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干預與1865-1935年間的美國經濟轉型

政府干預與1865-1935年間的美國經濟轉型

《政府干預與1865-1935年間的美國經濟轉型》是2009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書麗。

基本介紹

  • 書名:政府干預與1865-1935年間的美國經濟轉型
  • 作者:王書麗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 2009-11-1
概述,作者,內容簡介,目錄,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第十七章,第十八章,結 論,後記,

概述

1864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國許銀行法》,據此建立起國許銀行體系。此後直到20世紀初,周期性金融恐慌成為美國銀行業揮之不去的陰影,此情與美國工業部門結構之調整與組織性變革對金融部門提出的要求極不適應。1913年聯邦儲備體系建立,這是為適應社會轉型帶來的巨變所構建的一個具有鮮明美國特色的中央銀行系統的雛形,聯邦政府開始肩負起通過聯儲對美國的商業銀行系統進行管理的責任。
為解決內戰造成的迫在眉睫的財政壓力,也為了解決美國金融體制存在的問題,美國國會於1864年通過《國許銀行法》,國許銀行制度應運而生。從金融實踐上看,1864~1913年美國銀行體制是一種糟糕的制度,它以周期性的金融危機和季節性利率波動為典型特徵,並危及整個經濟的正常運行。而19世紀晚期20世紀初期的美利堅恰恰經歷著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蛻變,因此,該階段金融制度的演進不僅對整個經濟的順利轉型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而且是總體經濟制度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就是說,社會轉型凸現了國許銀行體系下通貨缺乏彈性等諸多弊端。正是為了解除上述困擾,《1913年聯邦儲備法》出台,據此建立的聯邦儲備系統解決了通貨缺乏彈性問題,且聯邦政府開始肩負起通過聯儲對美國的商業銀行系統進行管理的責任。

作者

政府干預與1865-1935年間的美國經濟轉型
開 本: 大32開
印 次: 1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010084107
包 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經濟 >> 國際經濟
定價:¥18.00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的內容有:經聯邦政府之手為內戰融資而重塑的金融體系、高關稅壁壘為現代工商企業的出現提供了金融和市場條件。這促動了資本的全國性流動,為現代工商企業的崛起、經濟的騰飛、工業社會的來臨創設了制度性前提。19世紀末隨著全國經濟一體化的進行,聯邦政府通過“州際貿易管理權”的實施,開始對鐵路業、托拉斯進行管理。上個世紀之交的美國完成了從農業國嬗變為工業國,從州經濟體的聯合轉變為全國性經濟體的歷程。
美國內戰到“新政”時期的美利堅實現了從傳統經濟社會向現代經濟社會的大轉型,其間聯邦政府的“有形之手”推動了經濟巨變。該書共分18章,可歸納為四個部分(1~6章、7~10章、11~15章、16~18章),其主要內容如下:
經聯邦政府之手為內戰融資而重塑的金融體系、高關稅壁壘為現代工商企業的出現提供了金融和市場條件。這促動了資本的全國性流動,為現代工商企業的崛起、經濟的騰飛、工業社會的來臨創設了制度性前提。19世紀末隨著全國經濟一體化的進行,聯邦政府通過“州際貿易管理權”的實施,開始對鐵路業、托拉斯進行管理。上個世紀之交的美國完成了從農業國嬗變為工業國,從州經濟體的聯合轉變為全國性經濟體的歷程。
20世紀初聯邦政府對經濟的干預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其範圍進一步擴大到了資源保護和食品安全等領域。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政府為動員全國資源而採取了與私人部門合作的“補償性國家”策略,聯邦政府的職能得到強化,起作用的領域進一步擴大。第一次世界大戰作為外部性事件把美國推上了生產性大國的巔峰,並成就了世界經濟金融大國的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成為淨資本輸出國,紐約也開始逐步取代倫敦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但是,美國政府還未能真正弄懂,還不適應,乃至不願承擔起與之相適應的國際責任。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美國內戰與銀行貨幣體系的重塑
一、國許銀行體系的誕生與解決戰時財政困難的首要使命
二、國許銀行體系的表現
三、深化改革的呼聲
四、國許銀行體系的制度缺失與傳統因素的制約

