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性論文

政治性論文的簡稱。 政論文是從政治角度闡述和評論重大事件或社會等問題,提出見解或主張並說明理由,使讀者信服。它內容廣泛,形式多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議論文
  • 基本特點:議論的說服性
概述,說服性,概述,論題,論點,論據,論證,邏輯效果,概述,序論,本論,結論,論證方法,概述,舉事例,事理引申,反證,類比,對比,因果互證,比喻,歸謬法,綜述,寫作指導,寫作要素,

概述

它的基本特點是議論的說服性。政論文是 從政治角度闡述和評論當前重大事件和社會問題的議論文。它形式多樣,範圍廣闊

說服性

概述

議論文是對某個議論對象,提出見解或主張並說明理由,使讀者信服的文章。它的基本特點是議論的說服性。
議論文展開議論是以說服讀者為目的的。它無論對什麼問題、什麼事物展開議論,無論在議論中表達什麼見解,提出什麼主張,講述什麼道理,或者反駁他人的什麼觀點,都是為了達到說服讀者,令讀者信服的目的。如果說,說明文的基本特點是它的解說性,要把說明的對象是“什麼”向讀者解說清楚,那么,議論文的基本特點則是它的說服性,從思維類型上來說,要回答出“為什麼”,要講出道理來說服讀者。葉聖陶說:“說明文以‘說明白了’為成功。而議論文卻以‘說服他人’為成功。”(《文章例話》)這正說明了議論文的基本特點。
議論文不但要論說對某一議論對象的見解,表示作者的態度(即觀點),而且要闡明為什麼提出這種見解,為什麼抱這種態度。這個闡述“為什麼”的過程,就是證明的過程。一個完整的證明,必須由論題、論點、論證幾個部分組成。這幾個部分也就是構成議論文特點的要素。它們各自擔負著不同的任務。

論題

是指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來要進行論述的問題,是論證的對象。
論題並不表明作者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如“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裡來的?”是個設問句,無所判定,不表示判斷,只表達發問,等待回答。“論權威”、“青年運動的方向”,“我們的文藝是為什麼人的?”也不是判斷。它們都規定和限制文章的論述範圍和論述的重點,決定著議論展開的方向和途徑,是貫穿全文內容、組織結構的線索。論題一般都出現在標題或序言中,論題的表達方式是設問句,如“什麼是人才學”,也常用突出主要意念的詞組,如“青年運動的方向”等。一篇文章論述的論題是全文論述的中心,不僅議論文的議論部分要圍繞它,就是非議論性的內容也要服從它,它是全文內容的中心線索,起著統攝全文的作用。

論點

在邏輯學上,論點就是真實性需要加以證實的判斷。它是作者對所論述的問題提出的見解、主張和表示的態度。它是整個論證過程的中心,擔負著回答“論證什麼”的任務,明確地表示著作者贊成什麼,反對什麼。
在較長的文章中,論點有中心論點和分論點之分。
中心論點,是作者對所論述的問題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觀點,是全部分論點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論點是從屬於中心論點並為闡述中心論點服務的若干思想觀點。各分論點也需要加以論證。凡經證明而立得住的分論點,也就成為論證中心的有力論據。

論據

是用來證實論點的根據,在邏輯學上,它是用來確定論題的真實性的那些判斷。在證明中,它擔負著回答“為什麼”的任務。
論據,依據其本身的性質和特徵,可分為事實性論據和理論性論據兩類。事實性論據是對客觀事物的真實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現實性的品格,因此是證明論點的最有說服力的論據。所謂“事實勝於雄辯”就是這個道理。事實性論據包括個別事例,概括性事例和數字。理論性論據是指那些來源於實踐,並且已被長期實踐證明和檢驗過,斷定為正確的觀點。它包括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理,黨在不同時期內的路線、方針、政策、科學的定義、法則和規律,一般的公理、常識以及成語、諺語等等。

