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積丸,中醫方劑名。出自《醫宗必讀》卷七。主治五積六聚,七癮八瘕,痃癖蟲積,痰食,不問陰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攻積丸
- 別名:七厘散
- 出處:《醫宗必讀》卷七
- 組成:川烏、吳萸、官桂
- 主治:五積六聚,七癮八瘕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方義,附註,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吳茱萸(泡)、乾薑(炒)、官桂(去皮)、川烏(炮)各一兩,黃連(炒)、半夏(洗)、橘紅、茯苓、檳榔、厚朴(炒)、枳實(炒)、菖蒲(忌欽)、玄胡索(炒)、人參(去蘆)、沉香、琥珀(另研)、桔梗各八分,巴霜(另研)五錢。
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皂角六兩,煎汁泛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八分,漸加一錢五分,生薑湯送下。
主治
五積六聚。七癮八瘕,痃癖蟲積,痰食,不問陰陽。
方義
蟲、血、痰、食留滯。陰陽積結於中,皆能成積聚癮瘕痃癖,故脹滿疼痛不已。吳萸溫中散寒以開癮瘕.黃連清熱燥濕以消痞結;厚朴散積聚之滿,枳實消心下之痞;桔梗開提氣血,檳榔化滯攻堅;乾薑暖胃祛寒,官桂暖血散積;半夏燥濕痰。橘紅利氣痰;人參扶元氣以助藥力,菖蒲通竅門以開結氣;琥珀散瘀血消積,沉香降逆氣散聚;延胡活血滯,川烏透經絡;茯苓滲濕和脾,巴霜攻堅盪實。皂角汁丸薑湯下,乃開其痰以散痃癖聚積也:使腸胃迅掃一空,則經絡之積氣自散,而胸中陽氣敷布,陰霾頓滅.何患諸積不消,痛脹不去耶?此攻補熱寒之劑,為夾攻陰陽諸積方。
附註
本方去橘紅、檳榔、厚朴、枳實、菖蒲、桔梗,名“喬氏陰陽攻積丸”。
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近代中醫珍本集》:“攻積丸又名七厘散,治氣濕滯阻,腹膨而脹,服之瀉下惡物甚多,其脹漸消。每服一丸,體壯者服二粒。治瘧疾寒熱,空心滾水下。治宿食不消,勞力傷痛,薑湯下。治痢疾,甘草湯下。治傷食,苡仁湯下。炒蒼朮一兩,炒青皮一兩,南木香四錢,巴豆肉去油一兩,雄黃三錢六分,百草霜七錢,番木鱉麻油炙三錢,川薑黃三錢,炒甘草三錢八分,使君子三錢,鬱金二錢,生大黃三錢三分,共為細末,用陳米粉半升為糊丸,如黃豆大,外加真金箔六十張為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