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拍賣》創刊於2004年。創刊至今,依託廣東省出版集團以及廣東省期刊協會給予的平台,《收藏·拍賣》在展示及維護祖國國粹、體現文物研究成果、突出人文品位、倡導正確收藏趣味等方面,從多角度,對中國悠久和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行了大量的梳理工作,並將此種文化梳理,化作一篇篇圖文並茂的雋永文章——在雅俗共賞之餘,喚起讀者們的愛國主義情懷,重視國學國粹,珍惜祖國令人驕傲和自豪的文化遺產。
基本介紹
刊物介紹,刊物信息,
刊物介紹
《收藏·拍賣》創刊於2004年。創刊至今,依託廣東省出版集團以及廣東省期刊協會給予的平台,《收藏·拍賣》在展示及維護祖國國粹、體現文物研究成果、突出人文品位、倡導正確收藏趣味等方面,從多角度,對中國悠久和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行了大量的梳理工作,並將此種文化梳理,化作一篇篇圖文並茂的雋永文章——在雅俗共賞之餘,喚起讀者們的愛國主義情懷,重視國學國粹,珍惜祖國令人驕傲和自豪的文化遺產。
隨著每期雜誌的出版發行,《收藏·拍賣》倡導的文化理念深入人心,潛移默化影響了一批批的新老讀者,在讀者群、學術界、收藏圈以及廣告客戶中收穫了極大的尊重,樹立了良好的口碑。辦刊的6年裡,《收藏·拍賣》一面保證雜誌的出版水準,一面不間斷積極探索適合雜誌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收藏·拍賣》主張“以藝術詮釋生活”,致力於打造國內獨一無二的高端藝術生活雜誌,它貫穿收藏與拍賣,連線藝術與生活,全面滿足中國高端人群對藝術品收藏的精神和物質需求,雜誌致力於通過大量鮮活內容的報導,權威觀點意見價值的提供和優質生活方式的倡導,凝聚越來越多的優質精英人群。
一
《收藏·拍賣》的呈現對象是中國的文物與藝術品,它們根植於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蘊藏著許多其他民族文化所不具備的精華,它們有著鮮明的民族性,是有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的傑出代表。《收藏·拍賣》深刻認識到,中國的文物與藝術品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特殊載體,是我國人民的勞動結晶,其中蘊藏著博大精深的智慧,只有積極發揮雜誌定期連續出版的特點,向廣大讀者傳播我國優秀的文化知識,承載人類文明,努力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才能履行《收藏·拍賣》被賦予的神聖使命。
二
文物藝術品的收藏與拍賣,實際是對中國遺產保護的一種方式,是社會文化公眾生活和社會文化事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今的藝術品市場紅紅火火,但不少人只知其經濟價值,而不知其文化價值所在,而藝術品的經濟價值,恰恰是來源於其歷史、文化、藝術的價值。揭示這種內在的價值,倡導正確的收藏理念,樹立優秀的藏家榜樣,監督藝術品市場向良性健康的方向發展被《收藏·拍賣》視為自身使命。