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地理學:時空中的政治格局

政治地理學:時空中的政治格局

《政治地理學:時空中的政治格局》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畫”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l世紀課程教材和教育部理科地理學“九五”規劃教材。政治地理學是以地理空間結合有關學科來說明國家間與國家內的空間政治格局及其與有關因素的相互關係的學科。《政治地理學:時空中的政治格局》可作為高等學校地理、政治專業的教科書,也可供其他專業使用和社會讀者閱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政治地理學:時空中的政治格局》從發展的、綜合的角度,聯繫世界形勢介紹了政治地理學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其內容包括政治地理學的對象、性質、歷史發展,國家的起源與發展、民族和民族主義,國家的空間特徵,國家政治體制、區劃、政黨和選舉地理,綜合國力,國家身的政治地理學理論,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地緣政治學的各家學說。20世紀以來的世界政治格局的變化與未來前景。它為認識國家的政治地理特點,世界地緣政治格局形勢提供理論、知識和方法。《政治地理學:時空中的政治格局》的內容豐富,觀點新穎。

目錄

第一章 政治地理學的研究對象、性質、歷史及範圍(1)
一、政治地理學的對象及性質
(一)政治地理學的研究對象
(二)政治地理學的性質
二、政治地理學的歷史發展
(一)政治地理學在西方的發展
(二)政治地理學在我國的發展
三、研究政治地理學的意義與方法
(一)學習政治地理學的意義
(二)研究政治地理學的方法
第二章 國家與民族(34)
一、國家的內涵和職能
(一)國家的定義
(二)組成國家的要素
(三)國家的本質
(四)國家的職能
二、國家的起源與發展
(一)國家的起源
(二)早期國家在各地的出現和發展
三、民族
(一)民族的定義與起源
(二)民族與國家
(三)民族主義
第三章 國家的空間特徵(73)
一、領土
(一)領土的範圍
(二)領土的大小
(三)領土的形狀
(四)領土的位置(內陸國)
(五)領土的變更
(六)特殊領土
二、首都和核心區
(一)首都的功能
(二)影響首都定位的因素
(三)核心區
三、邊疆與邊界
(一)邊疆地區
(二)邊界
(三)邊界的糾紛與解決
第四章 國家的政治制度、政黨與選舉地理(107)
一、國家的政治制度
(一)國體
(二)政體
(三)國家結構
二、行政區劃
(一)行政區劃的劃分原則
(二)中國行政區劃的歷史與現狀
(三)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行政區劃
三、政黨與選舉地理
(一)政黨
(二)選舉地理
第五章 綜合國力(156)
一、綜合國力的概念
二、綜合國力的基本要素
(一)領土
(二)資源
(三)人口
(四)經濟
(五)流通
(六)政府
(七)軍事力量
(八)對外關係
(九)科學技術
三、綜合國力分析
(一)克萊因的國力方程介紹
(二)其他學派介紹
(三)對國力方程的評估
第六章 國家的政治地理理論(188)
一、拉采爾的貢獻
二、哈特向的“國家職能說”
(一)國家的內部職能
(二)國家的外部職能
三、瓊斯的“統一場論”
(一)思想-區域鏈
(二)在政治區中的套用
(三)國家的權力研究
(四)邊界、首都、城市
(五)動力學場和動態場
(六)統一場論的用途
四、K.德茨的國族成長的論述
(一)向交換經濟轉變
(二)社會的深入動員和核心區的整合
(三)城鎮的成長、流動性及城鄉之間的聯繫
(四)基本聯繫格局的形成
(五)資金、技術和社會機構集中現象上的分異
(六)自利思想和自覺經驗
(七)從集團意識到民族國家
(八)政治的強制
第七章 帝國主義與殖民主義(225)
一、西方擴展的背景與條件
二、西歐國家的早期殖民統治
(一)新航路的發現
(二)葡萄牙的殖民活動
(三)西班牙的殖民活動
(四)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衰落
(五)荷蘭的興衰
(六)英、法的競爭與英國的勝利
(七)美洲殖民統治的崩潰與獨立國的出現
三、帝國主義對世界的分割與控制
(一)帝國主義對拉丁美洲的控制
(二)帝國主義對非洲的瓜分
(三)帝國主義在亞洲的爭奪
四、帝國主義與殖民主義的地緣政治條件
(一)殖民帝國的興衰
(二)地緣政治條件的差異對殖民地的影響
第八章 地緣政治學各家學說(271)
一、地緣政治學概念及其復興
二、“國家有機體”論與海權論
(一)拉采爾的“國家有機體”論
(二)馬漢的海權論
(三)基倫的(國家有機體)和德國地緣政治學
三、心臟地帶與邊緣地區學說
(一)麥金德的心臟地帶學說
(二)斯皮克曼的邊緣地區學說
(三)德國的地緣政治學
四、戰後分裂的世界時期的地緣政治學
(一)冷戰後兩極格局的形成與發展
(二)柯恩的“分裂的世界”圖式
五、冷戰後的地緣政治學進展
(一)S.P.亨廷頓的“文明衝突”
(二)亨利.基辛格對世界新秩序的思考
(三)Z.布熱津斯基關於“失控世界”的見解
六、地緣政治格局與經濟發展
(一)康德拉捷夫的經濟長周期理論
(二)世界經濟的空間格局
(三)全球政治的長周期
(四)英、美世紀與康德拉捷夫周期
第九章 兩次世界大戰與國際政治格局(319)
一、第一次世界大戰
(一)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背景
(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起因與過程
二、第二次世界大戰
(一)日本對中國的侵略
(二)德國的東山再起
(三)法、英、蘇、德的矛盾與發展
(四)歐戰的爆發與發展
(五)太平洋戰爭的爆發與日軍的攻勢
(六)蘇軍的反攻、第二戰場的開闢和歐戰的結束
(七)日本的失敗
三、世界大戰與政治格局特點
(一)世界大戰是對殖民地瓜分結束後矛盾發展的產物
(二)世界大戰中的政治格局
(三)各主要參戰國地緣政治特點及所採取的策略
(四)各國策略的比較
第十章 當代世界的政治格局與前景(376)
一、兩極體系的形成與發展
(一)美、蘇由合作走向對峙
(二)美國集團
(三)蘇聯集團
(四)美、蘇集團的衝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