救虎》

【創作年代】元末明初

【作者姓名】劉基

【文學體裁】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救虎
  • 創作年代:元末明初
  • 文學體裁散文
  • 作者劉基
基本信息,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作品簡析,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救虎》
【創作年代】元末明初
【作者姓名】劉基
【文學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救虎
蒼筤之山⑴,溪水合流入於江。有道士築於其上以事佛⑵,甚謹。
一夕,山水大出,漂室廬,塞溪而下。人騎木乘屋,號呼求救者,聲相連也。道士具大舟,躬蓑笠,立水滸⑶,督善水者繩以俟。人至即投木索引之,所存活甚眾。平旦,有獸身沒濤中而浮其首,左右盼,若求救者。道士曰:“是亦有生,必速救之。”舟者應言往,以木接上之,乃虎也,始則蒙蒙然⑷,坐而舐其毛。比及岸,則瞠目視道士,躍而攫之⑸,仆也。舟人奔救,道士得不死,而重傷焉。
郁離子曰⑹:“哀哉!是亦道士之過也。知其非人而救之,非道士之過乎?雖然,孔子曰:‘觀過斯知仁矣⑺。’道士有焉。”

作品注釋

⑴蒼筤(láng):之山:蒼筤山,虛構的山名。意謂青色的山。
⑵道士:這裡指事佛的僧人。宗密盂蘭盆經疏》下:“佛教初傳北方,呼僧為道士。”
⑶水滸:水邊。
⑷蒙蒙然:昏昏沉沉的樣子。
⑸攫(jué):抓取。
⑹郁離子:作者自稱。
⑺“觀過斯知仁矣”:語見《論語·里仁》。

作品譯文

在蒼筤山山腳,溪水匯合在一起流入大江。有求道的人居住在上面侍奉佛陀,非常虔誠。
一天晚上,山上發洪水,沖跑房屋塞滿溪流而向下泛濫,人們騎著木頭、跑到屋頂上、哭喊著求救之聲連成一片。求道者備下大船,穿上蓑衣站在水邊,指揮著水性好的人拿著繩索等待著。有人飄過來就投出拴著繩子的木頭拉上落水者,所救活的人非常多。黎明時,有動物身在波濤中只露出頭來,左右張望像是在求救的樣子。求道者說:“這也是個生靈,必須馬上救它!”船上的人照辦了,用木頭把它接上來,原來是只老虎。一開始迷迷糊糊的,坐在那裡舔毛。等到了岸上,就瞪著眼睛看著求道者,躍上去把他撲倒在地。船上的人跑來救援,求道者得以活命,可是已經被老虎弄得重傷。
郁離子說:“可悲啊!這是求道者的過失啊。知道他不是人還去救它,難道不是求道者的過錯么?但是,孔子說:‘看一個人的過錯,就可以知道他是不是仁者啊!’這個求道者不就是這樣么。”

作品簡析

這篇文章選自《郁離子》卷上。這則故事通過一位僧人不分青紅皂白從水中救虎而幾遭虎食的故事,諷刺了那些不分是非、對敵人也講仁慈的人。這與東郭先生救狼同一性質,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作者簡介

劉基
(1311~1375) 明朝軍事謀略家、文學家。字伯溫,處州青田南田(現浙江省文成縣南田鎮)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時人比之為諸葛亮。元末進士,曾任江西高安縣丞、江浙行省元帥府都事等職。公元1360年(元至正二十年),被朱元璋聘至應天(今南京)參加農民起義軍。公元1367年(元至正二十七年),參與制定的先取山東、旋師河南、然後進兵大都(今北京)的滅元作戰計畫,得到實現。劉基參與軍機八年,被認為有建策之功。朱元璋稱帝後,劉基奏立衛所軍制,加強海邊防建設。官至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誠意伯。後遭誣陷,憂憤成疾,病逝於家鄉。其有關軍事謀略的論述,輯於《誠意伯文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