從創刊之初將辦刊對象定位為精英讀者——因為在中國,喜歡並玩得起收藏與拍賣的人——他們以個人的學識涵養為基礎,以個人的財力收入為條件,需要以藝術詮釋和提升生活,實現自己的完美人生。這部分人群追求品質生活,毫無疑問是目前中國最優質的高端人群。發掘藝術品的文化底蘊與突顯文化品味,一直是本刊編輯出版的又一重點,而突出學術深度、人文趣味是這本雜誌的與眾不同之處。《收藏·拍賣》集中了大量海內外頂級專家學者的觀點意見和研究成果,雜誌的作者團隊不僅凝聚了一大批來自如故宮、各大博物館、研究院以及文物鑑定站的專家學者,更凝聚了一批社會的知名人士如董橋和馬未都等,由專家告訴讀者正確的收藏和鑑別方式,帶領著讀者一起感受藝術品的珍貴之美。這些早已在社會上形成品牌效應的作者們為雜誌定期撰稿,極大程度保證和維護了雜誌的高端水準。收藏是高雅的志趣,《收藏·拍賣》還以“收藏”這個角度為載體,令許多歷史和當下的知名人士得以鮮活呈現,這些內容的營造,為雜誌樹立了高端的品牌效應,深受讀者的讚許。
三
作為華南地區唯一以收藏為主題的文化類雜誌,《收藏·拍賣》以其高端的定位,專業的水準,自創辦以來,積極組織舉辦了多項於藝術界、文化界極有意義的活動。2004年,經《收藏·拍賣》牽頭,促成百年名社杭州西泠印社在廣州舉辦“篆刻藝術嶺南展”,並隨展出版《印證西泠》一書,此展成為當年全國書法界的盛事之一。2004年刊登在創刊號上的一批陳寅恪先生的遺稿,是文化界、學術界的重要發現,至今為人所稱道。2007年,《收藏·拍賣》攜手中國美協以及廣州華藝廊等單位,於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被喻為“中國水彩第一人”的王肇民百年畫展,並與出版社聯動,隨展發行《百年王肇民》全集,為中國的美術史填補了一項被遮蔽的空白;2008年1月,《收藏·拍賣》獨家披露“南海一號”沉船整體打撈出水後的珍貴文物資料,獲得各方極大關注。2009年,在廣州市政府努力打造的重要文化活動之一的廣州藝術博覽會上,《收藏·拍賣》位列“戰略協作媒體”首位。目前,《收藏·拍賣》不僅在嶺南有著強大的號召力,影響力更輻射全國,成為浙江省文化廳以及上海文廣集團指定的當代畫壇國畫大師陳家泠畫展的唯一戰略合作媒體,浙江省文化廳廳長楊建新以及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美院院長許江紛紛為本刊撰稿,製作的相關專題獲得高度好評,並由此開拓了雜誌運營的新模式。《收藏·拍賣》還一直不遺餘力致力於系統梳理嶺南文化,《廣東貢品粵海奇珍》、《黃士陵與嶺南篆刻》、《故園拾香 居廉居巢特輯》、《黃賓虹與廣東畫壇》等文的刊發,與廣東省文物鑑定站合作編著出版的《嶺南藏玉》以及由雜誌資深作者、廣東省博物館著名研究員朱萬章編寫的《嶺南近代畫史叢稿》等書籍的策劃出版,是對嶺南文化豐富內涵發掘、整理和研究的實際行動,通過雜誌的出版發行,對嶺南文化的傳承與發揚起到了巨大的普及推廣作用。
四
創辦以來,《收藏·拍賣》與全國乃至全球的知名博物館、藝術館以及拍賣行建立起緊密聯繫,成為國內唯一定期持續報導海外藝術品發展態勢的期刊,並且更新的速度與全球藝術品信息發布的速度保持同步,這也成為讀者依賴《收藏·拍賣》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依託地處廣州的地緣優勢,雜誌與港澳的藝術機構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係,成為內地獨家報導港澳藝壇盛事的媒體。通過長期合作,《收藏·拍賣》的專業水準與行業高度獲得了極為挑剔的海外拍賣行及博物館的青睞,雜誌成為其了解中國傳統文化魅力以及當下中國藝術品市場走勢的重要視窗和渠道。《收藏·拍賣》雜誌的身影出現在大英博物館亞非藝術研究院的資料室中,出現在著名的德國海德堡大學的圖書館裡,出現在世界最為知名的兩大拍賣行佳士得與蘇富比的總部,為廣東乃至中國的期刊增添了光彩。
