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生物學效應

人體在受到輻射照射後可能產生各種不同的生物學效應。按效應出現的對象,可分為軀體效應(Somatic Effect)和遺傳效應(Genetic Effect);按效應發生規律分,可分為非隨機效應(Non-stochastic Effect)和隨機效應(Stochastic Effect);按效應出現的時間分,可分為近期效應(Short-term Effect)和遠期效應(Long-term Effect)。

放射生物學效應的分子機理,放射生物學效應分類,軀體效應和遺傳效應,確定性效應和隨機性效應,近期效應和遠期效應,影響放射生物學效應的因素,

放射生物學效應的分子機理

輻射能量沉積於生物體,引起機體生物活性分子的電離和激發,導致機體的核酸、蛋白質和酶類等分子結構的改變和生物活性的喪失,引起系列輻射損傷。其中最為嚴重的損傷為攜帶遺傳物質的DNA發生的損傷。研究表明,哺乳動物細胞在受到低線性能量轉移(1inear energy transfer,LET)輻射後,每Gy劑量產生大約1 000個左右的單鏈斷裂(single strand break,SSB)和40個左右的雙鏈斷裂(double strand break,DSB)。單鏈斷裂通常是可以被細胞自身的修復機制所修復的(DNA是由互補的雙鏈構成,當一條鏈斷裂後,細胞能夠以剩下那條完好的鏈作為模板,修補斷裂點),而雙鏈斷裂非常難以修補,或被錯誤修補,這樣會導致細胞的變異(誘發癌症)、或細胞不能分裂並走向死亡。

放射生物學效應分類

軀體效應和遺傳效應

(1) 軀體效應(Somatic Effect)
指包括全身效應和局部效應的出現在受照射者本身的效應。
(2)遺傳效應(Genetic Effect)
指影響到受照射者後代的效應。

確定性效應和隨機性效應

(1)確定性效應(Non-stochastic Effect)
又稱非隨機效應。這類效應的嚴重程度與劑量呈正比相關,並可能存在著劑量域值,如急性放射性皮膚損傷和輻射致不孕症等。
(2) 隨機效應(Stochastic Effect)
這類效應發生的發生幾率與受照射劑量成正比,而嚴重程度與劑量無關的輻射效應。在一定的照射條件下,效應可能出現,也可能不出現,而發生的機率則與劑量大小有關。一般認為它不存在劑量的域值,如輻射致遺傳效應和輻射致癌效應。

近期效應和遠期效應

(1) 近期效應(Short-term Effect)
近期效應根據效應發生的緩、急又分為慢性和急性效應。慢性效應(Chronic Effect)包括慢性放射病和慢性放射性皮膚損傷。急性效應(Acute Effect)是指急性放射病等近期效應。
(2) 遠期效應(Long-term Effect)
遠期效應是指發生在受照射後數年以上的生物效應, 如輻射遺傳效應等。

影響放射生物學效應的因素

(1)與輻射有關的因素
除與不同類型的射線有關外,最直接的影響因素是輻射的劑量、劑量率。一般來說,劑量、劑量率越大,效應越嚴重。當照射的其它條件相同時,受照射面積越大,生物效應越明顯。
(2)與機體有關的因素
個體的輻射敏感性與年齡、性別、生理和健康狀況等因素有關。此外,人體各種組織的放射敏感性也不相同,如淋巴組織、胸腺、骨髓住址、胃腸上皮、性腺、胚胎組織最為敏感,因而人體在接受中等劑量(1Gy以上)照射後,可能在幾小時後就出現噁心、嘔吐,也可能引起白血球減少、血小板下降等疾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