論證

就是運用論據證明論點的邏輯過程和方法,也就是指材料和觀點有怎樣的邏輯聯繫,例如論據和論點之間呈演繹推理或歸納推理的聯繫。它擔負著回答“怎樣證明”的任務。
議論文不分長短,皆須具有論題、論點、論據、論證幾個要素。這些要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缺一不可。共同完成證明任務。

邏輯效果

概述

在論點與論據的安排中展開論證,是議論文寫作的重要環節。安排得好與差直接關係到文章的中心論點能否得到突出,能否有說服力量。安排得好,不但思路順暢,層次分明,而且富有邏輯說服效果;相反,不但思路滯澀,層次不清,而且缺乏邏輯說服力量。可見,富有邏輯效果地安排論點、論據展開論證,在議論文的寫作中是多么的不可忽視。
各種文體的文章的安排規律基本上是相同的,但由於各種文體思維形式的不同,安排也有各自的特點。議論文不同於描寫記敘的文章。它主要是按照事理的邏輯聯繫進行安排的。議論文一般是按著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次序來安排,表現在文章中是序論、本論、結論三部分。人們常把它稱為“三段式”。這“三段式”是個基本型。由於論題、論點、論據的廣泛,內容的各種各樣,不僅序論、本論、結論三個大部分變化多端,就是其中每個小的部分如何提出問題,如何分析問題,如何解決問題,也是變化多端。

序論

序論,是議論文的開頭部分,即是提出問題,明確中心論點,使讀者對文章所要論述的內容,首先有一個概括的了解,並引起注意。常見的序論寫法有如下幾種:
A 直接申明自己的主張和看法,提出中心論點。例如:
有步驟、有選擇地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使引進工作更好地為國民經濟高速服務,這是當前一項重大的經濟方針。
B 交代背景,說明寫作的目的和原因。例如:
檢驗真理的標準是什麼?這是早經無產階級的革命導師解決了的問題。但是這些年來,由於“四人幫”的破壞和他們控制下的輿論工具大量的歪曲宣傳,這個問題被搞得混亂不堪。為了深入批判“四人幫”,肅清其流毒和影響,在這個問題上撥亂反正,十分必要。
C 提示內容,對全文作扼要的介紹。例如《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第一段: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這是一個總題目。為了敘述的方便,分為十二個小題目。在這裡,也要說到敵我矛盾的問題,但是重點是討論人民內部矛盾問題。
D 因事設問,啟人思考。例如:
一米七軋機工程所提的意見,十分肯定,很值得我們認真讀一讀,想一想。花費了全國人民節衣縮食攢下來的錢,引進了當代最先進的軋鋼設備和技術,為什麼收不到應有的經濟效果?今後怎樣減少以至杜絕這種得不償失的建設工程?
E 從日常生活現象落筆。例如;
籠里養著兩隻母雞,一隻愛唱,另一隻喜靜。主人根據母雞下蛋之後報唱的現象,以為所有的蛋都是那隻唱雞產的,因此很偏愛它,捉得蟑螂也專是餵給它吃,但日子一久,秘密揭穿了:原來那隻唱雞下蛋很少,而不叫的那隻卻一天一個,且蛋剛落地就一聲不唱離開雞窩,由那隻唱雞站在蛋邊大喊大叫。
下文便由此及人,主張人要少高談闊論,多乾實事。
G 引經據典,說古道今。例如《不要打錯了屁股》說的是領導幹部有了錯誤,要引咎自責,不要向下推卸。它的開頭是這樣的:
龍文鞭影》中有一則《庫狄杖吏》的故事:“南北朝庫狄連姓,愚魯,居室常患蠅,乃呼門吏杖之。曰:汝所司何事!乃故放其入來。”本來門吏只負責看家護院,哪裡管得了蒼蠅。可是愚蠢的庫狄卻以不忠於職守把蒼蠅放進來為罪名,把門吏痛打了一頓。這就是打錯了屁股。
上述敘論部分的開頭,只是幾種常見的類型。
序論是議論文之首,在一篇文章中具有重要作用。好的序論簡明扼要,既能鮮明的提出問題,統領全文,又能引人入勝,抓住讀者。

