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失敗

政府失敗是以詹姆斯·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 Jr.)為代表的公共選擇學派在分析市場經濟經濟條件下政府干預行為局限性或非市場缺陷時所設計的一個主題,也是公共選擇理論的核心。

所謂政府失敗,指個人對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現代代議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滿足,公共部門在提供公共物品時趨向於浪費和濫用資源,公共支出成本規模過大或者效率過低,政府的活動達不到預期的目的的這樣一些情況。

失敗原因,介紹,現象及表現,原因,

失敗原因

布坎南對政府干預行為的局限性的表現及其原因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公共決策失效
在布坎南等人看來,導致公共決策失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社會實際上並不存在作為政府決策目標的所謂公共利益,“阿羅定理”(Arrow’s Theory)已經證明了將個人偏好或利益加總為集體偏好或利益的內在困難。布坎南也指出,在公共決策或集體決策中,實際上並不存在根據公共利益進行選擇的過程,而只存在各種特殊利益之間的“締約”過程。
(2)即使現實社會中存在著某種意義上的公共利益,但現有的公共決策機制卻因其自身的內在缺陷而難以達到實現這種利益的目的。
(3)決策信息的不完全性。獲取決策信息總是存在諸多困難而且需要支付一定成本的,不管是選民還是政治家,他們擁有的信息都是不完全的,因而大部分公共決策是在信息不充分的基礎上作出的,這就很容易導致決策失誤。
(4)選民的“短見效應”
(5)選民的“理性而無知”
政府工作機構的低效率
在布坎南看來,政府機構工作低效率的原因在於:
(1)缺乏競爭性壓力
(2)沒有降低成本的激勵機制
(3)缺乏監督信息
政府的內部性與擴張
內部性的存在意味著對於“私人的”或組織的成本和利潤的考慮,很可能支配了公共決策的計算,決定了公共官僚機構的運行及官員的行為。在非市場條件下,“內部性”提高了機構成本,隨“內部性”而來的較高的單位成本和比社會有效水平更低的非市場產出水平,產生了非市場缺陷。
政府部門的擴張包括政府部門組成人員的增加和政府部門支出水平的增長。布坎南指出,政府官員也是個人利益最大化者,他們總是希望不斷擴大機構規模,增加其層次,擴大其權利,以相應地提高其機構的級別和個人的待遇,同時也使他們去制定更多的規章制度,增加自己的俸祿和享受,結果導致社會資源浪費,經濟效益降低,資源配置效率低下,社會福利減少。
政府的尋租活動
政府尋租活動導致“政府失敗”,因為它導致經濟資源配置扭曲,或說它是資源無效配置的一個根源;作為一種非生產性活動,它並不增加任何新產品或新財富,只不過是改變生產要素的產權關係,把更大部分的國民收入裝進私人腰包;它也導致不同政府部門間官員的爭權奪利,影響政府的聲譽和增加廉政成本,導致社會資源浪費。

介紹

在西方出現採取赤字財政和膨脹性的貨幣政策以力刺激經濟時,卻導致低增長、高失業通貨膨脹並發的“滯脹”在中國政府干預行為甚至幾乎使國民經濟到了崩潰邊緣,這些問題的出現不是某個政府或者 某個政府決策者一時的決策失誤所致,而是政府相關機制運行的必然結果 這種由政府內在機制決定的並導致經濟出現低效率的現象,被稱為政府失敗。

現象及表現

政府失敗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表現為
1.政治制度失靈。這是最嚴重表現。
2.權力濫用、預算擴張明顯。
3.成本高,浪費多,尋租普遍。
4.官僚主義嚴重,機構不斷膨脹,人員不斷增加,效率卻不斷下降。

原因

政府失敗的主要原因。兩個基本原因:一是政府能力有限,二是政府行為越界所致。
一.政府能力有限,表現為四個方面
1.有限的信息
2.對私人市場反應控制的有限性。
3.對官僚主義控制的有限性
4.政策決定過程中存在的困難
二政府行為越界。表現為兩個方面
1.政府越界行為,集中表現在本應該選擇市場交易方式干預市場,卻選擇用政治交易方式上。這些行業會造成價格的非靈活性,導致供給的短缺或過剩。
2.政府干預行為一般運用行政手段,總是以強制性為前提,有一種天然的擴張趨勢和不可抗逆性。到現在為止還沒有找到非市場機制讓其決策者所私人成本和效益與整個社會的成本和效益進行有效協調的非市場機制。
財政學原理 劉京煥 陳志勇 李景友 編著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