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元謀縣委員會

政協元謀縣委員會位於雲南省北部,東靠武定,南連祿豐,北與四川會理縣相依,西南與牟定接壤,西北與永仁相鄰。

基本介紹

  • 公司名稱:政協元謀縣委員會
  • 總部地點:元謀縣
  • 經營範圍:政協
  • 公司類型:國家機關
政協元謀縣委員會
元謀縣位於東經101°35′——102°06′,北緯25°23′——26°06′之間。金沙江迴繞北部,浩蕩東流;龍川江縱貫南北,蜿蜒北流。境內群山起伏,地勢雄奇,分屬魯南山、三台山、白草嶺山系,東南高、西北低,四周高、中間凹,全縣分割成大小不等的10個壩子,元馬鎮壩子最大。境內東邊的大營盤山最高,海拔2835.9米,金山江出境處的黑者村最低,海拔899米,縣城駐地元馬鎮海拔1087米。壩區處於金沙江乾熱河谷地帶,屬於亞熱帶乾熱季風氣候,全年無霜凍,有“天然溫室”之稱。年平均氣溫21.9ºC,最高氣溫42ºC。最低氣溫–0.8 ºC,年平均降雨量616毫米。縣城位於元馬鎮,經108國道南下180公里至雲南省會昆明市,向西南沿牟元公路行140公里至州府楚雄。全縣南北長82公里,東西寬42公里,國土面積2021.69平方公里。總戶數50856戶,總人口204557人,其中農業人口37412戶,185555人。世居漢、彝、傈僳、回、苗、傣等25種民族。
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開越雋郡,今元謀北部屬越 郡三絳縣,南部屬益州郡弄棟縣。蜀漢時,北部屬越 之絳縣,西、南屬雲南郡蜻蛉縣,東部屬建寧郡秦藏縣。西晉時,東、南、西部屬寧州,北部屬益州會無縣(今會理縣)。東晉時金沙江北部屬會無縣,江南屬建都郡。唐貞觀三年(629),西部屬姚州天池縣,南部屬尹州甘泉縣。宋、大理國時南部屬華竹部,隸屬威楚府。元至元十六年(1279)設元謀縣。明洪武十五年(1382),元謀屬武定軍民府,清朝因之。民國設元謀縣,江北屬武定縣。1950年仍設元謀縣,屬武定專區,1953年隸屬楚雄專區。1958年4月,元謀隸屬楚雄彝族自治州,同年10月元謀併入武定,1959年恢復元謀縣至今。元謀縣現轄元馬鎮、黃瓜園鎮、羊街鎮3個鎮及老城、平田、新華、涼山、物茂、江邊、姜驛7個鄉,78個村(居)委會。
元謀地處龍川江河谷下段,光照充足,熱量豐富,氣候炎熱,宜於亞熱帶作物的生長,糧、菜作物一年三熟,蔬菜總產量14.35萬噸,遠銷全國24個省145個城市,被譽為“金沙江畔大菜園”。交通四通八達,滇北古驛道由元謀通過,為入滇三條通道之一。108國道75公里縱貫全縣6個鄉鎮,是雲南省的北大門。金沙江水道上至麗江華坪縣,下連四川宜賓市,可開發的航道有164公里。成昆鐵路過境78公里,中設8個站,可發運各種貨物。優越的區位,便利的交通,促進了全縣的生產和流通。1965年發現的距今170萬年前的“元謀直立人新亞種”填補了人類從猿到人的一個重要缺環。元謀猿人遺址、紅軍長征遺址、土林、虎跳灘和日燦金沙等人文自然景觀,令大量的中外遊客神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特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共元謀縣委、縣人民政府堅持改革開放、開拓創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沿著四個現代化的道路,依靠科技、綜合利用元謀的熱壩資源。現在,社會穩定、經濟蓬勃發展,民族團結,社會進步,各族人民逐步走上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在元謀的各項建設事業中發揮了自己的職能作用。1949年下半年,在中共雲南省委的領導下,“民主青年同盟”部份成員在昆明組織成立“元謀人民服務團”,回元謀開展地下鬥爭,採用“團結各方面力量、爭取中間勢力,孤立打擊頑固勢力”的方式展開工作。當時,由於解放戰爭的勝利發展,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區縱隊向元謀挺進,“民青”和開明人士配合,策反了縣常備隊一、二中隊官兵起義,孤立打擊了反動頑固勢力,為解放元謀起積極的推動作用。解放初期,為了進一步鞏固統一戰線,團結各方面的力量,中共元謀縣委召開了五次各族各界人士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協商會,協助元謀縣臨時人民政府征糧、擁軍、支前、清匪反霸、減租退押、鎮壓反革命,維護社會秩序、恢復發展生產,各族各界人士在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做出了顯著成績。
1984年2月25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元謀縣第一屆委員會正式建立,並於1984年5月9日召開了第一屆第一次全會,元謀縣各界志士仁人的代表參加了會議。到2006年3月已歷經6屆。22年來,在中共元謀縣委的領導下,繼承和發揚人民政協的優良傳統,組織委員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學習統戰理論和政協基本知識,不斷提高政治思想和業務素質,堅持政協工作的政治方向。政協工作在探索中前進,在前進中探索,工作範圍不斷拓展延伸,履職程式不斷規範。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從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出發,利用會議等多種形式就全縣的重大事務以及人民民眾關心的重要問題開展多層次的協商監督;圍繞黨委和政府的中心,組織委員開展專題調研、視察、考察活動,為決策提供參考依據;充分發揮政協人才智力和聯繫面廣的優勢,深入調查研究,通過提案、意見建議等多種形式,反映社情民意進行參政議政。通過協調關係,化解矛盾,做好團結工作,為推進全縣的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民族團結做出了積極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