本論

本論是議論文的分析問題部分,也是論證中心論點的重點部分。它的任務是分析問題,組織論據來證明論點的正確或反駁謬論的錯誤。
這一部分的安排和論證層次要有嚴密的邏輯性。論點和論據的聯繫,論述的先後次序,文章的層層推理,這些都要根據事理的內在規律,並考慮說服效果來組織安排。要做到綱舉目張,環環相扣,使觀點和材料有機地,富有邏輯效果地統一起來。
本論的安排一般有以下幾種形式:
A 並列式
並列式也叫平列式。它的安排特點是對中心論點所涉及的幾個主要問題,分別進行論述。幾個層次之間的關係是平列的,它們從不同角度來表現文章的論點。《論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圍繞健全社會主義法制,正確地運用社會主義法制,以保證“四化”的順利進行這一論點。講了三個方面的問題:社會主義民主與社會主義法制的關係;社會主義法制在當前的重要作用;切實保障法律實施是進一步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關鍵。
B 推進式
推進式也叫遞進式。它的安排特點是根據各層次之間的層層深入、步步發展的關係來進行論述。如周恩來的《要造成一種民主風氣》鄭重論述藝術民主的問題。文章開頭部分就指出:現在有一種不好的風氣,就是民主作風不夠。接著,文章針對“一言堂”,不讓別人講話的弊病,對症下藥,闡明“我們所發表的意見,都允許大家討論、商榷”的道理。最後集中分析批判“五子登科”(套框子、抓辮子、挖根子、戴帽子、打棍子)的壞風氣,只有去掉“五子登科”的壞風氣,民主風氣才能建立起來。再如陶鑄的《崇高的理想》由遠到近,從古到今,圍繞中心論點,步步深入地闡發實現共產主義是我們最崇高,最偉大的理想。
C 推進和並列的結合式
這樣安排的文章,一般是篇幅較長的。這樣的文章往往是以安排形式為主,中間雜以別一種安排形式。如《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開頭提出問題,接著就對各個階級進行分析,然后綜合起來得出結論。文章步步深入,層層展開,用的是推進式。然而,在對各階級分析的那一層次中,又逐一分析了地主買辦階級、中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半無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用的是平列式。就整篇來而言,這叫推進式中包括著平列式。作者運用這種結合形式,完滿地表達了文章的內容,收到了好的表達效果。
以上是議論文本論安排的三種基本形式。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本論部分究竟採取哪種,這要根據文章內容的需要決定,不能隨意安排。

結論

結論,是議論文的解決問題部分。引論提出問題,本論分析問題,結論做出答案。結論是全文的綜合與概括,總結與提高。

論證方法

概述

議論文的寫法主要是論證。論證,從形式邏輯角度說,是運用論據證實論點的全部邏輯推理過程,這個過程表示論據和論點之間是用何種邏輯的方法聯繫起來或統一起來的。
那么,論點和論據究竟是怎樣聯繫起來的呢?或者論據是以怎樣的方式證明論點的呢?這就是論證方法的問題。論證的方法同推理形式有聯繫,但又不盡相同。它是多種多樣的,人們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靈活地運用。下面介紹幾種比較常用的。

舉事例

舉事例就是用典型的具體事實作論據來證明論點。通常所說的“擺事實”就是這種方法。這是運用歸納推理形式進行論證的一種方法,易於掌握,用得也普遍。
舉事例論證,最重要的是注意論據和論點方向的一致性和緊密的統一,不可有距離。例如有一篇文章談到寫作要勤於觀察,勤于思考問題時,舉例道:
著名大作家、詩人莎士比亞就善於觀察生活,提煉素材,寫了大量的悲喜劇以及詩歌,終於成了不朽的藝術大師。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在傍晚乘涼時發現蘋果往地上掉,為什麼不往天上掉?經過反覆實踐,終於得出了地球表面上的物體都受到地球的引力這一科學論斷。
這裡,舉莎士比亞一例還可以,雖然說得不夠透徹,但與論點總還有一定的直接關係;舉牛頓的事例則不恰當,因為他雖然也觀察、思考,但非寫作中的事。

