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1月下旬,雲南省基諾族人民為反抗國民黨地方政府的暴政,在基諾山區舉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武裝起義。1943年1月初,起義軍2000多人在冷尼河設伏,又重創暫編第2大隊和土司兵1000餘人的進攻,繳獲大量軍用物資,取得基諾山起義最大的一次勝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攸樂山起義
- 發生時間:1941年11月
- 發生地點:基諾山區
戰役經過,
戰役經過
1941年11月下旬,雲南省基諾族人民為反抗國民黨地方政府的暴政,在基諾山區舉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武裝起義。
基諾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人口萬餘,聚居於雲南省西雙版納俸族自治州景洪縣基諾山區(舊稱攸樂山),以農業為主,輔以狩獵和採集,長期處於刀耕火種的落後狀態,由於國民黨地方政府和傣族封建領主的雙重剝削,基諾族人民過著暗無天日的悲慘生活。11月下旬,基諾山鄉長飄白因無法完成反動當局800多名壯丁的任務,被逼服毒自殺,群情激怒。基諾族民眾公推搓約為領袖,在搓約的領導下,聯合哈尼、拉枯、布朗、崩龍及漢族等兄弟民族舉行起義。
起義後,各族成年男子編成4個大隊,大隊以下以寨為單位設小隊。婦女擔任運輸和後勤工作。並派出各族代表分赴西雙版納各地,聯絡民眾,協同作戰。同時趕製武器,修築工事,儲備糧食、彈藥,做好抗擊國民黨地方當局的準備。12月,按照基諾族的習慣,在特製的木片上拴上鉛巴、老薑和苦子果,派人送給縣長王字鵝,以示宣戰,次年1月,锺約、阿四、波傑率領曼卡、曼空、曼別、曼海和茨通等5寨的400多名起義軍,在石乾子擊瀆了縣常備隊和像族土司兵。8月,起義軍又在曼卡打敗了縣常備隊、士司兵以及國民黨思普獨立營。11月,國民黨滇黔援靖公署暫編第1、第2大隊及縣常備隊和地方團丁3000多人分路進剩基諾山。起義軍在阿四、郭興發、波傑、張伯三率領下,經過兩天激戰,重創國民黨軍。12月,暫編第2大隊又從基諾山北部進攻起義軍,起義軍退守曼雅,在各寨人民的授助下,經過5天戰鬥,暫編第2大隊幾乎全軍覆滅。1943年1月初,起義軍2000多人在冷尼河設伏,又重創暫編第2大隊和土司兵1000餘人的進攻,繳獲大量軍用物資,取得基諾山起義最大的一次勝利。
國民黨軍的進測遭到失敗後,雲南省政府和滇雪緩靖公署當局,採取“撫重於期”的策略。一面派第93師3000餘人分兩路進剿:一面派人與起義軍談判。雙方經過3次談判,國民黨軍同意撤出基諾山並撤換民憤很大的景洪縣縣長。新的縣政府也採取一些有利緩和矛盾的措施。1943年7月,搓約、阿四又率曼卡、曼海和曼貴等地的基諾族起義軍將繼續為非作歹的國民黨軍趕出了整個起義軍活動的地區。從而沉重地打擊與動搖了國民黨和傣族封建領主在西雙版納的反動統治。從起義結束到解放前夕,無形中廢止了傣族封建領主的貢賦、罰款和勞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