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環境評價理論與實踐探索

政策環境評價理論與實踐探索

《政策環境評價理論與實踐探索》是2018年4月1日中國環境出版集團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任景明、喻元秀、張海濤、程翠雲。

基本介紹

  • 書名:政策環境評價理論與實踐探索
  • 作者:任景明、喻元秀、張海濤、程翠雲
  • 出版社:中國環境出版集團
  • ISBN:978751113490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政策環境評價理論與實踐探索》是我近年來對政策環境評價理論與實踐探索的記錄,主要由我的博士論文《基於複合生態管理的政策環境評價方法研究》、《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政策環境評價》報告和與喻元秀、程翠雲、張海濤三位博士(後)陸續合作開展的“農業政策環境評價研究”集成而來。
《政策環境評價理論與實踐探索》分上下兩篇。上篇關於政策環境評價的理論探索,下篇是理論的具體套用與實踐。
上篇理論探索部分:
第一章,簡要闡述政策環境評價的重要性。
第二章,系統整理國內外政策環境評價進展。與國外政策環境評價相比,我國政策環境評價尚停留在學術研究和討論階段,涉及領域較少,開展的實際案例也較為有限,缺乏大範圍開展這一工作的技術和人員支撐,這也是新環保法中未對政策環境評價做出硬性要求的主要原因之一。並且,國家在現階段制定區域和資源開發、調整產業結構和生產力布局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嫌戲戒重大決策時,只主射較少進行環境影響論證;所開展的有限的政策環境評價試點等實踐未能有效參與和影響政策制定過程,我國政策環境評價制度的完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第三章,較為系統地介紹了政策環境評價的幾種基礎理論,包括政策科學理論、新制度經濟學、系統分析理論、社會一經濟.自然複合生態系統理論。
第四章,結合政策要素結構、調控功能和影響過程的闡釋,系統分析面向生產、消費、流通、還原、調控的複合生態系統政策體系,棗艱朵面向自然、經濟、社會生態服務功能凶槓的環境客體體系,面向結構整合、功能整合和過程整合的生態整合方法和時、空、量、構、序分析框架,以及包括結構整合、功能整合和過程整合的生態整合機制。同時,構築政策環境評價方法集成體系,包括界定政策系統的自然、經濟、社會內涵,辨識三維政策系統的政策問題、政策目標、政策目標團體、政策工具、自然稟賦、經濟技術基礎和制度體制環境,分析政策問題和達到政策目標的政策諸方案,政策對自然生態服務功能、經濟生態服務功能和社會生態服務功能影響的產生機理和可能的重大影響識別,利用情景設計、多觀點分析等方法設計政策方案,評價政策對複合生態系統能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綜合影響,提出政策方案優先排序建議以作為決策依據。
下篇套用與實踐部分,具體包括農業政策、紙業政策和水污染防治政策三類政策環境評價實踐評估。
第五章,以我國農業政策系統為政策環境評價的研究對象,在系統分析改革開放以來三十榆應灶多年農業政策的演變歷程及我國農業複合生態系統歷史演變趨勢的基礎上,剖析了影響我國農業複合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在此基礎上預測了我國農業污染趨勢,剖析了農業污染的途徑,並提出一系列有針對性的農業政策環境最佳化建議。為我國制定農業發展規劃提供參考,避免或儘可能降低由於決策失誤或實施過程中的“政策失靈”帶來的不利環境影響。
第六章,以國家紙業政策為例,將建立的政策環境評價的理論框架與方法體系進行了初步套用,取得了一些有價值的結論。對目前國家大力推行的“林紙一體化”的政策方案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論證,提出了“人,紙.林”複合生態建設政策建議,即以人的生產一消費一還原一調控行為為主線,現階段加大一、二、三產業以及自然保護部門的結構功能協調力度,強化跨部門的複合生態規劃與管理,加大廢紙回收利用的力度,充分利用林業“四剩”等廢棄物資源,實行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適應加入WTO和經濟全球化的要求,適當地經營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強化國家自然生態服務功能;中長期要創造各種有利條件,推進功能經濟和無紙化辦公的進程,從根本上改變紙及紙板消費惡性膨脹的局面。
第七章,基於複合生態管理的政策環境評價理論和方法,系統分析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政策目標、結構、功能與發生影響的過程,以及政策失效所帶來的自然生態、經濟社會損失,在綜合評價政策得失的基礎上,提出了從社會治理、經濟調控和科技推動三個方面的政策調控措施。
總體來說,政策層面的戰略環境評價無論國內還是國外,都屬於前沿領域,而且涉及的政策千差萬別,目前還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模式和方法論。但是政策戰略環境評價本質上仍然屬於決策最佳化的制度安排和決策支持工具,一定的基本要點還是嘗訂府旬要遵循的。首先,要進行政策系統分析,明確政策目標、政策主體、政策客體和政策工幾才采汗具,通過利益相關者分析辨識政策發生作用的動力機制和可能產生環境影響的邏輯框架。其次,預測不同的政策選項可能產生的環境影響與生態風險的可能性與屬性特徵。最後,依據法律法規和設定的目標,立足需要與可能,兼顧當前與長遠,提出修改完善政策與規範政策執行等方面的對策建議。這個評價過程應該是貫穿政策生命周期的全過程,直至新的政策取代過時的政策。