事理引申

這種方法是用人們已知的事理論據來證明論點。這是運用演繹推理形式進行論證的一種方法,所以又有叫“演繹法”的。例如下面一段文字:
堅決執行中央的路線、政策和發揚民主並不矛盾,而是相輔相成的。中央的決策是在廣泛地發揚民主的基礎上形成的。中央允許同志們遵照正常的組織程式提出意見,但是絕不準從事黨章所不允許的活動。這就是說,我們並沒有限制民主。但是,一個共產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不允許隨便發表和中央相對立的意見或不一致的意見。我們大家都曉得,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
這裡面提到的“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就是一個大家已知的“大道理”,用它來證明“幹部和黨員都要團結在黨中央的周圍,堅決執行中央的路線、政策”這個論點是很有力量的。
運用事理論證常常表現為引用名言警句。名言警句具有公認的真理性,用它們來證明某一具體事物的真實性,是極有說服力的。這類例子很多,就不再贅述。
使用事理論證,特別是引用名言警句立論,應注意:
A 引用的事理與論點真正構成一種緊密的記憶體聯繫。
B 對於引語一般要作一些闡明、說明,不要引完就單下結論,以免給人淺薄的感覺。
C 除了由於論辯的需要,必須引用大量的論述外,引語要力求簡潔。作者要善於抓住引語的精華。

反證

顧名思義,反證不是從正面直接來證明論點,而是從反面間接地證明論點。這是運用演繹推理形式進行論證的一種方法。先看下面一例:
如果反對實事求是,反對從實際出發,反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那還說得上什麼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呢?那會把我們引導到什麼地方呢?很明顯,那只能把我們引導到唯心主義和形上學,只能引導工作的損失和革命的失敗。
這段文字中“如果”之後用的便是反證法:不是從正面講實事求是會怎樣,而是從反而講不實事求是會怎樣,來證明實事求是的意義。在論證中,凡是為了證明自己主動提出的論點的正確,先證明與這個論點相矛盾的另一個論點是錯誤的,或者為了證明對方論點是錯誤的,先證明與其相矛盾的另外一個論點是正確的,都是反證法。

類比

這種方法是將一類事物的某些相同方面進行比較,以另一事物的正確或謬誤證明這一事物的正確或謬誤。這是運用類比推理形式進行論證的一種方法,例如:
回顧蘇聯托洛茨基派在一九二三年這一年中反黨篡權活動的史實,我們不難看出:王張江姚“四人幫”一九七六年在我國進行的篡黨奪權活動,在很多方面就是托洛茨基匪幫的故伎重演。在本質上“四人幫”和托洛茨基匪幫沒有什麼不同,他們都是窮凶極惡的野心家,禍國殃民的害人蟲,不擇手段的陰謀家,徹頭徹尾的反革命。這兩個黑幫在共產黨員和無產階級專政國家的偉大領袖逝世前後,走的是同樣的陰謀篡黨奪權的反革命道路,遭到的也是同樣的人心喪盡,完全破產的可恥下場。
“四人幫”與托洛茨基派有許多相同之處,可以類比。通過類比,“四人幫”篡黨奪權的反革命面目暴露得更加清楚。
在進行這種類比論證時,特別應當注意所類比的事物一定是一類,具有本質方面的相同點,如同上例。如果不屬一類事物,雖有某些相似之點,只可以比喻,而不能類比,例如把革命人民對反動派的堅決鬥爭同武松對老虎的鬥爭相比,只能說是比喻而不能類比。
最後談談練基本功的問題。基本功對拿筆桿子的人很重要,不練是不行的。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繪畫的人常畫,唱歌的人常唱,而搞文字的人怎么可以幾個月不寫東西呢?……
這裡,寫作、繪畫、歌唱可以類比,因為這些都屬於文藝創作的範圍,有相同的本質屬性。

