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在《故宮的古物之美》這本書中,祝勇選取了18件故宮藏品,以18篇散文講述一件件國家寶藏的前世今生,連綴起一部故宮裡的藝術史,再現中華文明的營造之美。作者筆下的“古物”通過一個時代的物質載體,折射同時代的文化精神。這是對中國古老文明的驚訝與慨嘆,是一種由文化血統帶來的由衷自豪。
作品目錄
自序 故宮沙礫 它是對我們古老文明的驚訝與慨嘆,是一種由文化血統帶來的由衷自豪 |
第一章 國家藝術 青銅器原本並不是“青”色,而是熟銅般的顏色 |
第二章 酒神精神 當後人輕輕挖開那些溫濕的泥土,就會呼吸到從前朝代的味道 |
第三章 動物妖嬈 一隻小小的仙鶴,似乎要把壺體的重量化為虛無 |
第四章 人的世界 在戰國時代,一定有人發現了戰爭的娛樂性質 |
第五章 巨像缺席 這些兵馬俑,於是成為秦始皇所設計的“未來世界”的一部分 |
第六章 案頭仙境 那時的人對世界所知甚少,這從反向上激發了他們對世界的想像 |
第七章 絕處逢生 文字落在竹簡上,就像雪落在地上,被大地迅速融化和接收 |
|
第九章 命若琴弦 在魏晉,男神已經取代楚辭漢賦里的女神,成為身體與靈魂雙重完美的代言人 |
第十章 鐵騎銅鐎 一件鐎斗,讓那個時代的軍中歲月,一下子眉目清晰起來 |
第十一章 裘馬輕肥 大唐帝國的裘馬輕肥,在酒意微醺中,滑過李白的詩句 |
第十二章 女性逆襲 這件唐代陶彩繪女俑,是我們文明里的維納斯 |
第十三章 白衣觀音 它淨如圓月、眼瞼低垂的慈悲樣貌,足以跨越千年光陰 |
第十四章 雨過天晴 它們是日常生活的道具,是生活中最親切的那一部分 |
第十五章 一把椅子 中國人把流水造在家具里,那樣不動聲色,又天衣無縫 |
第十六章 天朝衣冠 不知道她們是在用繁花來注釋自己的生命,還是在用自己的生命來供養繁花 |
第十七章 踏雪尋梅 一件古老的漆器,讓我升起對生活的無限渴望 |
|
創作背景
在創作《故宮的隱秘角落》之後,祝勇隱隱地有了寫故宮“古物”的衝動,他明確地知道這注定是一次費力不討好的努力,因為故宮收藏的古物多達一百八十六萬多件(套),但同時也是一件幸福的煩惱:一方面,寫古物可以讓故宮成為一座“高大全”的博物館,故宮的收藏超過90%是珍貴文物,材美工良,是古代歲月里的“中國製造”;另一方面,這龐大的基數又讓展示成為一件困難的事,迄今為止,儘管故宮博物院已付出極大努力,每年的文物展出率也只有0.6%。也就是說,有超過99%的文物,仍難以被看到,雖近在咫尺,卻遠似天涯。至於書寫,更不能窮其萬一。祝勇因此感到無奈和無力,但他也認為這正概括了寫作的本質,即:在龐大的世界面前,寫作是那么微不足道。
作品鑑賞
祝勇在《故宮的古物之美》中寫道:“我把這些物質稱作‘古物’,而不是叫作‘文物’,正是為了強調它們的時間屬性。每一件物上,都收斂著歷朝的風雨,凝聚著時間的力量。”通過文物歷史背景,讀者可以感受到這些文物歷經風雨而來,每一個都是飽滿的生命、歲月的傳奇。浩瀚的中華文明歷史長河裡,民族記憶在一眼萬年間迸發出時光攢積的震撼,讓人忍不住熱淚盈眶。祝勇筆下寫的不僅是文物本身,更是與文物發生著密切聯繫的歷史、藝術、民族、軍事等元素。每一件文物都光華璀璨,每一個故事都盪氣迴腸,全書有史實也有情感,既增益又有趣。作者在每一篇章中都會介紹一類典型或具有濃厚王朝氣息的古物,而每一章的名稱都很有特色、引人入勝。“雨過天晴”、“踏雪尋梅”讓人浮想聯翩,“巨像缺席”、“鐵騎銅鐎”讓人熱血沸騰,“絕處逢生”、“命若琴弦”讓人婉轉嘆息。
祝勇在《故宮的古物之美》中提及一段對話,日本學者野島剛說,不喜歡中國的青銅器,因為它沉悶、陰森,甚至有些猙獰。野島剛不理解,為什麼古代中國人會製造這樣的器物。然而人們看到的陰森的青綠色,並不是青銅器的本色。他還在書中寫道:“幾千年前,青銅器是熟銅般的顏色,是金黃色的。因此,古人將青銅稱作‘金’,青銅器上的銘文,稱為‘金文’。‘青色’不是那些器皿的顏色,而是器物所沾染上的,歲月的顏色。”在此書中,這些美好的物件逆流而上,回到千年前的情境之中,呈現出它們在生活中,原本的面貌。如祝勇寫
博山爐,不僅寫香爐造型之美,設計之精巧,亦追溯其來源,講了一段
漢武帝遭方士欺騙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