圖書目錄

上篇 政策環境評價理論方法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政策環境評價進展
第一節 國外政策環境評價進展
第二節 國內政策環境評價進展
第三章 政策環境評價理論基礎
第一節 政策科學理論
第二節 新制度經濟學
第三節 系統分析理論
第四節 社會一經濟一自然複合生態系統理論
第四章 政策環境評價的複合生態系統方法
第一節 政策作用系統和影響系統的複合生態框架
第二節 基於複合生態的政策影響評價理論
第三節 基於複合生態管理的政策影響模擬評價方法
第四節 基於複合生態管理的政策環境評價
第五節 基於複合生態管理的政策環境評價其他方法
下篇 政策環境評價實踐探索
第五章 我國農業政策環境評價
第一節 我國農業政策系統分析
第二節 我國農業複合生態系統歷史演變趨勢及現狀分析
第三節 我國農業污染趨勢分析
第四節 農業政策的環境影響途徑
第五節 我國農業政策的環境最佳化建議
第六章 國家紙業政策環境評價
第一節 國家紙業政策系統分析
第二節 國家紙業政策環境影響辨識
第三節 國家紙業政策系統模擬
第四節 國家紙業政策環境評價
第五節 國家紙業政策最佳化調整建議
第七章 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政策環境評價
第一節 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政策系統分析
第二節 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政策環境影響的複合生態內涵
第三節 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政策調控
參考文獻
第七章,基於複合生態管理的政策環境評價理論和方法,系統分析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政策目標、結構、功能與發生影響的過程,以及政策失效所帶來的自然生態、經濟社會損失,在綜合評價政策得失的基礎上,提出了從社會治理、經濟調控和科技推動三個方面的政策調控措施。
總體來說,政策層面的戰略環境評價無論國內還是國外,都屬於前沿領域,而且涉及的政策千差萬別,目前還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模式和方法論。但是政策戰略環境評價本質上仍然屬於決策最佳化的制度安排和決策支持工具,一定的基本要點還是要遵循的。首先,要進行政策系統分析,明確政策目標、政策主體、政策客體和政策工具,通過利益相關者分析辨識政策發生作用的動力機制和可能產生環境影響的邏輯框架。其次,預測不同的政策選項可能產生的環境影響與生態風險的可能性與屬性特徵。最後,依據法律法規和設定的目標,立足需要與可能,兼顧當前與長遠,提出修改完善政策與規範政策執行等方面的對策建議。這個評價過程應該是貫穿政策生命周期的全過程,直至新的政策取代過時的政策。

圖書目錄

上篇 政策環境評價理論方法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政策環境評價進展
第一節 國外政策環境評價進展
第二節 國內政策環境評價進展
第三章 政策環境評價理論基礎
第一節 政策科學理論
第二節 新制度經濟學
第三節 系統分析理論
第四節 社會一經濟一自然複合生態系統理論
第四章 政策環境評價的複合生態系統方法
第一節 政策作用系統和影響系統的複合生態框架
第二節 基於複合生態的政策影響評價理論
第三節 基於複合生態管理的政策影響模擬評價方法
第四節 基於複合生態管理的政策環境評價
第五節 基於複合生態管理的政策環境評價其他方法
下篇 政策環境評價實踐探索
第五章 我國農業政策環境評價
第一節 我國農業政策系統分析
第二節 我國農業複合生態系統歷史演變趨勢及現狀分析
第三節 我國農業污染趨勢分析
第四節 農業政策的環境影響途徑
第五節 我國農業政策的環境最佳化建議
第六章 國家紙業政策環境評價
第一節 國家紙業政策系統分析
第二節 國家紙業政策環境影響辨識
第三節 國家紙業政策系統模擬
第四節 國家紙業政策環境評價
第五節 國家紙業政策最佳化調整建議
第七章 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政策環境評價
第一節 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政策系統分析
第二節 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政策環境影響的複合生態內涵
第三節 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政策調控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