對比

對比,是將論據中截然相反的兩種情況進行比較。因為比較的雙方形成鮮明的對照,互為襯托,所以,這種方法特別能突出一方面的性質,具有很強的論證力量,因而,用得也很普遍。
對比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橫比”,一種是“縱比”。“橫比”是把同一時期的兩種性質截然不同的事物進行比較。例如《贊犧牲精神》,開始列舉了太原工學院副教授欒弗,歸國定居的年輕女科學家趙芬上海生物製品研究所九旬老人徐良董,浙江省象山縣無機輕體板材廠女青年郭秀蓮與王竹平等人,為建設四化甘願犧牲一時一已的利益直至個人生命的模範事跡,作者熱情地讚揚了人們的犧牲精神。接著,文章批評另外一些人:
可惜,現在有些人還缺少這種犧牲精神。他們腦子裡裝的不是黨和人民的利益,不是四化大業,而是個人眼前的“實惠”。不是嗎?……這種極端利已者的人生觀,和前面那種人相比,顯得何等渺小,和我們今天的歷史重任何等不相稱?
犧牲精神是可貴的、高尚的,由於以利已廣義者的人生觀來反襯,顯得更為可貴、高尚。真善美與假惡醜總是相比較而存在,相鬥爭而發展的。人們在實踐中認識到這一點,所以,在寫作中能夠經常運用這種論證方法。
“縱比”是把同一事物在不同時間的不同情況作比較。比如現在有些文章在論述黨的某一經濟政策的正確性時,往往講到一個地區,一個單位的生產形勢,民眾生活過去與現在的變化,使用的就是這種對比方法。

因果互證

這是通過分析事理,揭示論點和論據之間的因果關係,來證明論點的一種論證方法。它可以用原因來證明作為論點的“結果”;以原因的必然性證實結果的必然性。例如劉少奇的《人的階級性》中的一段:
人的階級性,是由人的階級地位決定的。這就是說,一定集團的人們,長期站在一定階級地位,即站在一定的社會生產地位,以一定的方式,長期的生產著,生活著與鬥爭著,即產生他們的特殊生活樣式、特殊的利益、特殊的要求,特殊的心理、思想、習慣、觀點和氣派,及其對其他集團人們與各種事物的特殊關係等等,而與其它集團的人們不同,或者相反。這就形成了人們特殊的性格,特殊的階級性。
這段文字先講了結果,亦即論點,然後講促成這結果的原因,也就是論據。

比喻

用比喻來說明道理的方法,可以叫做“喻證法”。這是運用類比推理形式進行論證的一種方法。“喻巧而理至”,恰到好處的比喻往往能幫助說清道理。所以,這種方法也被廣泛地套用於論證中。這類例子多得很。例如毛澤東在《一個極其重要的政策》一文中針對一些同志對實行“精兵簡政”政策的意義認識不足,一連用隨季換衣,孫悟空對付鐵扇公主,“黔之驢”等三件事作比喻,深入淺出地加以闡明。再比如前面講“引論”時舉例的《下蛋、唱雞及其它》一文,通篇是用雞的形象來幫助說明問題的,給人的印象是具體的生動的,比喻是一種幫助說理的好方法,但由於任何比喻都是缺陷的,特別是同論點缺乏本質上的內在聯繫(有些喻體完全是文學作品中虛構的事物),所以,它不能作為論證的主要方法。要透徹有力的論證問題,主要還是靠對實際材料進行研究。《一個極其重要的政策》說理透徹,令人心悅誠服,主要不是靠幾個比喻,而是靠對當時形勢的科學分析。

