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農村政治發展模式的選擇與最佳化研究
- 作者:季麗新、南剛志
- 類別:政治學著作
- 首版時間:2011年4月
- 字數:326千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思想,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提出了中國特色農村政治發展模式概念,總結和分析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農村政治發展類型,構建了未來中國農村政治發展模式——農村民主自治模式,研究成果涉及農村基層民主、農民政治參與、農村政治穩定、農村政治文化、農村組織等諸多方面問題。
作品目錄
導論 | 綜論 |
一、研究的緣起與意義 二、研究的回眸與審視 三、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 四、研究成果的創新與價值 五、分析框架與敘述結構 六、核心概念的界定與內涵 七、小結 | 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農村政治發展模式的背景與前提 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農村政治發展模式的選擇 三、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農村政治發展模式的特徵與經驗 四、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農村政治發展模式的困境 五、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農村政治發展模式的最佳化 六、小結 |
相關論 | 實地調查 |
一、農村基層民主與農村政治發展 二、農民政治參與與農村政治發展 三、農村政治穩定與農村政治發展 四、農村政治文化與農村政治發展 五、農民組織與農村政治發展 六、小結 | 一、中國農村政治發展現狀的評估與分析 二、經濟發達村莊農民政治參與的動機與方式剖析 三、農民政治參與相關因素探究 四、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過程中的隱憂與對策 五、小結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
作品思想
該書首先界定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農村政治發展模式概念。中國特色農村政治發展模式是對中國農村政治發展實踐的理論抽象,是對中國農村政治發展類型的歸納,是對中國農村政治發展目標與任務、方式與途徑的概括和總結。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農村政治發展模式是中國作為一個開發中國家在經濟市場化和政治民主化背景下實現農村政治現代化的一種戰略選擇,是中國在改革開放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新政治治理模式。這種政治發展模式不同於西方農村政治發展模式,顯示了獨有的特徵,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村政治發展類型。
作者認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經形成了以“鄉政村治”為主要標誌的中國特色農村政治發展模式。該模式把發展農村基層民主、擴大農民政治參與、維護農村政治穩定、提升農民政治素質和加快農民組織化進程作為主要任務,遵循自下而上、從邊緣到核心的發展思路,圍繞著經濟建設這箇中心任務,即堅持黨在農村的領導,遵循自下而上、從邊緣到核心的發展思路,圍繞著經濟建設這箇中心任務,在不斷試驗的基礎上實現農村政治轉軌;該模式以農村政治制度創新為動力,通過誘致性農村政治制度變遷和強制性農村政治制度變遷相結合的途徑推進農村政治進步。
“鄉政村治”模式的實行給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農村政治帶來了生機和活力,然而,隨著農村社會結構的變遷和村民自治的發展,作為初級形態的中國特色農村政治發展模式在運行中已經顯現出嚴重的問題,農村政治發展陷入了困境,農村政治發展模式最佳化問題開始引起人們的重視。
作者進一步提出了中國農村政治發展模式的未來走向——農村民主自治模式。這一模式在原有模式的基礎上有所突破,把村級民主自治提升為鄉村兩級民主自治。這一新模式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村民自治制度、鄉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鄉鎮民主自治制度為制度支撐,以農村公民社會和農村公民文化建設為社會和文化基礎,把民主和自治兩個價值目標融合起來,是農村居民根據法律充分享有自主管理農村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的基層民主制度,是農村治理的有效方式。
作品影響
獲獎記錄
2015年12月1日,該書獲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
出版信息
書名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農村政治發展模式的選擇與最佳化研究》 | 2011年4月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978-7-5004-9662-5 |
作者簡介
季麗新,女,漢族,1965年生,黑龍江省青岡縣人。1987年7月畢業於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專業,曾在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和台灣淡江大學進修學習。曾就職於黑龍江省委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任副主任。現就職于山東工商學院法學院,校農村治理研究所所長,被學校聘為三級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