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人類學評論(第12輯)

政治人類學評論(第12輯)

《政治人類學評論(第12輯)》是2020年12月1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陶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政治人類學評論(第12輯)
  • 作者:陶慶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ISBN:978752017342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書稿含4篇博士畢業論文的摘要版,幾乎所有文章都從理論綜述,到田野調查案例,再到解決問題的策略進行架構。
第一篇文章《少數民族搬遷移民的時空重構與文化變遷》從一個典型的城市少數民族搬遷移民社區——YQ社區“兩次城鎮化”的實踐來看,體現出人為建構的城鎮化時空特徵。為促進城市民族關係和諧,增強各民族文化自信,應當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促進少數民族文化繁榮發展中的引領作用,提供政策上的有效引導和有力扶持,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起強大精神動力。
《文化調適與社會排斥的雙向治理》描述了苗族自發遷入K縣後與當地居民的互動關係,指出,苗族民眾的自發遷入雖然增補了其區域發展所需的部分勞動力,但他們的到來也引發了很多環境治理與社會管理的問題。K縣政府、非政府組織、苗族精英、苗族自發移民自組織這些多元主體的積極行動使得K縣苗族自發移民問題並沒有引起重大的社會後果。為了從更大程度上消弭國家的現代化與苗族自發移民的利益保障之間的矛盾與鴻溝,各方需要在基本的價值層面取得共識,也需要在制度建設上有所作為,同時,在治理機制上,也應該促進多元主體的合作共治,使得治理獲得更加廣泛的社會支撐與力量聚合。
《救災政治與合法性經營視角下的國家-社會關係》指出國家作為救災政治中最重要行動主體,通過政治動員與政策供給,本著“以人為本”的精神進行抗震救災,體現出積極的、負責任的國家形象,凸顯了“舉全國之力”進行抗震救災的體制上的優越性。但在災害危機中,基層政府仍然無法擺脫它在稅費時期作為“資源汲取者”在鄉村社會中留下的印象,以及在稅費改革後由於能力的限制而不能很好地提供公共服務的“弱”的印象。基層政府在積累合法性資源的同時,又創造出了一些導致合法性資源流失的因素。災區民眾利用國家賦予的“災民身份”及其附著的相關權益,以及根據直觀感知與經驗知識自我建構的“災民”身份與基層政府展開互動,以儘可能多地索取救災資源,從而獲得權益合法性。
《網路公共空間與鄉土公共性重建》研究了當前流動性增強背景下“離散化”村莊藉助網路公共空間實現社區整合的過程和機制問題。

圖書目錄

1少數民族搬遷移民的時空重構與文化變遷
——基於YQ社區的實證研究 吳瑩/1
2文化調適與社會融合的雙向治理
——以雲南K縣苗族自發移民為例 陸海發/70
3救災政治與合法性經營視角下的國家-社會關係
——以地震災區Y鎮為例 王玲/140
4網路公共空間與鄉土公共性重建
——以西部農莊馮村為例 牛耀紅/186
卷首語 (英文)/260
學科開放與學術共享 (英文)/266
摘要 (英文)/270
《政治人類學評論》徵稿與寫作體例/28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