歸謬法

“歸謬”,就是導致謬誤。這種方法是先假定對方的論點是對的,然後用它作為前提,導出一個顯然是荒謬的結論,從而證明對方的論點是錯誤的。這種方法僅用於反駁錯誤觀點。

綜述

上面列舉了幾種主要的、常用的論證方法,其中,除了“歸謬法”專用於駁論文章外,其餘幾種對於立論、駁論文章都是適用的。
論證方法作為人類思維活動形式的反映,是不難把握的。有時,我們所以感到難,除了由於書本介紹有關知識時顯得過於零碎、抽象的原因之外,也有學習脫離實踐的原因。聯繫實際,任何理論、知識都容易理解,也容易把握。掌握論證的方法,也是這樣。只要把這方面知識的學習同我們日常的認識活動聯繫起來,再借鑑報刊上的優秀文章,又堅持練筆,一定會很熟練的運用這些方法。

寫作指導

(一)主題的寫法
政論文只能有一個主題(不能是幾塊工作拼湊在一起),這個主題要具體到問題的基層(即此問題基本再也無法向更低的層次細分為子問題),而不是問題所屬的領域,更不是問題所在的學科,換言之,研究的主題切忌過大。因為涉及的問題範圍太廣,很難在一本碩士學位論文中完全研究透徹。通常,碩士學位論文應針對某學科領域中的一個具體問題展開深入的研究,並得出有價值的研究結論。
政論文是學術作品,因此其表述要嚴謹簡明,重點突出,專業常識應簡寫或不寫,做到層次分明、數據可靠、文字凝練、說明透徹、推理嚴謹、立論正確,避免使用文學性質的或帶感情色彩的非學術性語言。論文中如出現一個非通用性的新名詞、新術語或新概念,需隨即解釋清楚。
(二)題目的寫法
政論文題目應簡明扼要地反映論文工作的主要內容,切忌籠統。由於別人要通過你論文題目中的關鍵字來檢索你的論文,所以用語精確是非常重要的。論文題目應該是對研究對象的精確具體的描述,這種描述一般要在一定程度上體現研究結論,因此,我們的論文題目不僅應告訴讀者這本論文研究了什麼問題,更要告訴讀者這個研究得出的結論。例如:“在事實與虛構之間:梅樂、卡彭特、沃爾夫的新聞觀”就比“三個美國作家的新聞觀研究”更專業更準確。
(三)摘要的寫法
政論文的摘要,是對論文研究內容的高度概括,其他人會根據摘要檢索一篇碩士學位論文,因此摘要應包括:對問題及研究目的的描述、對使用的方法和研究過程進行的簡要介紹、對研究結論的簡要概括等內容。摘要應具有獨立性、自明性,應是一篇完整的論文。
通過閱讀論文摘要,讀者應該能夠對論文的研究方法及結論有一個整體性的了解,因此摘要的寫法應力求精確簡明。論文摘要切忌寫成全文的提綱,尤其要避免“第1章……;第2章……;……”這樣的或類似的陳述方式。
(四)引言的寫法
一篇政論文的引言,大致包含如下幾個部分:1、問題的提出;2、選題背景及意義;3、文獻綜述;4、研究方法;5、論文結構安排。
1.問題的提出:講清所研究的問題“是什麼”.
2.選題背景及意義:講清為什麼選擇這個題目來研究,即闡述該研究對學科發展的貢獻、對國計民生的理論與現實意義等。
3.文獻綜述:對本研究主題範圍內的文獻進行詳盡的綜合述評,“述”的同時一定要有“評”,指出現有研究成果的不足,講出自己的改進思路。
4.研究方法:講清論文所使用的科學研究方法。
論文結構安排:介紹本論文的寫作結構安排。
5. “第2章,第3章,……,結論前的一章”的寫法是論文作者的研究內容,不能將他人研究成果不加區分地摻和進來。已經在引言的文獻綜述部分講過的內容,這裡不需要再重複。
各章之間要存在有機聯繫,符合邏輯順序。
(五)結論的寫法
結論是對政論文主要研究結果、論點的提煉與概括,應準確、簡明,完整,有條理,使人看後就能全面了解論文的意義、目的和工作內容。主要闡述自己的創造性工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學術領域中的地位、作用和意義。同時,要嚴格區分自己取得的成果與導師及他人的科研工作成果。

