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的境界》是2014年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林存光。
基本介紹
- 書名:政治的境界
- 作者:林存光
- 出版社: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562055259
《政治的境界》是2014年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林存光。
《政治的境界》是2014年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林存光。圖書目錄序導論 中國古典政治哲學的另一種新的理解視角與解讀範式 1.中國學術思想的特色 2.在中國發現哲學 3.哲學與政治的統 4.差異與表...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境界》是2018年5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雷聲。內容簡介 作者通過自己30多年的教學研究和實踐,將教學的境界理解為學術、體悟、學科三個方面,教學的學術境界、教學的體悟境界、教學的學科境界構成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三重境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學術境界表明,對教學內容...
儒家政治哲學與政治文化、儒教中國問題、中國政治思想史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著有《孔子新論》《儒教中國的形成:早期儒學與中國政治文化的演進》《歷史上的孔子形象:政治與文化語境下的孔子和儒學》《政治的境界:中國古典政治哲學研究》《“文明以止”:中華民族的人文精神與文明特性研究》《孔子政治哲學研究》《...
《別當政治門外漢》是博雅書屋有限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Stoker, Gerry 內容簡介 20世紀,全球大部分的國家都達到民主政治的境界,這是20世紀的一大成功;21世紀時,人民學著與民主政治共存,這則是21世紀的一大成就。但是近年來,政治活動出席的人數減少、政黨人數下降,以及意見調查的參與率低,種種現象顯示人民對...
主要著作有《儒教中國的形成—早期儒學與中國政治文化的演進》《歷史上的孔子形象—政治與文化語境下的孔子和儒學》《孔子新論》《政治的境界—中國古典政治哲學研究》《“文明以止”:中華民族的人文精神與文明特性研究》等,合著或主編有《曠世大儒——孔子》(再版名《孔子評傳》)、《儒家式政治文明及其現代轉向》...
三境界 第一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1) 蕭瑟的秋風中,遊子登高望遠,懷念親人,見不到又音信難通,就如一名學者剛開始在學問時那種對知識的惆悵迷惘的心情躍然紙上。(2) 作為一個做學問者,首先要高瞻遠矚認清前人所走的路,也就是說,總結和學習前人的經驗是做學問的起點。此...
如履行社會主義國家公民的權利與義務,發揚團隊精神、革命英雄主義、艱苦奮鬥、廉潔奉公、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等。隨著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發展,無產階級的政治道德體系將不斷發展,直至達到共產主義道德的最高、最完美的境界。
①禮仁結合的本體論。“禮”是中國政治哲學的基本範疇,是國家和社會的規範、秩序、制度的概括與抽象。“仁”是傳統哲學的核心概念,即指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倫常關係,也意味著社會最高層次的理想境界。禮仁結合,互為目的手段,互為因果關係,構成了中國傳統政治哲學的框架。②天人合一的神權政治觀。“天人合一”的...
聖王不再世,孔子不得位。道不完,治出二,王霸雜,失其統。士人在明道與行道的分合之際,界定傳道身份,講明王道真義。王道何以超越古今?直到宋儒“向上透一著”,貫通皇、帝、王之道,進入“全體大用”的境界。不泥法制,不惑玄想,尊王黜霸,治出於一,治道從而有道統。 “卻愁說到無言處,不信人間有...
“大一統”是春秋戰國時代以來的政治命題,歷來被視為統治者的理想境界。“大一統”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天下和政治的統一,二是禮儀文化的統一。董仲舒《春秋繁露》謂:“《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陳立《公羊義疏》引《漢書》王陽云:“《春秋》所以大一統者,六契約風,九州共貫也...
“和合”,就是認可世界的和諧本質,以和平與合作的手段謀得利益,達到一種和睦而至大同的境界。“和合”文化體現在國際關係上,主張“和”為主,“和為貴”。“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反對以強凌弱,干預他國內政,“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推崇“柔遠懷德”和“厚往薄來”,強調大國與小國相互信任的...
政治巡視是一個逐步探索的過程。巡視工作要牢牢把握政治定位,緊緊圍繞堅持黨的領導這個根本來開展。巡視組要有政治頭腦和政治境界,無論走到哪裡,首先要檢查被巡視黨組織從思想認識到具體行動,是否尊崇黨章、執行黨規黨紀,真正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把中央精神落到了實處;是否落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發揮了黨的領導...
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不僅要會算經濟賬,還要會算政治賬、文化賬、社會賬、生態賬,隨時保持“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魄與膽識,不斷提升戰略思維能力。提高政治站位,必須提升境界情懷。人心向背、力量對比是決定黨和人民事業成敗的關鍵,是最大的政治,黨員幹部要深刻領會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
仁政的理想最終指向了“王道”,這是孟子政治理想的最高境界。孟子在其著述中精闢地闡述:“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減輕人民負擔,遵循自然規律,...
2、《政治的境界——中國古典政治哲學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獨著。3、《中國政治思想通史·秦漢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主編。4、《傳統政治文化與現代政治文明——一項跨文化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參編,第十章“儒家式政治文明的傳統與現代”。5、《中國古典和諧...
4、就治理結果而言,善治是“善態治理”。這是一種境界,是一種多元治理、和諧治理的社會形態,雖然矛盾與衝突仍會頻繁出現,卻能最大限度地被社會所包容、被制度所接收、被機制所化解。從西方學界來看,多元主義和社團主義是對如何實現善治的兩種視角。多元主義強調競爭,主張在結構分化的基礎上對權力進行多元配置;...
所以說,“無為”並非要君主無所作為,什麼事情都不做;而是要君主應該按“道”行事,處世立命,君主必須摒棄妄自作為,遠禍慎行,追求樸素節儉、清靜寡慾的境界。莊子多方面地思考了人所面臨的生存困境。莊子認為,人的生命異常短促,在短促的生命過程中,又會受到各種社會事物的束縛和傷害。特別是在莊子生活的時代,...
理論掌握得越多,思想境界自然就會越高,胸襟也會越寬廣,頭腦中功名利祿的東西就會越來越少。我們應該把學習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切實從事務和應酬交往中解脫出來,把有限的精力毫不吝嗇地投入在理論學習上,堅持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使學到的理論知識成為認知世界的“金鑰匙”、成就事業的“助推器”、辨別是非...
3、為無為。這是老子自己的說法,根據他的“為學日益為道日損”、“輔萬物自然而不敢為”、“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的說法,為道著損到最後,自然沒有什麼可損的了,自然達到老子的最高境界“夫莫爭,則天下莫能與之爭”,即水的境界了,也就是潛隱默化的無為而治了。4、上無為而下有為。這是道家和法家...
法的內容與形式,法律制度的模式選擇及其實現,不可能孤立地存在與發展,而必然受當時當地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的具體條件的影響與制約。同時,人們認識的提高和經驗的積累也須要有一個過程。特別是我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情況複雜,歷史包袱沉重。因此,建成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使其達到理想的境界,在我國大約還需要三十年...
但是,我們還只是處於公民社會的入門水平,與公民社會的已開發國家模式還有很大差距,與公民社會的理想境界距離更遠。然而我們也應看到,中國社會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它應該自覺地追求人類的公民社會理想,在已經把市場經濟、民主政治作為社會共識之後,公民社會建設正在或必將成為社會領域變革的公共目標。 [1] 深圳試點 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