第二章

美國投資銀行業的崛起
一、政府債券與投資銀行的興起
二、投資銀行業迅速發展的支點
三、投資銀行業的影響及其發展成行業的制度原因及問題

第三章

美國資本市場的緣起與發展
一、聯邦政府政策與美國早期資本市場機制的形成
二、紐約證券交易與行業自律機制的發展
三、現代美國資本市場的形成

第四章

戰時關稅及19世紀晚期高關稅政策的實施
一、戰時關稅政策與高關稅壁壘的構築
二、關稅政策引發的衝突及其調整
三、19世紀晚期關稅政策評估

第五章

19世紀晚期“現代工商企業”的崛起
一、現代企業的出現及其原因分析
二、現代大企業組織形式的演變
三、產生現代工商企業的行業
四、大企業的影響

第六章

19世紀晚期的反托拉斯問題
一、“大企業時代”的來臨
二、反托拉斯政策的完善與演變
三、“合理性原則”與“本質性原則”
四、反托拉斯政策成效的估價

第七章

聯邦儲備體系的建立及其特點
一、社會轉型下國許銀行體系的弊端
二、1907年金融恐慌與銀行貨幣制度改革
三、聯邦儲備體系的建立及其特點

第八章

1900~1917年聯邦政府干預的原因分析
一、國家干預的物質基礎
二、政治鬥爭的需要與政府政策調試
三、學界的呼籲

第九章

1900~1917年聯邦政府干預及其影響分析
一、對鐵路業的管制
二、對托拉斯的管制
三、自然資源保護等
四、聯邦政府干預經濟活動的估價與思考

第十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對美國的影響
一、從中立到參戰
二、戰時政府籌資和統制經濟的運轉
三、一戰與“補償性國家建設”

第十一章

20世紀20年代實體經濟繁榮及其結構性失衡
一、總體表現及衰退的農業
二、汽車、建築業等經濟部門的發展
三、“消費社會”的來臨
四、胡佛與“新時代”

第十二章

20世紀20年代聯儲政策及其效用分析.
一、美國聯邦儲備體系的誕生與防止證券投機的目標
二、廉價貨幣政策與股市投機熱
三、矛盾交織下的聯儲廉價貨幣政策
四、制度性缺失與客觀條件的制約

第十三章

20世紀20年代美國股市由繁榮走向蕭條
一、20年代美國經濟與股市的繁榮
二、20年代美國證券市場的特點
三、1929年紐約股市崩盤及其原因所在

第十四章

20世紀20年代對外貿易政策向高關稅“回歸”
一、外貿政策向高度保護性關稅“回歸”
二、20年代高關稅政策原因分析
三、高關稅政策的可能及對現實的影響

第十五章

1929~1933年經濟危機及其原因分析.
一、“大危機”的表現
二、同時代人對大蕭條的認識及分歧
三、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學界對大蕭條原因的研究

第十六章

“新政”時期聯邦政府介入經濟生活的突破口
一、貨幣貶值、放棄金本位制
二、銀行業改革:《1933年銀行法》和《1935年銀行法》
三、證券業監管:《1933年證券法》和《1934年證券交易法》

第十七章

“新政"時期聯邦政府的農業問題對策
一、新政前農業的困境
二、《農業調整法》及其修正
三、羅斯福農業“新政”的影響

第十八章

“新政"時期聯邦政府對公用事業公司的監管
一、公用事業控股公司的出現及其複雜的公司結構
二、《1935年公用事業控股公司法》
三、聯邦政府對公用事業公司的管理及其影響

結 論

一、“自發管理”模式式微與國家干預的萌芽
二、20世紀初國家干預經濟生活的新發展
三、“新政”與“管理國家”的出現

後記

參考書目
一、英文參考書目
二、英文參考論文
三、中文參考書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