寫作要素

“文如其人”,文品如人品,文章的邏輯性反映了作者思考的嚴謹性,思考能力強的人其寫作能力也必定高人一籌;反之,思考沒有廣度和高度,寫作也不會有廣度和深度,思考缺乏責任心和使命感的人,其文也不會振人心魄。近年來申論文章寫作更加偏重政論文。接下來中公教育專家就為各位考生詳細地分析如何寫好政論文。
政論文的主要任務可以說是議論“為什麼”,在寫作上具有主旨突出、結構簡明、行文流暢等特點。這三個方面是辯證的統一關係,而且是寫好政論文的必備要素。
一、主旨突出
主旨突出是寫作政論文的目的。文章開頭要開宗明義,開門見山,旗幟鮮明地向讀者表明自己的觀點。如同說話一樣,觀點一定要明確,否則,說一千道一萬,也會不知所云。所有政論文都有一個主旨,並且主旨一定要突出,觀點鮮明。說什麼,想怎么說,都要根據文章中心的需要,從頭到尾都要為中心觀點服務,要用清晰的語言文字闡述觀點,詳略得當,重點部分重點突出,潑墨如灑;次要部分言簡意賅,惜墨如金。只有這樣,才能讓讀者一目了然。
二、結構簡明
1、邏輯嚴謹
這是保證政論文結構簡明的前提。邏輯之所以有力,就在於它毋庸置疑的嚴謹性。政論文融議論和說理於一體,它的寫法就需要具有嚴密的邏輯性。要善於運用辯證法的思維和方法於字裡行間,凡事要一分為二、客觀公正地論述,見到其利,也要能預見其弊;行文時能先巨觀後微觀,先整體後局部,先抽象後具體,先抓住主要問題和主要矛盾,後著力於矛盾的主要方面,以小見大,見微知著,這樣才能使文章邏輯嚴謹,思想深邃,力透紙背。也只有把文章寫得言之成理,行之有據,才能更好地說服讀者,更好地闡明自己觀點。
2、文章整體框架結構明晰
政論文整體結構要以簡馭繁。政論文要能做到“刪繁就簡三秋樹”,一般而言不要通過超過七個點進行論述,3-5個點足以說明主旨。三段式邏輯是邏輯中最基本的結構,最簡單最有力,當然,這種簡單是正確邏輯前提下的簡單。
文章局部論述要能逐層深入。整體框架明晰是言之成理的基礎,局部條分縷析是重要保證。局部和整體要能相互呼應。整體和局部是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整體由局部構成,局部是整體框架下的重要組成部分。局部應該時刻為表現整體、為充實整體服務,整體也應該充分發揮出巨觀指導性的作用。
三、行文流暢
主旨明確,結構簡明,但要恰當地表達出來,讓讀者接受,必須要有科學的方式方法和工具手段,簡明扼要的行文就是寫好政論文的有效手段。要做到行文流暢,需要注意以下三個問題:
1、要過渡自然。文章是由多個局部構成的有邏輯性的整體,各個局部之間起、承、轉、合要如行雲流水,筆隨意至,而不能無病呻吟,更不能橫生枝節,否則,就會出現疊床架屋,拖沓冗長的弊病。
2、要有強烈的理論性。這是寫作政論文的基本要求。政論文以議論和說理為主,但文章不能滿足於就事論事,感情用事,也不能人云亦云,沒有自己的觀點和見解。政論文論述應該加以歸納和提高,豐富和深化一般的原理,要從“完整的表象蒸發為抽象的規定”,要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要用理性的眼光看待事物,認清本質。這樣就能使政論文具有較強的理論性。
3、語言要具有高度概括性。中華民族語言博大精深,具有表述的多樣性和傳意的豐富性,也具有範圍的針對性。政論文需要對具體事物在理論上有獨到分析,它要求語言具有抽象性和高度概括性。往往針對不同的讀者群體,文章的理論性越強,語言的概括性也就要求越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