五
《收藏·拍賣》的諸多堅持為讀者、藏家、學者、行業機構所尊敬——堅持發掘藝術品的文化底蘊與突顯文化品味,堅持為高端讀者服務,特別是堅持客觀公正的報導,不為行業里不良風氣所左右。本著為讀者服務的精神,雜誌嚴格把關,從社長、總編輯以及編輯部團隊的每一個成員都嚴格自律,通過“專家外審制度”,對於所刊載的文物藝術品,採取“一票否決”制,哪怕是廣告中的一件物品,只要專家覺得有疑點,雜誌寧願承受經濟上的損失,也絕對不予刊登。正是這樣,使得雜誌在行業中有著獨一無二的影響力,這種由尊重和口碑產生的影響力,為雜誌吸引了一大批來自香港、廣州、北京及上海等地的拍賣行主動在雜誌上刊登廣告,雜誌成為拍賣行刊登廣告的首選平台,被拍賣行公認為同類期刊中最高檔、最具文化品位的雜誌。在收藏最盛、藏家實力最為雄厚的江浙,《收藏·拍賣》這本散發著濃郁書卷氣的雜誌成為許多資深藏家的首選,成為拍賣行只向其VIP級客戶力薦的雜誌。行業的許多領軍人不願接受行業採訪,但出於對《收藏·拍賣》的尊敬,卻樂意接受《收藏·拍賣》的獨家專訪。200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聯合舉辦文物藝術品拍賣國際高端論壇,經其嚴格篩選,全國僅有包括《人民日報》在內的8家媒體獲邀參與此次盛會,《收藏·拍賣》成為8家受邀媒體之一。而為進一步規範嶺南藝術品收藏市場,倡導正確、理性的收藏理念,加強行業管理的力度,《收藏·拍賣》還成為了廣東省文物藝術品行業協會的創立者與組建者之一,並以身作則,成為這個新興行業的帶頭人及監管者。創刊以來,《收藏·拍賣》不曾缺席過廣東重要的藝壇活動:為讓嶺南的優秀畫家推向更廣闊的平台、被更多人認識,經《收藏·拍賣》推薦編撰的嶺南當代藝術家畫冊達到30餘冊,且經雜誌推薦的畫家在市場上均得到良好的反響,這也充分顯示了雜誌的專業及精準的眼光。
六
《收藏·拍賣》清新淡雅,醒目大氣的版式設計一直為讀者所喜愛,並榮獲“第一屆廣東省優秀出版物獎(設計裝幀獎)”。創刊6年的《收藏·拍賣》一直散發著濃濃的書卷氣,正是通過一篇篇的美文美圖將文物藝術品的美,傳遞到廣大讀者中去。創刊以來,《收藏·拍賣》刊登的文章陸續多次被《羊城晚報》、中國銀聯旗下的《銀聯白金》以及《讀者》旗下的《讀者·欣賞》、香港的《文學世紀》及《美術文摘》等雜誌紛紛轉載,進一步擴大了雜誌的影響力。目前,《收藏·拍賣》郵局訂戶一直保持穩定增長,發行渠道涵蓋星級酒店、高端會所、部分高爾夫俱樂部、金融投資機構、海外藝術俱樂部、新華書店以及圖書館,分布於全國主要城市1000多個網點。而針對《收藏·拍賣》的特殊讀者群,《收藏·拍賣》還將發行延伸到文化藝術單位、文物公司、藝術院校、藝術品拍賣公司、美術館和藝術畫廊等,雜誌發行量在同類型期刊中保持絕對領先。(《收藏·拍賣》編輯部)
刊物信息
雜誌名稱 :《收藏·拍賣》
主辦機構 :廣東省新聞出版局、廣東教育出版社
雜誌社地址:廣州市珠江新城華利路19號遠洋明珠東座4樓
主編及編委情況 :盧錫銘、宋浩、林放
辦刊宗旨:收藏、拍賣、鑑賞、投資
國際標準刊號 :ISSN1672-6928
國內統一刊號:CN44-1590/G0
郵發代號 :46-281
刊期:單月刊